二戰被蘇軍完全占領,戰後也在東德境內,為什麼柏林還被一分為二

2019-08-31   左手槍炮右手玫瑰

二戰後期,蘇軍在東線率先攻入柏林境內,占領了柏林全境。西線盟軍同時也進入德國境內。

二戰後不久,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美蘇兩極格局形成。隨著冷戰形勢的不斷加劇,德國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被分割為東柏林與西柏林,東德為了隔絕東德人民與西德的接觸與投敵,於是沿著邊界在己方的領土上建立圍牆,將西柏林整個包圍起來。柏林圍牆的建立是二戰以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1989年11月9日,屹立了28年柏林圍牆倒塌,兩德重歸統一。這就是著名的柏林圍牆,是華約與北約對抗的最前沿。是冷戰時期的產物。那麼,二戰後期蘇軍完全占領了柏林,德國也被分區占領,冷戰時期德國被一分為二,而全境在東德境內的柏林為什麼也會被一分為二呢?不是應該都被蘇聯占領麼?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況。

柏林地理位置處於東德內,因為其是首都所以擁有美英法的大使館以及占領區。在德國被劃分時,因為柏林有一定的西方各國的地盤所以首都也被獨立劃分,而不是全屬於東德。

1945年同盟國占領德國二次大戰以後,德國和柏林被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分成四區。1949年,蘇聯占領區包括東柏林在內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首都定在東柏林,而美英法占領區則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首都設在波昂一直到兩德統一為止。美英法蘇的占領協定保證西德和西柏林之間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西德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規定是西德的領土,由於西柏林的領土完全在東德境內,蘇聯為迫使西德放棄西柏林,強迫西柏林斷水斷糧,此舉讓西方國家團結一致,每日有多班飛機把物資由西德運到西柏林,1949年4月更成立北約,而蘇聯於1949年5月解除封鎖。然而,美英法三國認為規定和現狀相牴觸而推遲實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領土,直至冷戰結束、兩德統一。

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區之間自由活動的,但隨著冷戰緊張氣氛的提升,為了防止東德人逃到西德,造成東德嚴重缺少工人,1952年東西柏林的邊界開始關閉。1949年到1961年大約有250萬東德人冒著被東德邊防射殺的危險逃入西柏林。

柏林圍牆在1961年8月13日開始建造,一開始只是鐵絲網,後來被大量換成真正的圍牆。東德稱此圍牆為「反法西斯防衛牆」,但多數西方國家認為建圍牆的真正目的是禁止東德人逃入西柏林。

在該牆建立後,有人採用跳樓、挖地道、游泳等方式翻越柏林圍牆,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傷。

1962年8月17日,18歲的東德人彼得·費查試圖攀越圍牆,被東德士兵開槍射殺。當時,有西方記者在場,東西兩邊的人民都看到他中槍,但沒有人施予援手,事件在冷戰時期轟動一時。他成為第一個因試圖攀牆而被射殺的人。

1987年6月12日,美國總統里根在布蘭登堡門發表著名的 "Tear Down This Wall!" 演說,建議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拆掉柏林圍牆。

1989年11月9日,新東德政府開始計劃放鬆對東德人民的旅遊限制,但由於當時東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對上級命令的誤解,錯誤地宣布柏林圍牆即將開放,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走上街頭,拆毀圍牆,整個德國陷入極度興奮狀態。此事件也稱為「 柏林圍牆倒塌」,雖然圍牆不是自己結構倒塌,而是被人為拆除。當時的柏林人爬上柏林圍牆,並且在上面塗鴉,拆下建材當成紀念品。11個月後,兩德終於統一,成為「柏林圍牆倒塌」後的最高潮。

柏林圍牆的倒塌被歷史學家認為是東西方冷戰終結和東西德統一的標誌。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加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國和柏林完成統一。東西柏林的道路、鐵道及橋樑在圍牆倒塌後迅速接連在一起。兩德統一後,雖然柏林圍牆不再存在,但仍有其他無數障礙存在,西德的資本主義席捲東德企業,導致數百萬的東德人失業。東德人認為西德人貪得無厭,西德人覺得東德人好吃懶做,此一現象並反映在德東與德西地區之間的社會及經濟現象。

今天,在柏林仍保留有一小段圍牆的遺蹟以作為紀念和歷史見證,不斷吸引著大量遊客前來參觀。柏林圍牆的查哨站,原是東西柏林的通道,現在旁邊建了一座圍牆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