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111、133、136、126、130……共計1246,2011年以來,由臨沂日報報業集團魯南商報、臨沂市慈善總會等聯合主辦,多家愛心企業和眾多愛心市民共同參與的「新年圓夢」大型公益活動已連續舉辦了9年。9年來共籌集款物數百萬元,為1246個貧困家庭的孩子實現了新年願望,並發放了圓夢金。9年來,也正是因為無數愛心企業和市民的支持,讓溫暖在這座城市繼續。
樸實簡單的心愿滿載感恩
每到歲末年初,我們總會把孩子們一個個小小的心愿刊登出來。這些純樸簡單的心愿正如初春的小草發出嫩芽,在陽光和雨露的滋潤下越長越大。
每年活動剛一啟動,100多個孩子的心愿帶著它們背後的故事,從全市各縣區匯聚到我們的面前。一件過冬的棉衣、一輛代步的自行車、給患病的妹妹買一些玩具……孩子們的心愿簡單而又樸實,卻個個深深觸動人們的內心。
父親患病離世,母親離家出走,整整一年時間裡,12歲的許秋寧將早飯、午飯省去,只在晚飯時跑到伯伯家狼吞虎咽一番。當問及新年願望時,這個羞澀的男孩說只想要幾本課外書和一點零花錢,因為這樣就可以不用麻煩伯伯他們了。
蘭陵縣男孩靳正,媽媽患有精神疾病,爸爸患有腿疾,12歲的他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貧困的生活絲毫沒有影響這個孩子陽光開朗的個性,他的新年夢想是「給來村裡支教的大學生姐姐、哥哥寄一袋核桃」。
疾病和不幸早早地教會他們懂事和感恩,他們有著和實際年齡不符的成熟。翻看9年的心愿牆,每個心愿都隱藏著一個故事,也都傳遞著孩子們對未來的追求和渴望。看不出悲情和抱怨,相反孩子們的心愿傳遞更多的是感恩和溫情。
不辭勞苦的祝願溫暖心靈
從2011年至今,每年春節來臨前,我們一直在做同一件事,那就是找到全市各縣區的貧困孩子並且收集他們的心愿,讓他們的故事在這張報紙上蔓延。而無數愛心企業和市民的愛心,讓我們擁有了堅持下去的信心和動力。
我們遇到過自己身體殘疾靠賣肉為生的黃廷貴,他轉車多次到家境貧寒的李金遠捐款900元;我們遇到過67歲的小埠東橡膠壩保潔員陳友慶,雖然每月僅有65元的養老金,他卻拿出400元捐給高源;我們遇到過棗莊姐妹花,姐姐還在貸款讀研,卻捐出3000元錢並且選擇長期資助上不起學的孩子……
從2011年圓夢活動第一年開始,每一年,每一個愛心市民的每一個舉動都讓我們深深感受到臨沂這座城市的溫暖。他們,並不富裕,甚至生活現狀僅僅比新年圓夢的這些孩子好一點點。然而,他們卻願意做著別人眼中的「傻事」,並且樂此不疲。
一年又一年,我們講述著孩子的故事,也見證著來自各行各業、各個年齡段市民、各個階層的愛心。他們或是退休工人,或是愛心企業,或是孩童,或是賣豆腐的大媽,也或是參加過多場戰爭的老革命,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圓夢人」。正是他們的一次次伸出援手,讓貧苦的孩子們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暖。
燦爛純真的笑臉綻放希望
如果你沒有親眼看到小方慧舉著滿是凍瘡的小手端起一碗豆漿,你永遠不會想到一個9歲女孩嘴角沾滿豆漿的微笑多麼甜美;如果你沒有親自為小夢龍換上一雙棉鞋,你也許無法想像一個6歲男孩第一次穿上屬於自己的新鞋有多麼興奮;如果你不知道劉加鵬爸爸去世媽媽改嫁,與爺爺相依為命,你無法想像這個少年以598分的成績考入理想大學的堅強……
自2011年以來,新年圓夢活動為眾多愛心企業和市民架起了一座橋樑,用關愛和溫暖點亮了孩子們希望的燈,讓他們在人生最為艱難的時候還有堅持下去的理由。
9年,新年圓夢活動資助的那些孩子已從童年走向了少年、青年,他們有的得到好心人的持續資助而得以繼續學業,有的因為被愛心感動而更懂得感恩。
9年,數百萬元愛心款物,1246個孩子夢圓,新年圓夢活動創造了一個讓愛心傳遞的氛圍,也讓孩子們在逆境中更有勇氣成長。我們欣慰,每一個用愛澆灌的夢想都開了花。未來,我們努力讓愛心加倍,守護夢想前行。
臨報融媒記者 徐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