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IS(伊斯蘭國)首領巴格達迪,在美軍的一場夜間突擊行動中被獵殺。
自2011年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被擊斃以來,針對巴格達迪的軍事行動是美軍近年來最受矚目的狙殺行動。
巴格達迪,這個全世界最令人聞風喪膽的人,在猝然降臨的死亡面前,展示了懦弱的本質。用特朗普的話說,「他死得像條狗,他死得像個懦夫」。
當地時間2019年4月29日,極端組織IS發布視頻,顯示其頭目巴格達迪疑似時隔近5年首次現身 (東方IC 圖)
最後一刻
敘利亞當地時間10月26日晚上11點(北京時間27日凌晨5時左右),八架美軍CH-47直升機從伊拉克埃爾比勒附近軍事基地起飛,約70分鐘的飛行後,抵達敘利亞西部伊德利卜市以北的巴里沙地區。
通過特殊雷達定位,直升機目標鎖定在巴里沙地區一處院落。這裡位於土敘邊境,距離土耳其僅有5公里。從軍方公布的最新視頻可以看到,院子占地面積頗大,四面圍牆聳立,防範措施嚴密。
這裡,被認為是全世界最恐怖的暴徒、IS首領巴格達迪的藏身之處。
降落之前,直升機和其他戰機從空中向院落中開火,為三角洲部隊突擊隊員和軍犬提供掩護。院子裡隨即出現了回應的炮火聲。開火持續了約30分鐘,一幢房屋被炸毀。
10月26日,美國華盛頓,特朗普和副總統彭斯等人觀看美軍針對IS頭目巴格達迪展開的軍事行動 (@視覺中國 圖)
美國媒體披露,參與突襲的是美國陸軍第一特種作戰分遣隊,俗稱三角洲部隊,約有50至70人參加了這一行動,他們還帶著軍犬和一個軍事機器人。這支部隊是美國能力最強的特種作戰部隊,此前最出名的任務包括在2013年10月在利比亞突襲中抓捕阿布·阿納斯·利比,他是「基地」組織成員,因1998年美國駐非洲使館被炸案成為美國政府最主要的通緝犯之一。
按照標準程序,美軍首先試圖說服人員離開院子,但沒有成功。為了防止門窗設有誘導性爆炸裝置,他們沒有通過大門闖入,在牆上炸開了一個大洞。
美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向CNN指出,美軍曾試圖說服巴格達迪自首。「我們試圖叫他出來,並要求他投降。但他拒絕了。」
突擊隊員在炮火掩護下從豁口進入這座院子,與院子裡的武裝力量交火。
與此同時,一名阿拉伯語語言專家指導兒童和其他非戰鬥人員逃跑,這一決定被認為拯救了巴格達迪院子裡的11名兒童。
持續了整整一個小時的交火導致了多人傷亡。據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弗蘭克·麥肯齊在五角大樓公布的視頻中介紹,5名IS成員在交火中被擊斃,其中有4名女性,一名男子。美軍在這次行動中沒有人員傷亡,唯一受傷的是一隻狗。
10月30日, 美國維吉尼亞州阿靈頓, 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肯尼斯·麥肯齊和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出席新聞發布會, 公布美國特種部隊突襲消滅IS頭目巴格達迪的首批視頻和照片 (@視覺中國 圖)
隨後,美軍發現了巴格達迪。在美軍追趕下,巴格達迪帶著兩名孩子逃入地下隧道,這兩名孩子疑似是巴格達迪用來躲開美軍炮擊的人盾。
一位被捕的IS成員曾描述過巴格達迪的地下藏身之處。「他躲在一條8米長的地下隧道中,寬5至6米。它有一個圖書館,裡面有各種宗教書籍,古蘭經和其他讀物。它有燈光,各種東西一應俱全,所以躲藏情況很好。」
突擊隊派出了一條軍犬尾隨巴格達迪進入隧道。就在那裡,按照特朗普的說法,在「一路嗚咽、大哭和尖叫」後,巴格達迪引爆了自殺式背心,不僅炸死了自己和兩個孩子,地道也被炸坍塌。
「這個嚴重威脅他人的暴徒,在極度恐懼、慌張中度過了生命最後一刻,他被美軍的行動嚇壞了,」特朗普說,「他死得像條狗,他死得像個懦夫。」
不過,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拒絕證實這些說法的準確性。他說,自己並不知道特朗普從哪裡獲知上述細節。
這隻追蹤巴格達迪進入地道的軍犬因立下大功而成為英雄,馬克·米利說,這隻軍犬為此次行動做出「巨大貢獻」,它在行動中受了輕傷。因其所擔負的任務的特殊性,馬克·米利上將沒有公布它的名字。
向來無視保密規定的總統特朗普則在推特上曬了這隻軍犬的照片,稱讚這隻奇犬在追蹤殲滅巴格達迪行動中立下大功。據新聞周刊報道,這隻軍犬的代號叫做「科南」。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麥肯齊也介紹稱,這條軍犬是個已經服役4年的「老兵」,曾參加過不下50次戰鬥任務,儘管受了輕傷,但目前,它已經復原並回到崗位。
代號「凱拉·穆勒」
在這決勝的兩個小時之前,獵殺巴格達迪的行動已經持續了至少一年,代號為「凱拉·穆勒」。這一代號是為了紀念2015年被ISIS綁架並殺害的人道主義工作者凱拉·穆勒。
「我們終於伸張了正義,向那個斬首三個美國人,兩個記者與一名人道主義者的恐怖分子復了仇。」新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奧布萊恩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透過這個機會,有件事我也想讓全世界知道:在行動規劃的過程中,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利上將提出了一個想法,他將這個獵殺巴格達迪的任務,以『凱拉·穆勒』的名字為代號命名。」奧布萊恩說,「我只想告訴大家:美國沒有忘記。」
這個命名,也讓這場行動帶上了美國特色的復仇色彩。
出生於1988年的凱拉·穆勒是個開朗、善良的女孩,她來自亞利桑那州的普雷斯頓,曾經在印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從事人道主義工作。2012年底開始,她來到在土耳其南部地區,負責協助並支援跨越邊境的敘利亞內戰難民。她的朋友和家人說,凱拉非常有理想主義,總是樂於幫助那些比她更不幸的人。
凱拉·穆勒
2013年8月,她深入敘利亞內戰前線——被圍城的千年古城阿勒頗。在阿勒頗一家醫院門口,凱拉被不明武裝伏擊俘虜,從此人間蒸發,下落不明。
當時抓走凱拉的「不明武裝」,就是正在崛起的恐怖組織IS。IS抓捕人質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向歐美勒索高額贖金,同時進行「恐怖宣傳」,另一方面也是想以歐美人質為「人肉盾牌」,恫嚇西方世界的軍事介入。
據媒體報道,隨後,凱拉被送到敘利亞東北部小鎮沙答達一處住所,在那裡,她和其他幾名在伊拉克被俘的女性一起被囚禁。囚禁她們的是IS高層的遺孀烏姆·沙耶夫。同樣身為女性的烏姆·沙耶夫將這些女人質囚禁在家中,指使別人毆打她們,或給她們化妝,讓她們遭受巴格達迪和其他IS高層的欺辱凌虐,凱拉曾多次被巴格達迪性侵。
烏姆·沙耶夫於2015年被捕,此後,她逐漸披露了一些凱拉被囚禁的細節。據她介紹,凱拉被視為巴格達迪的「私有財產」,巴格達迪甚至還給凱拉開過條件,只要她成為穆斯林,就給她自由。凱拉拒絕了。
在被拘禁期間,凱拉不斷被恐怖分子轉移位置,並一度被送往IS在敘利亞攻下的「首都」拉卡。曾經有人質計劃和她一起逃跑,她拒絕了。為的是其他人質的安全。一名最終逃脫的人質接受採訪時回憶,凱拉當時對她們說:「我是美國人,如果我們一起逃跑,他們會盡一切努力找回我們。」
直到2014年年中,IS才透過獲釋人質帶話給凱拉的美國家人,要求美方「準備好贖金來換回你們的女兒」。
然而,根據美國的反恐法規,「禁止與恐怖分子交換條件」,儘管凱拉的家人積極奔走,但通過交付贖金營救凱拉的方式還是被歐巴馬政府和聯邦調查局否決。
據媒體報道,美國軍方曾多次嘗試營救凱拉,均以失敗告終。2015年2月,在被囚禁18個月後,凱拉的死訊傳來。IS稱,是約旦對拉卡的恐襲炸死了凱拉。五角大樓則表示,凱拉死於IS對她的謀殺。
聽說特朗普以凱拉·穆勒命名這次行動後,凱拉的父母熱淚盈眶,表示很榮幸能讓全世界記住凱拉。「能讓凱拉這樣被記住,是我們的榮幸,但我們也不想忘記其他同樣在受苦的人。」
接下來他們希望能弄清發生在凱拉身上的悲劇,並找到凱拉的遺骸,好帶她回家。
DNA檢測確定身份
作戰行動完成後,美軍從炸毀的地道中挖出了巴格達迪的遺體。隨行的軍事實驗人員現場進行了DNA檢測。約15分鐘後,檢測結果出來,證實死者就是巴格達迪本人。
敘利亞時間凌晨3點半左右,美軍帶著巴格達迪的殘骸,和現場起獲的大量重要文件,如IS的未來作戰計劃等,離開作戰現場,回到伊拉克。
隨後,美軍發射了6枚炸彈,對現場實施清理,將這處院落夷為平地,周圍的車輛也被摧毀。一位目擊者表示,「方圓一公里以內的房屋與窗戶都被炸毀了,我們天亮時趕過來,發現現場屍橫遍野,有至少六到七具屍體的殘骸。」
據媒體報道,之所以將這裡完全炸毀,是為了防止IS殘餘力量將這裡視為「極端恐怖主義的聖地」。
10月28日,敘利亞Ayn al-Bayda村,獵殺巴格達迪現場一片狼藉(@視覺中國 圖)
正是在巴格達迪領導下,2014年臭名昭著的恐怖組織IS在飽受戰爭蹂躪的敘利亞和伊拉克橫空出世。在巔峰時期,IS的領土橫跨兩個國家,控制了近千萬人。但近年來,在多國聯合打擊下,IS力量日趨式微,巴格達迪本人也自從2014年之後再未公開露面。
兩名美軍官員向路透社表示,巴格達迪的屍體從一艘美軍航空母艦上被下葬到海中。這一手法與2011年美國處理本·拉登的屍體如出一轍。選擇海葬也是為了防止其墓地可能成為恐怖分子的朝聖地。
2011年5月1日, 美國華盛頓,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與副總統拜登、 國務卿希拉蕊等人, 觀看美軍針對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展開的軍事行動(@視覺中國 圖)
美軍究竟是如何找到巴格達迪的?事實證明,儘管美國情報界在間諜衛星、通信攔截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上投入巨大,但殺死巴格達迪的突襲行動仍然非常傳統——那就是人類的情報。
來自伊拉克、土耳其、庫爾德武裝的官員都聲稱,他們提供了導致巴格達迪被獵殺的最為關鍵的信息。
據CNN報道,伊拉克政府一名高級官員表示,與巴格達迪藏身處有關的信息是由他的一位姻親泄露的。這位姻親是穆罕默德·阿里·薩耶特,自2015年以來一直是IS成員,擔任巴格達迪的嚮導。他是巴格達迪一位妻子的弟弟,大約兩個月前,他被伊拉克當局拘留在首都巴格達郊區。
據這位伊政府高官透露,薩耶特提供了有關巴格達迪可能在敘利亞的地點信息,以及與這位難以捉摸的領導人合作的信使的詳細信息。
「我們跟隨信使,在一次突襲中殺死了他,然後我們逮捕了他的妻子。」這名伊拉克官員說,「他隨身攜帶的文件泄露了他妻子的信息。」
信使的妻子把伊拉克人帶到了另一個地點,那裡有更多文件指向巴格達迪的下落。
薩耶特透露,巴格達迪的「隱藏策略相當出色」,「我在靠近敘利亞和伊拉克邊境地區遇見了他,他的安全狀況很好。他們還在養羊和放牧綿羊,一個帳篷是他們的地上掩護措施。」
另一種說法來自庫爾德人。敘利亞庫爾德所主導的民兵組織「敘利亞民主力量」資深顧問波拉特·卡恩通過推特透露:他們通過自己的情報獲悉,巴格達迪從敘利亞代爾祖爾省遷徙至伊德利卜省的巴里沙。自從5月起,他們便一直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合作,共同追蹤巴格達迪並密切監視他。該組織的一名線人成功進入巴格達迪藏身的住所,並成功偷出了一條巴格達迪的內褲,通過DNA檢測,從而確認了住所中藏匿的100%就是巴格達迪本人。
庫爾德組織強調說,包括確認巴格達迪的藏身之處與取得所有情報,都是他們完成的。該組織線人參與了傳送坐標、引導空襲等任務,而且堅持到最後一刻,直到成功為止。
戰爭還未結束
儘管巴格達迪殞命,並不意味著IS的消亡。在各方看來,IS的恐怖威脅依然沒有消除。
法國總統馬克龍發推文表示:巴格達迪之死是對IS的一個重擊,但這只是一個階段。法國要繼續與盟國合作,徹底消滅這個恐怖組織,這是法國的中東地區優先目標。
英國首相鮑里斯·詹森也在推特上說,巴格達迪之死「是我們反恐鬥爭中的一個重要時刻」,但與「邪惡」的IS的鬥爭尚未結束。
中東阿拉伯問題專家MyriamBenraad接受法國新聞台採訪時也分析,美國過去已經殲滅過伊斯蘭聖戰的頭目,最著名的就是本·拉登,但這些組織嚴密的恐怖運動在多年前就會制定出接班人計劃,IS肯定有一些頭目可以接替巴格達迪的位置,這個組織能以不同形式繼續存在下去。
新的戰爭,在巴格達迪死掉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以庫爾德人為主的敘利亞民主力量(SDF)發言人說,敘利亞的庫爾德人武裝在巴格達迪被美軍打死後,準備迎接的將是來自IS的報復。IS那些所謂「沉睡」的戰鬥小組,將會為巴格達迪報仇。「現在敘利亞的庫爾德人武裝要準備一切可能的打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JumZW4BMH2_cNUgq27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