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超強"學霸家庭":一家7口都就讀於武漢大學!

2019-06-19     武漢大學招生辦公室

父親董輔礽1946年畢業於國立武漢大學;母親劉藹年1949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丈夫王小凡198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生物化學專業;弟弟董欣中也曾就讀於武漢大學;舅舅和姨媽分別畢業於武漢大學數學系和農學院……對於武漢大學校友董欣年來說,武大承載了一家七口的共同記憶,這段記憶關乎學業,關乎愛情,熱烈深刻而歷久彌新。

珞珈山初結緣:7年愛情長跑,情定終身

董輔礽是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有"一代經濟學大師"之稱,他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理論研究和政策研究造福後人。1946年他考入武漢大學經濟系,赴前蘇聯學習後回到武大教書,將一生最好的時光獻給了武大。而董輔礽的妻子劉藹年也畢業於武漢大學,後來成為著名的眼科專家,獲得國家發明獎和多項獎勵。兩人正是在珞珈山上經過7年愛情長跑,情定終身

武大校園內的董輔礽像

巧的是,1978年,他倆將長女董欣年也送到了武漢大學生物系,"那時父親不希望我們念經濟,因為這行需要用思想說話。希望我學自然科學"。之後,董欣年的弟弟董欣中也考入武漢大學。"我還記得父親從北京送我來武大讀書,拖著行李走在那條櫻花大道上。"父親還替她掛蚊帳,被手腳麻利的室友善意取笑。從此室友的印象中,董欣年有個溺愛她的父親。

珞珈山再結緣:28年後相遇,場景重演

董欣年王小凡在辦公室中 圖源:東方網

更巧的是,在這裡,父母的戀愛故事又在董欣年身上重演:她在這裡遇到了後來的丈夫、同念生化專業的王小凡。"爸爸是學校的學生自治會主席,他那時已是講師,很快將剛入學的媽媽'捕獲'。28年後我和小凡相遇,場景重演。他那時是學校學生會的副主席,入校不久我倆就在運動會上第一次見面。我說了些什麼,他回頭看著我笑,他那個笑的模樣現在都沒變。"

圖源:東方網

2012年5月1日,董欣年意外地接到了來自美國院士大會的電話,她被告知推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根據美國院士選舉體制,直到最後一刻,被推舉人並不知情。"對我來說,家庭是第一位的,做飯、帶孩子是作為一個妻子的重要使命。"董欣年說,"做科研回家後有點家務可干,是非常好的調節,挺快樂的。"

2014年11月,董輔礽夫人劉藹年(二排左六)、董欣年(二排右六)、王小凡(二排左四)回校為獲得"董輔礽經濟科學獎"的學生頒獎(資料圖)

珞珈山續緣:將最前沿研究帶回武漢

圖源:東方網

王小凡是國際腫瘤分子生物學及相關領域傑出科學家,在細胞信號轉導、DNA損傷與修復、腫瘤微環境等多個癌症相關領域做出重要學術貢獻,尤其在TGF-β相關研究領域取得國際矚目的成就。董欣年是傑出的植物分子生物學家,研究植物如何自我防禦病原體以及感染如何發生,尤其關注植物系統獲得性抗性機制,植物抗性與植物生物鐘以及DNA損傷修復的關係,在植物免疫機制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夫妻倆分別是武大第六屆和第七屆傑出校友,近年來,持續不斷地將最前沿的研究帶回武漢

NPR1基因是董欣年在1997年時首次克隆到的植物抗病反應中的關鍵基因。董欣年團隊通過與華中農大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王石平教授合作,運用該技術,在不影響作物產量的前提下,大大增強植物本身的免疫系統,並同時對抗多種病原體,被認為為水稻安上了一種"免疫系統開關"。2017年,合作成果在《自然》上發表

2018年6月5日,王小凡、董欣年重回母校,與師生座談。"做科研需要有熱情、有激情,在科研中,要學會在好奇心的驅動下不斷培養自己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要善於發揮自己的長處,不斷彌補自己的短處,學會在逆境中自我學習、自我成長。"對於科研,王小凡如是說。

關注"武漢大學招生辦公室"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自武漢大學官微、官網、湖北日報、東方網

圖片來源於武漢大學官微、官網、湖北日報、東方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FtRjGwBvvf6VcSZMPG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