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這勇氣是牛雜鍋仔給的。
一到冬天,武漢人的美食雷達自動切換到2e模式,唯有暖乎乎、冒熱氣、吃到你鏡片模糊的牛雜鍋仔,能讓窩在被子裡的武漢伢乖乖換上衣服,走出家門。
畢竟,牛雜的誘惑,誰能抵得住?
不同於廣東香港的小推車,武漢的牛雜鍋仔多藏身於居民樓,以麵館、大排檔形式攬客。
在公司哆嗦一天的上班族,一邊敲著電腦,腦袋裡把那鍋牛雜想了幾千次,暫緩沒有暖氣的傷悲。一到下班點,便扎進充滿市井煙火氣的牛雜館。
三兩好友點一個鍋,看著咕嘟咕嘟的氣泡有節奏的起落,感受從舌頭到胃裡的暖意,快活。
若是看到有人趿拉著拖鞋,穿著睡衣就來了,也別震驚,樓下有這麼一家讓人牽腸掛肚的鍋仔,誰能安穩睡好覺?
剛加完班的小高,開豪車來的Jackey,結束上半場狂歡的阿陳……
「老闆,來份牛雜。」是他們諳熟於心的暗號。
愛牛雜的固然多,卻也難免有人感嘆:不過一碗牛下水,魅力從何而來?
的確,放在以前,牛雜不太上得了台面。
它曾是窮人補充營養和力氣的便宜肉類。在六七十年代,慢慢演變成街頭小吃,到了現在,已經成為了饕客心中的藝術品。
事實上,比起一般美食,牛雜更加耗時耗力。
每天採購回新鮮牛雜,內外反覆清洗,不僅要處理掉表面的粘液與異味,還得揉搓掉細小污漬,隨後放入燒開的水裡煮出雜質,撈出備用。
牛雜的好味,滷水是關鍵。
每家風味不同,各有各的隱秘配方,調料不盡相同,卻也都得熬上個小半天。
放入牛雜煮進味,再加入白蘿蔔,一大鍋煮下來怎麼也得6、7個小時,時間越久,風味自是越足。
蘿蔔吸飽了肉汁,牛雜裡帶著蘿蔔的清甜,吸溜一口,帶來觸電般的味覺體驗,這才完美。
在武漢,口味合心意的牛雜館子不太多。下面這幾家推薦給你。
淘氣牛雜
傳說中最任性的牛雜館,據說凌晨四點還能偶遇開豪車的小哥哥。
店裡沒有菜單,阿姨移動報菜名。初次來點份牛雜加寬粉,保准你吃到心花怒放。
地址:漢口解放公園路28號
桂萍牛雜
開了二十來年的桂萍牛雜,靠著門前一口鍋,愣是帶火了長堤街。
老闆每天得煮上200斤牛肉、100斤牛雜,400來斤蘿蔔,這都不夠,熟客來晚了也只有喝湯的份兒。
地址:漢口長堤街礄口公園對面唐家巷義烈巷間
麻木老地方牛雜
名頭沒有桂萍響亮,卻也俘獲一幫街坊鄰居。
牛筋牛雜和蘿蔔堆成一座小山,配合沸騰冒熱氣兒的湯汁,清心寡欲嚷嚷著減肥的姑娘們也忍不住拿起筷子。
地址:漢口長堤街礄口公園對面巷內
雙寶紅油牛系列
說起雙寶,六渡橋沒人不知道。
老闆娘是回民,不管是牛的什麼部位,做出來都能讓你吃一頓想半個月。
地址:漢口六渡橋友誼路50號
芳芳牛雜
比起漢口動輒二十年歷史的牛雜館,武昌的芳芳顯得「嫩」了點。
不過短短几年功夫,就混成了武音學子的後食堂。滿滿一鍋,足足9種食材,三個女生都能吃到扶牆。
地址:武昌大成路9號
香辣牛雜
鐵機路很隱蔽的牛雜館子,做的社區生意。
不同於一般蘿蔔牛雜,他們家蘿蔔單獨拿砂鍋煨著,吃的時候舀出來。開門時間不固定,需要看老闆朋友圈了解。
地址:武昌和平大道鐵機路
東村牛雜
開了二十來年,不少人從孩童吃到結婚生子。
牛肚、牛腰、牛筋搭配煨到失去邊緣的白蘿蔔塊,澆上濃郁的牛肉湯,能讓人從頭髮絲爽到腳趾。
地址:漢陽知音東村知東路5號
川妹牛雜
和東村牛雜被稱為漢陽牛雜雙巨頭。
牛雜按斤稱,70元/斤足夠一家子的分量,紅亮量的酸湯令人垂涎。
地址:漢陽麒麟路文子私房菜館南30米
編輯 ▏ 椒 哥
攝影 ▏ 曾 雪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