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正逢雙十一,考慮到自己的老主機服役多年,最近覺得越發力不從心,準備再裝一台辦公用機。由於我是一個自媒體從業者,主要的工作來自於文字處理,對圖形方面沒有什麼需求,平時也沒什麼時間玩遊戲。所以這次裝機,主要是為了提升多開瀏覽器(一下子開6個,每個瀏覽器10個頁面)與辦公軟體(Office三件套+PhotoShop)的流暢性,因此對固態硬碟與內存非常上心,對顯卡完全無所謂。加上本人十分鐘愛小巧玲瓏的設備,所以目光放在了一些極致小機箱的主機上。
在一番權衡之下,購買了一款定製版的超小主機,由於發現固態與內存有更好的選擇,於是與商家進行了一番友好協商,選擇不要內存和固態,減了小一千元。至於固態和內存,經過一番選擇,入手了協德 DDR4 2666 16GB X2 套條,採用了鎂光顆粒。至於Nvme固態硬碟,則選擇了11月7日新出的阿斯加特的AN3+;之所以選擇這款固態硬碟,是因為它家採用了全新的國產內地主控。以前所謂國產固態,基本上都是慧榮或者群聯的成品主控加上配套顆粒一起買,自己頂多打個標,所以這次想試試自主的新主控。
以下是本次裝機配置單,價格都抄底了,薅羊毛光榮
主機:專用主板+I7 6700HQ+GTX 960M 無硬碟、無內存 2342元
內存:協德DDR4 2666 16GB x 2 458元 鎂光顆粒
機械硬碟:東芝2TB 2.5英寸5400轉速 389元
固態硬碟:阿斯加特AN3+ 1TB NVMe 749元
經過了雙十一快遞爆倉之後漫長的等待(內存在路上流浪了8天,說多了都是淚),終於等來了全套硬體。主機曬一下就過去了,主要是挺期待阿斯加特AN3+的表現,重點說說。包裝盒還是阿斯加特原來的風格,黑紅配色動感十足,還有一隻紅蠍點綴其中。
打開盒子,裡面附贈了一把迷你螺絲刀,還有兩枚固定用的小螺絲。一本說明書,一個塑料托盤和阿斯嘉特AN3+本體。
阿斯加特AN3+出廠自帶散熱片,免去了許多人需要自己加購散熱片的麻煩。而且M.2 SSD 的通病就是發熱量巨大,加上一塊散熱片,能帶來更高效的被動散熱效率。
想看顆粒?為了保修,還是不撕掉上面的貼紙了。不過從側面還是很容易看出,阿斯加特AN3+採用了雙面顆粒的結構,一共四枚快閃記憶體顆粒,單粒容量應該是256GB左右,在主控處貼有導熱貼於散熱片相連。
廢話不多說,直接上機了。把新買的阿斯加特AN3+ 1TB固態、東芝2TB 5400轉機械、協德16GB內存通通裝進去,先別裝上機箱,進行一番高負載測試後再封蓋。
再給主板個特寫,這塊主板上還有一個M.2備用插槽,以後還可以買一塊SSD來升級了。另外這塊SSD在上機之前已經做好了系統遷移,所以不用裝系統,直接開機就行。
開機的速度令人滿意,只需7秒即可進入桌面。既然是為了測試自主研發的主控,那當然少不了跑分了。各種主流SSD跑分軟體都來上一遍,是騾子是馬咱們拉出來溜溜。
在最常見的AS SSD 上,這款阿斯加特AN3+跑出了讀取速度3012MB/S,寫入速度2645MB/S的速度,這個成績已經可以於三星的旗艦固態970Pro媲美了。
在CrystalDiskMark中,也可以達到讀取3558MB/S,寫入2191MB/S,看來咱們自主研發的國產主控,並不比別人的馬牌主控,三星主控,慧榮群聯主控要差,完全可以自信起來。
整個桌面設備組裝完成,可以更加流暢的工作了。不得不說,這塊固態硬碟對電腦的應用載入速度和系統流暢度是有質的提升(相比以前那台機器),看來這台小電腦,又能撐個好幾年了,加上這還是國產自主主控,我內心還是十分開心的。如果各位想在年底攢機,不妨趁著黑五或者雙十二薅羊毛抄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DD2w24BMH2_cNUgBlt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