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 【世界說】聯合 【讀客】,為過去一周的留言被選為「優秀評論」的讀者送出 《心》。
內容簡介
《心》是夏目漱石最為引人入勝的作品之一。「我」認識了一位「先生」,後來接得「先生」一封長信(其時「先生」已不在人世),信中講述了「先生」在大學時代同朋友K一同愛上房東漂亮的獨生女兒。「先生」設計使K自殺,自己如願以償。但婚後時常遭受良心和道義的譴責,最後也自殺而死。小說以徐緩沉靜而又撼人心魄的筆致,描寫了愛情與友情的碰撞、利己之心與道義之心的衝突,凸現了日本近代知識分子矛盾、悵惘、無助、無奈的精神世界,同時提出了一個嚴肅的人生課題。
作者簡介
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年2月9日~1916年12月9日)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筆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晉書》孫楚語),日本近代作家,生於江戶的牛迂馬場下橫町(今東京都新宿區喜久井町)一個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他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既是英文學者,又精擅俳句、漢詩和書法。寫小說時他擅長運用對句、迭句、幽默的語言和新穎的形式。他對個人心理的描寫精確細微,開啟了後世私小說的風氣之先。他的門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龍之介也曾受他提攜。他一生堅持對明治社會的批判態度。1916年12月9日,夏目漱石因病去世。
1984年,他的頭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紙幣上。(2004年11月改為日本醫學家野口英世)。
上榜評論
贈書:《我們這一幫》
如果讀這篇因為看不到中國相關元素而覺得陌生遙遠,可以聯繫小世兒之前發的《北京最強沙塵暴的背後,是被沙吞噬的蒙古國》一起看,大自然不分國界。非常認同最後一句「一場少壯人群和耄耋階層的拔河已經開始」,年輕一代就是應該建立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用更多元的價值觀去觀察,關注貧困、環保、種族、性別......因為地球的未來和年輕一代,是彼此需要的關係。
——美先
我有一個有點點類似的經歷。設計效果圖里放了一些谷歌上隨意找的人像,結果review時教授問為什麼一個非裔西裔占絕大多數的相對下層社區里的設計,效果圖全是中產白人,我這才突然意識到這種無意的漠視。「無心之過」「不是我的原因」不總是辯護理由,不去主動注意和調整本身也能成為對既有問題的助力。
——Zauberberg
地緣政治問題再一次擺在了英國和法國面前,我們印象中牢不可破的英法關係在利益面前,終究還是像「紙糊的老虎」。澤西島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它在歷史上一貫扮演者不同尋常的角色。在戰爭年代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和平年代又成為跨國公司和富豪們的「避稅天堂」。將來如果出版一部從澤西島視角窺視全球歷史發展的書,我想我一定會很樂意成為它的讀者。總而言之,還是希望這件事情最後能以彼此認同的方式,和平收場。而不是比誰的拳頭大,弄的一地雞毛。
——阿憶
本周推送留言,還有機會贏取 《心》哦~
請以上讀者在本推送發出時間一周內私信小世兒領取圖書哦!
( ID:shijieshuozhushou)
END
責任編輯 | 宋瑩瑩
運營編輯 | 宋瑩瑩
版面編輯 | 湯科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CFqWHkBrsvY2_UueMZ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