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東陵幾大未解之謎,乾隆帝裕陵地宮用八尊菩薩雕像詛咒盜墓賊?

2019-09-30     熊貓愛旅行

十一國慶長假去哪兒玩?清東陵是個好選擇!藏著很多未解之謎的清東陵止不住讓好奇寶寶們想來探索,為何只有孝儀皇后死後是乾屍而不是白骨?為何乾隆帝的棺木兩次頂住石門?為何棺槨會漂起?……

來清東陵一定要請個好導遊,感覺就像是上了一趟豐富的歷史課。原來神路兩旁分別是驅邪的獅子、代表司法公正的獬豸、象徵忠臣良將的駱駝、代表和平的大象、祈求子嗣綿延的麒麟、代表滿族是馬背上的民族以及希冀大清能馳騁中原的馬,三對武將以及三對文臣,而人物形象來自於翁仲。

清東陵是順治十八年,也就是1661年開始修建,歷時247才陸續修建完成,最終建成建成217座宮殿牌樓,組成大小15座陵園,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其中以乾隆皇帝的裕陵、慈禧太后的定東陵最為知名。

走進冬暖夏涼的裕陵地宮,才發現和想像中不一樣,這個地宮是建在地平線之上。裕陵是乾隆八年興建的,歷時9年,因建於盛世,所以建裕陵時不僅選用了大清王朝最上乘的各種材料,而且徵招了技藝最精湛的工匠,其中木料選自川、廣、雲、貴特有的楠木、杉木,石料采自北京房山大石窩,城磚燒自山東臨清,金磚制於江蘇蘇州,哪怕是地上的土,都是選用顏色純正的客土。

本以為陰森的地宮,沒想到卻讓人無比震撼。裕陵地宮由九道券堂和四道石門構成,地宮裡布滿了佛教題材的石雕圖案,四扇石門雕著八尊菩薩立像,象徵著佛法無邊,也保佑地宮中的帝後亡靈安然進入「極樂世界」。內壁上雕著至今大量藏文浮雕,至今無解,看起來像是一種咒語,不知道是想讓盜墓者得到震懾,還是想要我們這些後生們得到人生的啟發?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最裡面的「五欲供」浮雕,分別雕刻著明鏡、琵琶、余香、水果、天衣,代表著眼、耳、鼻、舌、身,預示著色、聲、香、味、觸,也許在告誡我們,人這一輩子慾望太多,經歷的苦難也會更多……

奢華麗且暴露野心定慈禧太后的定東陵,先修了6年,耗銀五百多萬兩。光緒二十一年又重修一次,歷時13年才完工,是清代皇陵中最豪華的一座陵寢。三大殿木構架全部採用名貴的黃花梨木,並且在木件上直接瀝粉貼金。三殿64根柱子上全部盤繞半立體鍍金銅龍,殿前的丹陛石雕刻著「龍在下,鳳在上」的圖案,隆恩殿周圍的69塊漢白玉板處處雕刻「鳳引龍追」,74根望柱頭打破歷史上一龍一鳳的傳統,均為「一鳳壓兩龍」,可見其野心和霸氣。

隨葬的珍寶也是不計其數,先在棺底鋪三層金絲串珠錦褥和一層珍珠,共厚一尺。頭部上首為翠荷葉;腳下置粉紅碧璽蓮花。頭戴珍珠鳳冠,冠上最大一顆珍珠大如雞卵,價值1千萬兩白銀。身旁放金、寶石、玉、翠雕佛爺27尊。腳下兩邊各放翡翠西瓜、甜瓜、白菜,還有寶石製成的桃、李、杏、棗200多枚。身左放玉石蓮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樹。另外,玉石駿馬8 尊,玉石18羅漢,共計700多件。葬殮完畢,又倒入四升珍珠,寶石2200塊填棺。

當然,最讓世人震撼的是慈禧太后口含的夜明珠,這顆夜明珠可以分成兩塊,分開時透明清澈不發光。合攏後變成一個圓球,散發出綠光,夜間可以做照明之用,百步之內毫髮畢現。孫殿英盜墓後把夜明珠送給了宋美齡,宋美齡將它當作飾物,鑲到了鞋子上,最後這顆夜明珠也隨著宋美齡的去世而不知下落。

清東陵有很多未解之謎和傳說,包括孝儀皇后的不腐乾屍,安放棺槨的金券為何會歪斜10度,地宮為何會頻繁滲水,被龍山石固定在棺床上的乾隆皇帝的棺槨為何會漂起,為何總是乾隆帝棺槨頂石門,孝賢皇后棺槨東南角的龍山石是何時被四個鐵鋦子鋸著的?至今這些科學還無法解釋這些謎題,也許正因為此,才吸引著一批有一批人前來探索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BXlhm0BMH2_cNUgJb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