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聰慧(富書專欄作者)
兩年前,一位名叫鐵嘉欣的7歲女孩,因為一條短視頻而一夜走紅。
短短几天內,這條才6秒的短視頻火速傳遍了整個網際網路,其播放量已高達4千萬,轉發量也超過10萬+。
鐵嘉欣純真迷人的甜美笑容打動了無數網友,她瞬間火了,更被網友稱之為「微笑女孩」。
與此同時,鐵嘉欣很快成了大量媒體的關注焦點,甚至有公司出100萬巨資和她簽約。
然而,她的父母卻保持著非常理智的態度。
他們拒絕讓女兒成為商業工具的機會,他們明白,金錢和名利並不是萬能的,而女兒的健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在這個充滿名利誘惑的時代,父母們更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而非僅僅追求名利。
只有通過正確地教育和引導,我們才能教育出真正優秀的孩子。
每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清醒的父母
作為子女的監護人,許多家長的最大期望是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這可能有很多家長會說:「當然希望啦!都希望孩子能取得優秀的成績,考入重點高中,並爭取進入實驗班,接受最優質的師資教育!」
然而,家長們可能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其實源於父母的言傳身教和日常潛移默化的影響。
他們能否成為出色的孩子,與父母是否擁有理智的思維息息相關。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的最早啟蒙老師。」
相信你們還記得,15年前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林妙可憑藉一首《歌唱祖國》驚艷全球,當時她年僅9歲。
但是,她後來卻因為假唱風波而受到了質疑和批評。
不過,其父母卻沒有因此去反省,而是注重女兒的商業價值和知名度,經常讓她參加各種商業活動、拍戲和綜藝節目,致使女兒錯過了本該接受學習教育的時機。
現時已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的林妙可,雖然在那段走紅的日子賺到了一些錢,但她所擁有的,只是屬於過去的名和利,而對未來人生走向,她還未知曉。
相比之下,真正演唱《歌唱祖國》的女孩叫楊沛宜,她的父母沒有讓她過度追求名利,而是注重她的身心健康和學業。
他們鼓勵女兒努力學習,並將她送到國外名校深造。
如今,她已是一名優秀的青年學者。
楊沛宜把唱歌視作業餘愛好,在學校組建樂隊,經常為大家獻唱,儼然成為了一名校園人氣歌手。
可見,林妙可與楊沛宜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完全歸咎於各自父母對待孩子教育的態度。
林家父母過度注重名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導致林妙可高開低走。
相反,楊家父母保持頭腦清醒,讓孩子遠離名利和金錢,他們更多注重孩子全面發展,因此楊沛宜的人生道路越走越遠。
常言道,打鐵先要自身硬。
父母的教育對於孩子來說,不僅是他們的第一所學校,更是他們的啟蒙老師和塑造者。
父母在孩子的人格形成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每個成功孩子的背後都有清醒的父母在默默地付出和耐心地引導。
這些父母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並將其視為教育的首要任務。
他們鼓勵孩子追求自己的夢想,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
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讓孩子成為未來的希望和棟樑。
父母的眼界,影響孩子的一生
對孩子而言,家庭是他們最溫暖的避風港,父母是他們最可靠的引路人。
9歲網紅「小馬雲」范小勤因長得像馬雲而走紅。
然而,他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忽略對他的教育和關愛。
他們積極引導范小勤,讓他明白成為網紅並不是一切,更重要的是接受教育、成長和做自己。
因此,范小勤在父母的陪伴下,開始接受特殊教育,並逐漸適應新的生活。
在寶島台灣出生的王欣逸,因為外貌可愛和個性獨特,7歲時被星探發掘,並受邀參加綜藝節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他在節目中的出色表現贏得了觀眾的喜愛和認可,由此正式踏入娛樂圈,開啟了演藝事業。
然而,儘管小欣逸在演藝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父母卻因為目光短淺,只看重經濟收益,而忽視了對他的陪伴和照顧。
他們決定將另外兩個兒子也送去當童星,希望他們也能在演藝圈獲得成功,而沒有考慮到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小欣逸的童年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照顧,致使他的骨子裡形成了叛逆的個性。
他開始反抗,不願拍戲,不願成為父母的搖錢樹。
於是逃課、抽煙、喝酒、紋身、還加入黑幫派,已經成為社會上的小混混。
後來因為涉黑被警方逮捕,雖然取保候審,但他仍然沒有悔改。
在2016年,他因為幫助兄弟出口氣,與其他幾個哥們一起將一名少年毆打至顱內出血,最終導致這名少年不幸身亡。
直到2020年,欣逸被法院判處了長達17年的有期徒刑。
悲催啊!這位曾經的童星如今卻淪落成了階下囚。
身為父母,要有遠見,要重視孩子教育,不要以犧牲孩子的學習時間為代價來追求經濟利益。
還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和決策能力,讓他們學會勇敢地迎接挑戰。
誠然,有遠見、有理智的父母,才能為孩子的成長教育保駕護航。
教會孩子拒絕誘惑,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課
富豪李嘉誠說過:「人的價值,是遭受誘惑的一瞬間被決定的。
事實上,孩子們面臨著各種遊戲、美食、金錢等誘惑,那麼,我們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呢?
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希望大家都能有所得。
1、從小教導做事先做人
古語有云:「立業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古往今來,無論哪個時代,做人是一切做事的基礎。
作為父母,我們要教會孩子恪守自己的原則,要有正確的人生目標和追求。
同時要尊重父母、尊老愛幼,對人保持謙卑、誠實和友善。在說話要注意分寸,不要趾高氣揚。
此外,培養孩子在學習和實踐中的磨礪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優越的環境下,要鍛鍊自己,肯吃苦、肯奮鬥才能成就大事。
多陪孩子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從小培養孩子建立互幫互助和團結友愛的團隊精神。
2、從小培養理財意識
雖然財富很重要,但不應該成為人生的首位,而是應該將做人的原則放在首位,賺錢是其次。
如果做人沒有錢,可能面臨困境,但有錢卻不做人,遲早會完蛋。
在當今物質橫流的社會,孩子的金錢觀念往往反映了父母的金錢觀。
因此,家長應主動與孩子談論金錢,給孩子一些零花錢,讓他們學會控制消費慾望。
同時,家長應該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為他們設立專門的錢罐子或銀行帳戶,教會他們把收到的紅包或獲得的獎學金存起來。
這樣能有助於培養他們的金融理財意識,幫助他們理解儲蓄和投資的重要性,長大會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財富。
3、提升孩子的思考和辨別能力
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培養孩子閱讀興趣,多給孩子買書,給孩子推薦好書,與孩子共讀一本好書,讓孩子愛上閱讀。因為孩子所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是為他未來鋪就的路。
總而言之,父母在孩子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與其把所有的期待都交由學校和老師,倒不如父母多花時間和精力教育自己的孩子。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父母想要培養出色的孩子,必須重視自我成長,努力成為學習型、成長型的父母。
我們應該勇敢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不斷自省和提升。
同時,我們要與孩子真誠地溝通,及時發現他們的長處和閃光點,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柱和心靈陪伴師。
父母和孩子之間建立共同成長的良好關係,相互學習、相互鼓勵。
父母與孩子的最佳關係,莫過於亦師亦友。
只要父母用心培養,孩子不優秀都挺難。
寫在最後:
宋慶齡曾說:「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的影響最深。」
父母是孩子的擺渡人,你給孩子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孩子便會擁有什麼樣的未來。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的成長需要父母的引導和教育。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母的頭腦越清醒,孩子越優秀。
作者簡介:聰慧,富書專欄作者,文章:爸媽精讀,富書重磅推出新書《屏蔽力》,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