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遇到這種大蝸牛,千萬別摸!別養!別吃!

2022-08-27     壟上行

原標題:雨後遇到這種大蝸牛,千萬別摸!別養!別吃!

近日

四川攀枝花一小區驚現

「巨型蝸牛」

引發大家的關注

不少人有這樣的經歷

每逢大雨過後

在路邊或小區的綠化帶里

經常可以看到大蝸牛出沒

有些人好奇會用手觸碰

甚至將其帶回家當寵物養

然而專家提醒:

這種大蝸牛可能是非洲大蝸牛

身上攜帶多種寄生蟲和病原菌

千萬不要觸碰!

那麼

非洲大蝸牛究竟有多可怕?

對農業會產生什麼危害?

遇到應該怎麼辦?

1

四川攀枝花一小區驚現非洲大蝸牛!它是什麼來頭?

近日,家住四川省攀枝花市某小區的居民羅先生,雨後路過小區的垃圾袋旁時,發現袋子上有幾隻「巨型蝸牛」正在爬行。

記者從羅先生髮來的視頻中看到,這種「巨型蝸牛」很奇特,個頭特別大,外殼形似螺狀,黃褐色還帶有花紋。羅先生說,每次下雨後,小區就會出現,這已經是他第四次看到了,估計有十幾隻,之前還看到過白色的。

記者了解到,攀枝花並非第一次出現這種「大蝸牛」。攀枝花市電視台曾報道稱,市民周女士晚上路過五十四公園的時候,看見路邊有很多「大蝸牛」,當時還分享給小夥伴,說趕快過來抓「螺螄」。當時經攀枝花市東區林業局的工作人員確認,五十四公園出現的是「臭名遠揚」的非洲大蝸牛。當地多位居民也表示,幾年前,攀枝花市的一些小區、公園也曾出現過這種「大蝸牛」,大的有如小孩的拳頭大小,小的如雞蛋大小。

有不少網友表示,「早就有了,我還抓起耍過」「我們小區花台好多,我一看到都不讓它活」「還有人吃這個」……

圖源:紅星新聞

日前,通過視頻,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確認,出現在攀枝花的這種生物是非洲大蝸牛。

據介紹,非洲大蝸牛的原產地為非洲東部,但到21世紀,已經廣泛分布於亞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濕熱地區,它們主要生活在溫度比較高的地方。

記者梳理媒體公開報道發現,在我國除了四川攀枝花,福建、廣西、廣東、雲南、海南等多個省份都發現過非洲大蝸牛的活動痕跡。資料顯示,在國內,廈門大學是有文字記載中國最早發現非洲大蝸牛的地點。20世紀上半葉,一位華僑從新加坡運回中國的植物中,無意夾帶了非洲大蝸牛的卵和幼螺,此後大蝸牛開始在廈門繁殖,並進一步傳播到其他地區。它們的壽命可達9年,繁殖能力特彆強。

此外,非洲大蝸牛是中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系中國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

2

非洲大蝸牛對農業有什麼危害?

對人體有什麼感染風險?

據了解,非洲大蝸牛的食物包括農作物、林木、蔬菜、花卉等植物,飢餓時也取食紙張和同伴屍體,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

非洲大蝸牛對農作物、觀賞植物有很大危害。最有可能被非洲大蝸牛損壞的植物是:花園花卉等觀賞植物、蔬菜(尤其是十字花科,葫蘆科和豆科)、麵包果、木薯和柚木的幼株。

據法新社7月24日報道,美國佛羅里達州遭遇非洲大蝸牛入侵。當地政府表示,這種蝸牛危害當地農業發展,居民不要移動土壤、植物、堆肥或任何蝸牛可以搭便車的東西。報道稱,這種蝸牛可以長到20厘米長,每隻每年可以產下2000顆卵,繁殖速度非常快,對於農業發展危害不小。

圖源央視財

還值得注意的是,非洲大蝸牛是一些病原體和寄生蟲的病媒體,會傳播鼠肺線蟲,感染人類造成腦膜炎。廣州管圓線蟲病是一種由寄生蟲廣州管圓線蟲入侵人類腦部導致的疾病。近年來大量的研究發現,非洲大蝸牛是這種寄生蟲最主要的中間宿主之一,感染率從10%到40%不等。

直接接觸這些大蝸牛後,如果不及時洗手,也有沾染上寄生蟲的風險;食用了被蝸牛污染的生菜或者淡水蝦蟹蛙類也可能會感染。

圖源:廣西新聞頻道

據媒體報道,今年3月,廣東中山一10歲男孩喜歡玩非洲大蝸牛,結果患上腦膜腦炎。此前,男孩出現持續、反覆發熱和頭痛症狀,在多家醫院治療後都不見好轉。

多次轉院檢查後,醫生通過頭顱磁共振成像在男孩腦部發現了異常信號灶,經再次詳細詢問,得知孩子喜歡玩大蝸牛。最終,男孩被確診患上廣州管圓線蟲嗜酸性腦膜腦炎。經過驅蟲和抗炎治療後,男孩已經康復。

醫生表示:

該男孩是第三期幼蟲感染,寄生蟲在體內可以發育成第四期、第五期幼蟲,或者是成蟲早期。成蟲繁殖以後,會損傷功能區,最嚴重有致殘致死的可能。

有人問,非洲大蝸牛如果煮熟了能否食用?答案是當然不行!野外環境中生長的非洲大蝸牛,身上可能攜帶多種寄生蟲和致病菌。不能食用,即使煮熟,依然存在風險。

也有人說,非洲大蝸牛可以養做寵物,這也千萬不行。非洲大蝸牛身上有很多黏液,其中就有各種細菌,如果對細菌的抵抗力弱的話,很容易引起過敏反應。建議大家不要因為好奇,去捕捉野外的非洲大蝸牛作為寵物飼養。

3

如何防治非洲大蝸牛?

既然非洲大蝸牛的危害如此之大,如此之「猖獗」,那麼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防治它呢?

圖源:福州海關12360

機械防治

可利用黎明、黃昏、夜間或雷雨後,非洲大蝸牛活動覓食的時機,進行人工捕殺,還可利用其習性,用食物誘殺。也可利用光滑銅板(0.8mm厚、5cm高),鋅板(0.8mm厚、20-25cm寬)形成機械隔離圍牆。

農業防治

利用農業栽培措施,改變生態環境。非洲大蝸牛喜濕但忌水,水旱輪作可殺滅非洲大蝸牛。剷除花圃、菜地周圍的雜草,破壞其越冬越夏場所,也可減輕非洲大蝸牛危害的發生。

化學防治

常用的方法有:用四聚乙醛(1.6%),使用10kg/ha噴霧,或用15%四聚乙醛粉劑50kg/ha、4%氨基甲酸酯100kg/ha、硫酸銅125-250kg/ha、硫酸鐵125-250kg/ha噴霧。採用毒餌誘殺也有一定效果,常用5%砷酸鈣與1.6%四聚乙醛混合,同非洲大蝸牛的食物摻在一起作毒餌。

生物防治

已發現許多生物可寄生或捕食非洲大蝸牛,如細菌、線蟲、節肢動物、軟體動物、哺乳動物等。積極保護利用蟾蜍、青蛙、螞蟻、鳥類,提倡飼養雞、鴨、鵝,來控制非洲大蝸牛,已收到較明顯的效果。

如果你外出遇到

非洲大蝸牛

請記住一個總原則

那就是

不要碰!

不要養!

不要吃!

來源|央視財經、紅星新聞、廣西新聞頻道、惠州電視台、福州海關1360、深圳特區報等

編輯 | 黃小佳

編審 | 許蓓

監製 | 楊斌

壟上行視頻號

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9af92f65afad0282831c63ba8e3c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