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韓難齊心,拜登簽署「排韓」法案,岸田舉動讓韓國不滿

2022-08-23     國防時報看點

原標題:美日韓難齊心,拜登簽署「排韓」法案,岸田舉動讓韓國不滿

近日,有韓媒抱怨美日在背後給韓國「捅刀子」。

韓國紐西斯通訊社以「美日通過在電動汽車補貼中『排韓』和參拜靖國神社,在背後對韓國捅刀子」為標題發表了文章。

文章寫到,尹錫悅政府上台以來一直主張加強韓美日合作,但美國和日本政府似乎為了自身利益都「在背後對韓國捅刀子」。在這種情況下,韓方對於美日兩國在韓美日合作上所展現的「誠意」逐漸產生質疑。

紐西斯通訊社稱,此前,美國拜登政府為將韓國拉進中美競爭,通過各種渠道要求加強韓美合作。無論是在韓美首腦會談中,還是在北約峰會期間,韓美一直進行著密切接觸。

此外,美國還要求韓國參與到排華的「晶片四方聯盟」中。

儘管顧及中方「感受」,但考慮到韓美同盟關係,韓國總統尹錫悅還是在考慮是否要加入「晶片四方聯盟」。

但是,前段時間,拜登簽署《通脹削減法案》,根據法案規定,韓國產電動汽車將被排除在稅收抵免對象清單之外。這項「排韓」法案令之前的韓美合作黯然失色。

紐西斯通訊社文章指出,尹錫悅政府通過美國這一舉措看透了事態的嚴重性,向美國正式提出了抗議。

如此看來,美韓之間的「盟友情」基本上也是韓方的一廂情願了,而不論韓國做出何種選擇,似乎都不能兩頭「討好」。

大韓商工會議所(KCCI)發布報告稱,在過去20年里,韓國對華半導體出口量大幅增加,從2000年的占總出口比重3.2%增至2021年的39.7%,增長約12.4倍。

縱觀過去20年,韓國對華消費品出口依存度相對下降,但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對華出口卻大幅增加。

對此,KCCI副會長禹泰熙提議,韓國政府應該針對中國技術進步、美中技術競爭等問題,制定全面的對策。

不過,具體應該制定怎樣的對策,禹泰熙則沒有了「下文」。

除了進出口問題,報告還關注到了中韓之間投資情況的變化。

據報告,在2000年,韓國對華直接投資約為9億美元。而在2021年,這個數字已經飆升至67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中韓貿易關係早已緊密相連。

對於韓國來說,最好的方式其實就是和中國與美國之間共存,「堅持原則、保持中立」,這樣的話說得很到位,但在實踐中能否可行,外界還是持有疑問。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也做出令韓美日合作產生裂痕的行動。

在韓國總統尹錫悅表明要改善韓日關係意向當天,岸田文雄委託他人以自民黨總裁的名義向靖國神社供奉了「玉串料」。

這一行為在韓國被稱為日本首相「間接參拜」供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在韓國國內引發了爭議和擔憂。

有媒體評論稱,美日兩國已經偏離了既定軌道,而韓國政府對此將如何應對,以及能否實現此前所提出的韓美日間合作,在韓國輿論中引發關注。

實際上,無論是在國防層面、安全層面還是經濟層面,拜登政府想要實現三方平衡難度實在太大,美日韓之間的關係複雜多變內核也十分脆弱,三方之間的問題可謂堆積如山,美國的「如意算盤」還真不好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9aeb3f05348f0d7021736680d813b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