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會想到,暑期檔最有爆款相的竟然是一部動畫電影。
一來是今年暑期檔格外冷。
今年暑期檔(6月1日-8月31日)票房,截止7月26日14:30分,只有81.8億,距離2018年174億的票房成績差了不是一點半點。成為國內影史最冷暑期檔。
而且,動畫片在咱們這兒,背著「小孩子看的東西」的成見也不是一天兩天。
最近幾年所謂的爆款動畫,其實票房都爆得很有限,在當年暑期檔——
2015年,9.4億的《大聖歸來》只排第5;
2016年,5.65億的《大魚海棠》只排第8;
2017年,《大護法》……別說排名了,票房只有可憐的8760萬。
何況,這主角丑得也太過分了——
這個小丑八怪……
是他是他就是他,我們的英雄,小哪吒!
以往我們印象中的哪吒都,要麼悲情,要麼堅強,要麼可愛:
誰見過這種全方位醜八怪的哪吒啊??!!
既沒有天時,又沒有地利,人還不咋和……
結果呢,點映之後,各專業票房機構紛紛給出預測:15億、17億、18億、20億!
7月25日截圖自燈塔專業版
啥概念?
哪怕最低的14.95億,都穩坐影史第一國產動畫電影寶座,甚至距離《瘋狂動物城》保持的動畫電影票房紀錄15.3億也只有一步之遙。
它真值這麼多?
它真有這麼好?
今天就聊它——
哪吒之魔童降世
作為國漫擁躉,肉叔先說句公道話:
《哪吒之魔童降世》有問題,但問題肯定不是「哪吒」丑。
(下文簡稱《哪吒》)
《哪吒》徹底顛覆了傳統哪吒鬧海的故事藍本——
天地靈氣孕育了一顆混元珠,被元始天尊分成靈珠和魔丸。
靈珠轉世之人,武王伐紂時將有大用。元始天尊派太乙真人把靈珠轉世到李靖三兒子哪吒身上。
誰知道,靈珠被申公豹掉包,托生到龍王的三太子敖丙身上。
哪吒被魔丸化身——
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3年後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
而且啊,這熊孩子還調皮搗蛋,酷愛玩捉迷藏——
數個3、2、1,沒藏好的陳塘關百姓,就得挨他一通捉弄,被揍得滿頭包、被扔在尿窩裡泡澡那是常有的事。
可想而知。
知道他是魔丸化身,又被百般折騰到不行的陳塘關百姓,自然怕哪吒怕得要死。
機緣巧合下,哪吒認識了靈珠轉世的敖丙,一善一惡的靈珠和魔丸,還成了最好的,也是對方唯一的朋友。
恰好三年大限將至,無解的天雷即將降臨,有了好朋友敖丙的哪吒,還會不會成為宿命的又一個獵物,立地成魔?
所以啊,《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哪吒,丑就對了——
一來他本就是邪惡的魔丸轉世。
不用想了,魔丸化身,自然長不成什麼好鳥樣。
齊劉海,濃黑朋克眼線,耷拉著眼皮一臉厭世。雙手插著褲襠里晃晃悠悠地走,像猥瑣的地痞流氓。笑起來,一嘴白牙,儘管不尖利,可是怎麼看怎麼陰氣森森。
二來,對應電影的主題:成見。
海報中這行字:
打破成見,做自己的英雄。
什麼叫成見?
成見就是:你長得像壞蛋,所以你就是壞蛋。
哪吒從一生下來,就註定三年後必死。
但人們覺得還是不夠,這種將來肯定要成壞蛋的人,必須現在、立刻、馬上就去死!
儘管乾坤圈鎮住魔丸邪氣後,看上去並不壞
爹媽忙著在外帶兵伏妖。
沒人管、沒人陪、沒人玩的哪吒,在陳塘關大街瞎逛。
不諳世事、還沒被教的一身成年人習氣的小妹妹,找他踢毽子。
結果?
結果奶奶衝出來一個飛撲把她抱走,街邊小孩們扔著臭雞蛋、爛包菜,沖哪吒大罵:
妖怪!去死吧妖怪!
所以,等哪吒大一點,調皮搗蛋時,罵他的人就可憐兮兮又興高采烈地繼續大叫:
你看!沒說錯吧!他就是妖怪!
妖怪都不是好東西!
成見。
成見本質上是一種弱者抱團霸凌的狂歡,是雞賊欺壓別人的詭辯。
是一邊高潮著分泌正義語錄、一邊對正義的故意視而不見。
就像人美心就一定美。
就像人丑心就一定丑。
可醜八怪都是壞蛋麼?
海夜叉襲略陳塘關,掠走小女孩,被哪吒發現,一路追趕,好不容易捶爆海夜叉救下小女孩。
可惜,兩個醜八怪動作太快,村民們看不見,只看到哪吒飛過時的火光。
「看!哪吒光天化日搶走嬰孩!打死他!」
人聲鼎沸中,沒有人聽見,也沒有人願意聽見小女孩咿咿呀呀說的:小哥哥,打妖怪!
跟多數的國產動畫、甚至國產電影不同,《哪吒》中沒有特定的某個反派——
龍王、申公豹,都只是加引號的「反派」。
他們的壞,都帶著飽滿的動機。
同是海妖出身的龍族,幫元始天尊降服所有海妖后,首領被封為龍王,在海底興建龍宮,鎮壓海妖。
看似委以重任,實際上……
龍宮就是天牢,龍族在鎮壓海妖的同時,也被永遠禁錮在深淵。
龍王之所以非要靈珠不可,是希望敖丙在武王伐紂時有所作為,讓龍族得到承認。
申公豹。
元始天尊門下最刻苦的弟子,封賞十二金仙時卻沒他的份。
只因為豹子修成人型的申公豹,跟龍族一樣,都是妖怪, 都是異類,不能成正經神仙。
為證明自己的能力配得上十二金仙寶座,申公豹才幫龍族偷靈珠、親自傳授敖丙仙法。
敖丙,申公豹
跟他們一樣,某種意義上,哪吒也是個加引號的「反派」。
哪吒和敖丙的師、父,對兩人說的話,呼應點題——
申公豹跟敖丙感嘆:人心的偏見,是一座大山。
李靖跟哪吒說: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
《哪吒》票房大賣,靠的是用絢麗畫面點燃眼睛的同時,還有足夠焚起我們心中火焰的紮實主題——
誰沒被這樣或那樣的成見傷害過呢?
你是胖子,所以你一定不自律。
你學習不好,所以你上課肯定沒認真聽講。
你是山東人,你說話愛用倒裝吧所以。
你是動畫片,所以肯定是給小孩子看的幼稚玩意。
或者可以這麼說。
《哪吒》中真正不加引號的反派,不是某個具體的人,而是面目模糊的群體,和他們根深蒂固的成見。
它在我們心中扔下的那枚重磅炸彈,其實就是每個人都想說的——
他們說這,他們說那,他們說他們說。
可我是誰是我自己說了算的,他們說什麼算個屁。
當然。
光有故事還不夠。
在耗時5年製作的《哪吒》上,你能明顯看到國產動畫電影在細節技術上的進步。
衣服的紋理、毛髮的質感,水的波紋——
要知道,有細節的毛髮動畫鏡頭看似簡單,其實麻煩得要命,每根毛髮哪怕是風吹過,都要有大體上一致、但每根每縷細節上的不同。
水更麻煩,每條波紋的折射都有變化,而且是不停變化。
更不用說那段在最好的人員配置下,光是草圖就死磕了2個多月,總耗時4個多月的江山社稷圖四人打鬥鏡頭。
那種想像力的水花肆意飛濺,被應接不暇的奇觀哐哐撞擊視網膜的視覺體驗,肉叔沒忍住在電影院「哇」了好多聲。
但。
肉叔一開始就在文章開頭說了:《哪吒》好,但它不是沒毛病。
沒人會對他不在意的東西挑刺,肯定沒人閒得給狗屎挑刺。所有人都只會對他在意的東西挑刺,就像國漫之於肉叔。
《哪吒》最大的問題,是一種對觀眾刻意討好,讓它帶上了幾絲不真誠的順從。
倒不是說那些插科打諢的無厘頭玩笑,比如哪吒用火尖槍捅敖丙PP、太乙真人褲襠藏法寶(???)、靠放屁和打嗝解決戰鬥啊這些。
這些還好,我不覺得低俗,也不覺得是刻意,導演餃子在處女作《打,打個大西瓜》里就密集排列了大量無厘頭。
有問題的,是《哪吒》的人物設定,對於主題的逃離。
想想看,全片貫穿始終的,是「對抗成見」。
為了這個母題,不惜顛覆所有傳統哪吒形象,把哪吒塑造成一個醜八怪。
從這點上來說,夠膽的《哪吒》,配得上一聲牛X。
但在關鍵時刻,它又顯示出基於商業考慮而非電影本身審美的不自信——
我把哪吒搞成這樣,觀眾能不能接受?要不要改回去?
就當肉叔以為《哪吒》要挺直了腰杆回應時,萬萬想不到,它泄氣了。
哪吒解開乾坤圈的壓制,魔丸的能量把哪吒撐成少年模樣。
長這樣:
你對比下哪吒另一個正面角色敖丙的合照:
再對比一下反派申公豹:
發現問題了麼?
沒錯。
它還是不敢讓哪吒做一個自始至終的混球模樣,關鍵時刻(長大後)的哪吒,依然成了傳統正面角色的帥逼臉。
好人還得長成好人。
只有壞蛋,才會一直是醜八怪模樣。
肉叔之所以說它帶著一絲絲妥協,就在於此——
明明說著要砸碎成見。
如果你敢叫哪吒一直以醜八怪的形象對抗,這才叫有血有肉的砸碎成見。
哪吒如果成了僅僅是長著惡魔觸角的帥逼,難道不又是對「美即善」成見的順從討好?
但肉叔並不想就此硬懟《哪吒》——
我覺得導演餃子自己也未必喜歡這種順從,大機率是不得不順從。
畢竟,哪吒的帥逼少年形象,只遮遮掩掩地出現了幾分鐘,就立刻回到丑小孩的軀殼。
所以肉叔願意一廂情願地相信,《哪吒》為商業做的妥協(不止是哪吒形象),是萬般無奈的迫不得已——
真像《大護法》那般一腔血勇地不顧及商業……
就又會成為票房榜上迅速風乾的一灘蚊子血。
就又會成為「大人不看動畫片」成見的刀下冤魂。
說回票房。
《哪吒》當然值得15億。
但如果長大後的哪吒還是肆意的醜八怪,它會更配得上15億。
有幾句話,肉叔說過好多次。
不知道再說一次,對擊碎成見有沒有用,能不能讓國漫人過得更硬氣、起碼優秀的作品不需要再為了五斗米而彎腰討好市場。
但即便沒用,肉叔也還是想再說——
動畫電影跟劇情電影、科幻電影、懸疑電影、恐怖電影一樣,只是造夢的一種手段,只有它才能完成很多其它影片類型所不能完成的,屬於成年人的白日夢。
動畫,絕不只是給孩子們看的東西,對成年人同樣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就像《哪吒》,優秀的動畫電影更像是現實在鏡子中,即虛幻又切實的投影。
故事裡小心翼翼地藏著對醜陋現實的反諷、對不公命運的抗爭、對誠摯感情的追求,那些痛苦、快樂、五味雜陳,只有成年人才能體會。
我們經常說,期待「國漫崛起」。
靠什麼崛起?
就靠它們。
和每一次支持它們的我們。
編輯:意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