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7日,京滬大戰後的第三天,足協如約公布京滬大戰爭議判罰的評議結果,最終認定2起關鍵越位判罰均不存在誤判,並回應了關於劃線頁面沒有出球瞬間的問題。
在8月5日進行的北京國安主場與上海申花的比賽中,申花在第48分鐘憑藉著路易斯的單刀球破門一度扳平比分,但隨後VAR介入,判定路易斯越位在先,將這個進球取消。賽後這個判罰引發爭議,爭議的焦點之一在於轉播提供的劃線畫面並沒有高天意出球的瞬間。
在今天下午足協公布的裁判評議結果中,足協認定路易斯越位在先進球無效,裁判判罰正確,VAR介入正確。此外,足協還回應了劃線頁面沒有出球瞬間的問題。
足協表示,儘管轉播推送的畫面中僅包含3D劃線頁面,但視頻助理裁判在查看時都要先通過遠景或適當畫面找到進攻方傳球瞬間,定格後再切換到適合畫面進行3D劃線操作。在這個判罰中,視頻助理裁判的定格時刻選擇、雙方球員有效身體部位選擇以及越位線的比對均操作正確。
北京國安在傷停補時階段的進球,視頻助理裁判在進行3D劃線後發現雙方劃線之間無縫隙,故按照同一判罰尺度的原則,裁判判定進球有效,VAR最終沒有介入。足協還解釋稱,由於VAR操作規範沒有要求必須將VAR未介入事件推送給轉播,因此比賽過程中才沒有回放劃線頁面。
有趣的是,足協在賽後複議中發現,更接近本方球門的防守球員不是王子銘身邊的朱辰傑,而是離得更遠的蔣聖龍,而經過3D劃線發現,蔣聖龍的身體有效部位更靠前,因此王子銘明顯不處在越位位置。
媒體人苗原認為,這兩個球的判罰都沒問題,產生爭議的主要原因是視頻助理裁判看到的東西比轉播呈現的更多。
至此,申花本賽季的2次申訴均以失敗告終,球隊還需專心備戰,17日將要迎來與上港的賽季第二場德比,爭冠希望是否能夠保留,就看這一場比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