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工作人員在洛川蘋果現代產業園直播推薦洛川蘋果。(新華社記者 張曼怡 攝)
金秋時節,陝西洛川的田間地頭瀰漫著蘋果的香甜氣息。蘋果樹上,紅彤彤的早熟蘋果「嘎啦」掛滿枝頭。洛川縣老廟鎮果農解貴生正忙著採收鮮果,他告訴記者,「今年洛川雨水充沛,蘋果個頭大、水分足,預計能有個好收成」。
不遠處洛川蘋果產業集群的企業車間裡,則是另一種忙碌景象。在延剛果業園區自然搭檔品牌分選車間,藉助自動化生產線,一顆顆蘋果經過檢測、分選、清洗、裝箱等工序,被裝上大型貨車。
「每天有1.5萬箱左右的洛川蘋果從這裡發往全國各地。」車間負責人農二說,這條於今年3月新投用的自動化生產線不僅增加了產能,還提高了分選的準確率,使電商渠道的顧客滿意度得到提升。
從「賣一季」到「賣四季」,從「論堆賣」到「論個賣」,洛川蘋果的這些變化離不開持續的科研攻關。
「首紅」「津輕」「小國光」……在洛川蘋果創新中心的矮化密植園,試驗種植的蘋果新品種令人目不暇接。「我們在這裡栽植了200多種蘋果進行試驗,從中選育出適宜洛川種植的優質品種進行推廣。」洛川縣蘋果生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王曉東說。
近年來,洛川縣不斷革新蘋果種植技術,先後建成蘋果科技創新中心和蘋果研究院,聘請果樹專家成立技術攻關團隊,從國內外引進數千份蘋果種質資源,不斷選育蘋果新優品種。
通過培育引進「維納斯黃金」「秦脆」「瑞雪」等新優品種,洛川蘋果形成了「早中晚」「黃紅綠」多元互補的品種格局。「像『秦脆』和『秦蜜』這兩個雜交選育的新品種,口感脆、甜度高,很受市場歡迎。」王曉東說。
讓小蘋果創出大天地,完善的產業體系必不可少。
在陝西洛川蘋果產業集群,不同企業「各司其職」,讓這個消費者再熟悉不過的水果煥發新的生機。精深加工企業推出蘋果醋、蘋果酒、蘋果脆片等新產品,提高蘋果附加值;冷鏈和保鮮企業藉助冷藏技術和冷鏈體系,延長蘋果的「生命周期」;電商和外貿企業廣開銷路,讓蘋果走向更多市場……
與此同時,果袋、果箱、果網等關聯產業也在不斷聚集,一條圍繞蘋果的完整產業鏈正變得清晰可見。
隨著縣域旅遊的升溫,傳統的果園也承載了更多休閒觀光和文化體驗功能。「圍繞洛川蘋果,延安市打造了5條蘋果觀光精品線路,建成觀光園區46個,累計吸引超470萬名遊客。」延安市果業中心副主任王建鋒說。
數據顯示,2022年洛川縣蘋果總產值達到130億元,農民約95%的收入來自蘋果產業。(新華社記者 王聿昊 鄭 昕 孫正好)
來源:延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