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藍駱駝
大家還記得《武林外傳》中,倪虹潔飾演的祝無雙嗎?
劇中,祝無雙有句經典台詞:「放著我來。」
每次話一出口,好像一副無所不能的樣子。
然而,現實中的她,還真不是什麼事情都能搞得定。
前段時間,倪虹潔在一次採訪中,自曝其實早就離婚了。
那段婚姻給她帶來的傷害很大。
不過更讓她痛苦的,是和兒子的關係。
她說,沒離婚前,和兒子的關係還不錯。
可自從和前夫離婚後,兒子就像變了個人一樣,
把她當成了敵人。
不但不喊媽,還經常直接喊她名字。
這讓倪紅潔非常難過。
而兒子之所以疏遠自己,和奶奶的關係很大。
倪虹潔說,兒子從小是和奶奶一起長大的,所以跟奶奶格外親近。
有時候她要帶兒子出去吃飯,奶奶就會在一旁陰陽怪氣地說:
「奶奶做的飯不好吃,你跟媽媽去外面吃好了。」
為了不讓奶奶生氣,兒子只好哭著對奶奶說:
「我不和倪虹潔去吃飯。
我要在家吃奶奶做的飯。」
後來,次數多了,兒子和媽媽越來越疏遠。
每當想起這些,倪虹潔都會特別心酸,忍不住暗自掉淚。
大人「爭寵」,是一種「情感爭奪」
作為媽媽,孩子和自己不親近,真是挺難過的。
前兩天,同事吐槽說,最近女兒也不知道怎麼了。
以前晚上都是跟著她睡,
現在非要跟著奶奶睡,抱也抱不過來。
「才兩歲多,本來正是黏著媽媽的時候啊。」
有一天晚上,她本想哄女兒睡覺。
沒想到女兒卻使勁掙脫她,非要往奶奶屋裡跑。
她婆婆很高興地抱走孩子,喜滋滋地對孩子說——
「寶寶還是最喜歡奶奶對吧?
你看媽媽光知道忙,都不管你。」
同事當時聽了,心裡特別不舒服。
自己平時工作確實很忙,白天很少陪孩子,但也不能對孩子說「媽媽不管你」吧?
她想起來,婆婆平時挺愛在孩子面前「邀功」。
比如有一次蒸的包子很好吃,孩子一頓吃了兩個。
婆婆就會很開心地對孩子說:
「還是奶奶做飯好吃吧?你媽都不會做飯。」
同事說,原本覺得婆婆也是真心疼愛孩子,可能就是隨口一說。當她發現,孩子和奶奶更親時,才覺得哪裡不對勁。
其實對於一些隔代養育的家庭來說,奶奶和媽媽都對孩子付出了很多。
只不過側重點不同。
然而,有些長輩常常為了彰顯自己對孩子的愛,鞏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想方設法「拉攏」孩子。
如果非要在孩子面前分出高低,排出順序來。
最終受傷害的,可能還是孩子。
知乎上有位網友就分享過她的經歷。
她從小是奶奶帶大的,跟奶奶也特別親。
媽媽常年在外打工,平時也會打電話給她。
但有時候,奶奶經常會數落媽媽的不是。
她不愛聽,就幫著媽媽說話,說媽媽在外面忙,也是為了掙錢,為了這個家。
奶奶就會說她:「白眼狼」「還是跟媽媽親」。
後來為了不讓奶奶生氣,每次媽媽回家,她都不敢在奶奶面前表現得和媽媽很親近。
如果媽媽和奶奶同時在跟前,她說話做事都會變得小心翼翼。
就因為這樣,長大後的她,變得敏感、脆弱。
沒有歸屬感的她,和家裡每個人,都沒有建立很深的情感連結。
心理學上有個「情感爭奪」的說法。
大人「爭寵」,讓孩子在親人之間排序,其實就是一種「情感爭奪」。
孩子被迫站隊卻不知道自己該歸屬於哪一邊。
這種拉扯的愛,會讓孩子迷茫。
這種內耗也會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讓孩子缺乏家庭歸屬感。
無論誰「贏」,輸的都是孩子
對於孩子來說,
還有一種親人之間的排序也非常常見。
那就是「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
黃磊的女兒多多小時候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到:
「你最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
多多當時就非常生氣地問道:
「是誰提出這個問題,不可以這麼說。」
而她的回答也相當經典:
「因為我都很愛爸爸媽媽。
如果說喜歡爸爸,那麼媽媽就會傷心,因為媽媽費了很大的力氣才生了我。
如果說喜歡媽媽,那爸爸就會很傷心,因為爸爸一直在外面努力掙錢。」
問孩子「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有時就和問一個男人「如果我和你媽同時掉河裡,你先救誰」一樣,是個無解且讓孩子陷入糾結的問題。
如果是父母中的一方,熱衷問孩子這樣的問題,有時也是為了一種自我心理滿足。
通過孩子更愛誰的比較來確認「我」對孩子的付出,想要得到孩子的證明。
比如,孩子心中的排位先後。
這樣問的一方,其實內心希望孩子更親近自己。
有些家長問完孩子後,如果得到的答案不是自己想要的,還非得追著孩子問出個為什麼。
然後通過解釋、說服等手段改變孩子的想法。
這樣做,無疑會給孩子一個暗示:你要學會說大人愛聽的話。
久而久之,孩子會學會察言觀色,只說大人喜歡聽的話。
同時,這種引導,也會讓孩子依賴父母中的一方,疏遠另一方,不利於親子關係。
生活中,千萬不要再給孩子出這種「世紀難題」了。
無論誰「贏」,輸的都是孩子。
曾經看過一檔街頭採訪節目。
節目組當著爸爸媽媽們的面向孩子提問:
爸爸和媽媽,你更喜歡誰?
很多孩子都面露尷尬。
一開始,很多孩子都回答了「都愛」。
沒想到,節目組又拋出了非常「殘忍」的二選一問題:
如果只有一個救生圈你會救誰?
如果有殭屍來吃掉你父母的其中一人,那你希望殭屍吃誰?
如果有台鋼琴砸到他們其中一人,你希望砸到誰?
當孩子沉思的時候,節目組更是「咄咄逼人」:
必須選一個,你選誰?
這個時候,很多孩子不願意再回答,甚至有孩子急得哭了起來。
對於孩子來說,這是多麼殘忍的問題啊。
如果孩子說更喜歡爸爸,那麼媽媽就會不開心。如果孩子說更喜歡媽媽,那么爸爸就會難過。
當孩子必須要選擇一個時,會覺得辜負了另一個,產生負罪感。
當我們意識到這個問題後,請不要再給孩子出難題了。畢竟,家人給予孩子的愛和照顧是不同維度的。
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就像他的左手和右手,缺一不可。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在兩個人之間,做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
況且,正如詩人紀伯倫的那首《孩子》: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我們最愛的孩子,終究有一天,會有自己更愛的人。
所以呀,孩子面前,不「爭寵」,不做情感爭奪者,給與他們真正的歸屬感。
趁著能愛,及時愛。
已足夠。
—— End ——
作者:藍駱駝:寫作者,記錄者。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