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大白鯊「斬首」潛水員!鯊魚明明不吃人,為何常襲擊人類?

2023-02-20     怪羅科普

原標題:罕見!大白鯊「斬首」潛水員!鯊魚明明不吃人,為何常襲擊人類?

悲慘,2023年首例鯊魚致命襲擊事件發生了,而且是非常罕見的「斬首」死亡。

1月5日,一名53歲的潛水員在墨西哥附近的海岸收集貝類,當時他正處在海洋十幾米深處作業,突然從水下衝來一條鯊魚,一口咬住他的頭和肩膀,撕扯後返回海洋,只留下被「斬首」的屍體。

整個襲擊過程被其他漁民目睹,據他們回憶,襲擊人的是一條體型很大的鯊魚,約有5.8米。

鯊魚襲擊每年都會發生,但像這樣一口咬死人,且是最殘忍的「斬首」方式,實屬罕見,因此這個案件也成了2023年開年最悲慘的頭條新聞。

那究竟為什麼鯊魚這麼兇殘,要攻擊人類?明明一口就咬死了人類,為何又沒有吃掉呢?

大白鯊「噬人」的名號從何而來?

目擊者表示,作案的是大白鯊。

圖:電影《大白鯊》的炫彩照片

聽到這個名字,最容易聯想到的就是它張大嘴獵殺人類的情景。大白鯊的「人類獵殺機器」形象一直都深入人心,這得益於近幾十年來小說、電影的普及和渲染。

作為海洋頂級的捕食者,大白鯊確實擔得起「噬人鯊」的名號。

首先,大白鯊是世界上已知現存的最大掠食性魚類;

一般來說,大白鯊成年後體長在1.4-6米之間,體重會達到在1.8-3噸之間。雌性平均體長在4.6-4.9米,雄性平均體長在3.4-4.0米(魚類雌性比雄性大很普遍)。

圖:大白鯊和潛水員的大小比較

實際上,大白鯊並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鯊魚,鯨鯊才是,但鯨鯊是慮食性動物,因此大白鯊成為掠食性魚類的佼佼者。

目前記錄在案個體中,最大的大白鯊是一條叫「深藍」的雌性大白鯊,據說體長預估達到6.1米,體重超過2噸,是2014年在墨西哥附近的海岸發現的,發現時它已經懷孕。很多人認為深藍就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大白鯊,但這個身份受到質疑,有科學家認為深藍測量存在誤差,實際上它可能只有5.3米。

除了深藍,被人類發現的巨型大白鯊其實有很多,只不過它們的數據並未得到權威機構的科學認證,例如:

在1870年代,澳大利亞海岸附近就發現了一條10.9米的大白鯊;在1930年代,加拿大發現了一條11.3米的大白鯊;1987年,一條7.13米的大白鯊被捕獲……

不管數據是否真實,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大白鯊確實有潛力長成巨型生物

因為大白鯊的壽命很長,根據2014年的研究表明,它的壽命可達70年,甚至遠超70年。青春期也很長,雌性大白鯊需要成長33年才能孕育下一代,而雄性需要26年。

一出生大白鯊就有1.5米左右的體長,再加上二三十年的青春成長期,可想而知,只要活得久,大白鯊完全有可能長到令人驚訝的體型。

其次,咬合力驚人,有獨特的捕食方式;

鯊魚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就是牙齒多,大白鯊也不例外。

圖:大白鯊有著分排的牙齒

大白鯊的血盆大口裡長著大約300顆牙齒,一般分5排排列(有的是7排)。牙齒一旦有損傷或者脫落,就會被新牙齒取代。據統計,大白鯊的一生中,大約會掉2萬多顆牙齒

牙齒呈三角形鋸齒狀,大顆且鋒利,2008年研究小組曾測驗了大白鯊標本的咬合力,結果表明重達3324公斤的標本產生的咬合力最大可達18216牛頓。

憑藉強大的咬合力,一旦牙齒「釘住」目標,獵物就難以逃脫,攻擊時大白鯊還會左右搖晃腦袋,就能更快撕扯下肉,這也是大白鯊能快速「斬首」人類的原因。

大白鯊在水裡的反應非常靈敏,可以檢測到海洋動物遊動產生的電磁場變化,據說,可以檢測到十億萬分之一的微妙變化。這些能力是由勞倫氏壺腹提供的,這是一種感受器,一端連在皮膚上,用來感受外界細微的變化。

除此之外,為了保證機體的靈活性,大白鯊會利用肌肉運動產生的熱量,來加熱身體特性部位的溫度,這些核心部位的溫度一般會比環境溫度高14℃,這意味著大白鯊不像大部分的魚類一樣完全變溫的,而是半恆溫動物。

圖:會飛的鯊魚

以上這些能力疊加,使大白鯊成為速度快且機敏的捕獵手,尤其在捕獵海豹的時候,它會採用垂直攻擊。借用游泳的速度,從下方攻擊海豹,有時身體還會跳出水面——大白鯊是唯一能垂直出水面的鯊魚。

大白鯊為什麼要咬人?

全球每年都有上報鯊魚襲擊案例,其中澳大利亞是鯊魚襲擊次數最多的國家。

人們忌憚大白鯊的外形,因此本能就會恐懼大白鯊,但事實上,大白鯊咬人和咬人致死的情況要比想像中要罕見得多。

據統計,1958年到2023年的65年之間,鯊魚無端攻擊人類的案例總共有2900起,致命襲擊633起。其中2022年咬傷事件是96起,而死亡事件只有10起。

相比較而言,2022年蛇導致的死亡案例達到10萬起,狗導致人類死亡的有3萬起,而獅子襲擊致死的也有250人。

圖:一些地區的旅遊項目,近距離觀察大白鯊

前後數據一對比,再參考海岸附近居住的人口(全球人口約有40%的人住在海岸線附近)就會發現,鯊魚襲擊人的案例真的不多。

由此可見,鯊魚咬人,並不是因為它想吃人,那她為什麼要咬人呢?

第一點是它們的視力並不好,常常將人類誤認為海豹。

大多數鯊魚咬傷發生在淺水區,這個區域也是和游泳人接觸最多的地方。

對於大白鯊來說,游泳的人類和衝浪板上的人類,在外形和動作上看起來和海豹很像,在水下視野也不好,因此大白鯊很容易將人誤認為是它最喜歡的食物。

第二點,大白鯊是習慣於用嘴來「認識」世界的

大白鯊吃的東西很多,魚類、海鳥、海豹、海龜都在它的菜單之上,有時它也會吃動物腐肉。雖然食性很雜,但它最愛的還是脂肪含量比較高的食物。大白鯊沒有手,因此大多數時候用牙齒來探索世界。淺淺試咬一口,它就能知道這是不是它喜歡的食物。

大白鯊用嘴巴來挑選食物,在吃鯨落屍體的時候經常被觀察到,在撕扯鯨魚屍體的時候,會優先選擇鯨脂。

第三點就是好奇心重。

作為海洋里的頂級捕食者,它幾乎沒有自然的天敵,因此發展出很重的好奇心,啥都想咬咬看。

研究表明,鯊魚已經「品嘗」過很多奇形怪物,例如相機、塑料垃圾、船隻等等,這些東西一旦入口就會被吐出來。

最後

總的來說,鯊魚襲擊人類事件並不多,大多數鯊魚只是出於好奇或者認錯,才咬了人類。一般來說咬了後就會立馬鬆開,而人類死亡,大多是因為被咬後失血過多導致的。

歸根到底,是因為人不是鯊魚最喜歡的食物。無論是人的氣味,還是骨骼、肌肉和脂肪的比例,都不適合鯊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7b735b21cb3313c65a20406b00299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