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光幾百億,董事長跑了?最殘酷淘汰戰正式開打

2023-10-18     抱朴財經

威馬,一匹威風凜凜的馬,已經變成了微馬(微小的馬)和危馬(危險的馬)。

作者:施南(抱朴財經評論員)

一家新能源車企業走到了懸崖邊上,它的名字是威馬,當然,它對外宣稱正在積極自救。

9月10日,威馬創始人沈暉在微博發帖:「這周出差去了慕尼黑,然後紐約。好事多磨,靜待花開。」可是,他當時的IP顯示是在北京,誰在幫他發微博?

很多人還沒明白是啥意思,結果一個月之後的10月10日,媒體傳出消息: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顯示,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申請破產重整,申請人正是威馬汽車自身。辦理法院為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公開資料顯示:沈暉於1970年1月出生,加拿大國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結構工程碩士,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商學院MBA。

威馬汽車通過其官方微博發布告知函稱,威馬不會躺平,更不會倒下。

但是確實有威馬車主發現手機藍牙鑰匙、遠程控車功能網絡異常無法使用,車機系統的部分功能也失效了,一台智能汽車秒變智障車。

威馬車主發現手機藍牙鑰匙異常

很有意思的是:10月18日,威馬發聲明否認申請破產,也不存在創始人跑路海外的情況。

01 創世人確實在海外

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還是直接擺事實吧。

首先,沈暉在國內還是海外?

這一點是有共識的,大家都認為沈暉在海外。網友和威馬車主都說沈暉跑路了,但威馬官方的說法是「公司創始人沈暉於1991年赴美留學,在歐美多地工作和居住多年,近期工作重心以海外事項為主,因此不存在公司創始人跑路海外的情況」。

我分析一下:威馬官方的意思是,沈總在海外,但你不能說他跑路了,他反正就是在海外,也許下周就回國。

你們覺得這個分析怎麼樣?客觀公正吧。

其實,為了安撫人心,沈總只要回來一兩天即可,回嗎?

那麼,威馬有沒有申請破產重整?網友和威馬車主都說「有」,威馬官方的說法是「目前正在進行的是經上海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受理的預重整階段。預重整不同於破產重整,是在企業面臨困境的早期階段進行的自救行為,旨在通過重組債務引進戰略投資人,避免破產,實現重生蛻變」。

其實,是破產還是預重整,大家並不關心。大家關心的是,威馬還有錢嗎?能繼續運營嗎?

如果破產有助於繼續運營,那就破產吧,如果並非如此,其實換個名頭,意義不大了。

還有,威馬官方也承認「國慶之後,車機內的部分app確實出現了使用異常情況」。

雖說在48小時之內解決了問題,誰能確保以後不發生類似事情?

關於錢,威馬官方也有說法:「目前網絡上傳聞的威馬融資400億等信息均為不實信息,多數報道混淆了融資金額與債權以及債務金額。相關融資及經營情況公司曾在招股書中公開披露」。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媒體說融資410億,目前還剩多少?說花光幾百億,一點不誇張吧。

如果公司還有足夠的運營資金,不至於走到今天這一步。

至於說威馬官方表態:「目前威馬汽車正處於預重整關鍵階段,公司將盡最大努力保障用戶、員工、供應商、經銷商及投資人的權益,感謝媒體和公眾的關注」。

這個已經不重要了,大家都知道只是表態而已,如果整個盤子融不到錢,銷量也起不來,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何況,創始人都不在國內呆了,這意思是很明顯了,不怪人家關注你。

02 威馬曾名列新勢力第一梯隊

創始人沈暉何許人也?據說年薪12億?

他的名頭很響亮,我抄一下簡歷:

曾任博格華納集團中國區總裁、菲亞特集團中國區副總裁;2009年至2014年12月任上海吉利兆圓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任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任上海博泰悅臻電子設備製造有限公司集團CEO,2015年12月至今任威馬智聯科技宜興有限公司執行董事,2016年5月至今任威馬汽車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他是懂汽車的,可是他把自己和威馬都玩垮了。

2015年,威馬汽車成立。百度、騰訊、紅杉資本、上汽、SIG海納創投、合肥國資、衡陽國資、廣州雅居樂以及港資都投了錢。

你說你老老實實做研發,打造出差異化競爭模式,節省錢做營銷,一點一點進步不就得了。

但是,沈暉浮躁不肯等,一切都是大幹快上,即「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這句話其實是後來造車者許家印的經典語錄,但是先行實踐者是沈暉。

威馬一上來就專攻網約車市場,其甲方是網約車運營商,這是沒有護城河的,很快被其他車企超越,因為後來者只要價格、技術、質量性價比占優就可以搶走訂單。

威馬的技術基本都是DIY的,沒有特別突出的特點,或者說,威馬並沒有在技術上花太多心思。這是它和比亞迪、特斯拉、廣汽埃安的不同。

用戶中心外包,導致質量、口碑一言難盡。

營銷方面太大手大腳,請了汪涵、張柏芝、華少、董子健、鍾楚曦、蕭敬騰、撒貝寧、李思思站台,花錢不少。

蔚來的李斌、理想的李想、小鵬的何小鵬以及問界的余承東都是自己出面博流量,因為夠省錢。

蔚小理在剛起步時,均選擇代工生產,輕資產模式運行,而威馬卻上來就一口氣建了三大生產基地,「燒錢」速度一流。

沒有技術支撐,服務一般,營銷、建生產基地太燒錢,銷量上不去,這就麻煩大了。這情況和房地產企業加槓桿造了一大堆房子賣不動是一個道理。

媒體報道「威馬汽車融資超410億」,曾與蔚來、小鵬齊名,一度處於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

乘聯會數據顯示,威馬2022年累計銷量為29450輛,月均銷量僅2450輛左右。到今年,該數值已經歸零。

有威馬離職員工發布相關視頻顯示,威馬汽車辦公室內部早已無人辦公,遍地都是辦公垃圾。

在此之前,威馬曾連續三年出現巨額虧損,2019年~2021年,該公司凈虧損分別為41.5億元、50.8億元、82.1億元

威馬,一匹威風凜凜的馬,已經變成了微馬(微小的馬)和危馬(危險的馬)

2022年9月26日,「威馬年虧82億創始人年薪12億」的詞條衝上了熱搜,據說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的薪資在2021年高達12.617億元。

媒體調查發現,他的工資沒那麼高。

威馬汽車提交給港交所的招股書顯示,沈暉2021年度的酬金為12.617億元中,薪酬及花紅為201萬元,其餘12.597億元均為「受限制股份/購股權開支」。然而,在這超12億元的年薪中,沈暉的薪酬僅201萬元,其餘均為其所持股權的價值。

03 尾部企業掙扎求生

威馬的事情已經出了,我們要警惕什麼?我個人認為這可能意味著極少數尾部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已經完全頂不住了,沈總到海外辦公,但是他絕對不是最後一個。

所以,對那些尾部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某些城市的有關機構、部門一定要提高警惕,早做防範,千萬不要因為要急於招商,聽到個新能源車企業就撲上去,有可能撲了個寂寞,也有可能撲了個麻煩,還有可能撲一身債務。

新能源車行業已經殺成了紅海,賺錢不易。

汽車之家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受降價潮影響,整個汽車銷售價格在持續下滑,汽車零售價從3月的平均20.57萬元下降到7月的平均19.27萬元,單車均價下降1.3萬元。8-9月的降價還在持續,預計未來汽車平均零售價還會持續下滑。

真正賺到錢的就那麼幾家,賣一台車賺幾千塊就很厲害了,有些市場上大名鼎鼎的品牌為什麼只公布營收,不公布利潤?因為利潤是負數

說幾個基本事實,都是來自媒體報道。

今年2月,《豹變》實探位於溫州甌江口的威馬汽車溫州基地。偌大的基地幾乎空無一人,車間前台考勤表顯示,2022年11月以來,車間已經處於半停工狀態,特別是12月前半月,只有5天有員工打卡,每次一人,停留時間約半小時左右。

威馬整車發貨中心停車場,沒有停放一輛車。《豹變》作者周可 攝

10月17日,騰訊新聞《遠光燈》獨家獲悉,目前處於破產重整過程中的威馬汽車僅剩800餘名員工,且已停發工資超4個月。

威馬汽車大廈已經大門緊閉,並在門口張貼了搬遷告示。圖源:騰訊新聞《遠光燈》

《電動汽車時代》報道:9月,威馬汽車負面信息頻出,包括總部因長期拖欠租金被物業收回、拖欠248名員工共計約 1339 萬元等。與此同時,在一些平台上,關於威馬汽車的投訴急速增長,例如售後無零配件更換等。

《時代周報》報道:8月,威馬所持湖北星暉新能源智能汽車有限公司的60億元股權被凍結,湖北星暉新能源智能汽車有限公司是威馬黃岡工廠的主體。

對於個人購車者來說,新能源車當然可以買,但是請你們一定要買大品牌,最好是前幾名,千萬不要把好奇心用錯地方,心存僥倖去買一些小眾品牌。小眾品牌之所以小眾,大機率是因為它存在短板,而且難以改善。

買了個小眾品牌,你有可能睡覺都睡不好,因為,可能你一覺醒來,智能車變智障車,智能車變超級大板磚,只能推著走。

複雜的形勢之下,消費者的錢會迅速投向頭部幾個企業,然後形成「馬太效應」,尾部幾個企業就是掙扎求生了。

所以說,新能源車市場最殘酷淘汰戰已經正式開打了,打響信號彈的就是威馬創始人沈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725a6efb09cb45aec0d107c690aad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