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迷霧」,東興基金如何駛入增長快車道?

2023-08-25     財經無忌

原標題:穿越「迷霧」,東興基金如何駛入增長快車道?

文 | 商言

一句「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戲謔點出了當下基金行業長久以來的怪現象。

這並非空穴來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基金產品本身的收益率豐厚,但基民真正獲得的收益卻少得多。

根據《公募權益類基金投資者盈利洞察報告》,在2006-2020這十五年中,主動型股票基金業績增長910.68%,年化收益率高達16.67%,而期間基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僅8.85%。

但從去年以來,在震盪市場下,不光基民賺錢難,「基金賺錢」也成了難題。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 AI概念爆紅,科創50指數收漲4.71%。然而,把握住機會的基金產品卻寥寥無幾:上半年混合型基金總指數下跌0.33%,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跌幅達1.48%。顯然基金沒吃到這波AI紅利,更不用說基民了。

在艱難的市況下,基金產品賺錢無疑會越來越難,基金公司想要為投資者賺錢也更加不易。在這之中,前身為東興證券基金業務部的東興基金卻交出了一份「非標準答案」。

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2年期間,東興基金單位公募管理規模利潤占比(利潤總額/管理規模)為2.93%,排名全市場第2。

截至2023年6月末,東興基金公募管理規模達到370億,其中非貨規模達到242億,較2022年底增長123%,增長排名達到全市場第9,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014.23萬元,凈利潤1,502.71萬元,相比2022年上半年營業收入4697.55萬元,和凈利潤203.62萬元,分別同比增長了49%和638%。

在「迷霧」籠罩的當下,東興基金這一成績可謂亮眼。那麼,它又是如何走上增長的快車道呢?

來源:ifind 基金公司基金收入來源

行業規模和公司發展的「同頻共振」

從1998年3月份中國第一批公募基金落地生根算起,對於中國公募基金行業而言,過去的25年,也是從萌芽破土到成熟的25年。

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3年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我國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為25.34萬億元。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數據,公募基金存量規模達到了27.69萬億元。

這意味著,中國公募行業不僅成為全球第三大公募基金市場,同時也首次超越銀行理財,成為中國資產管理行業里最大的子行業。

在這大浪淘沙的25年,公募基金在市場上成為投資的首選的同時,基金公司間的競爭也日漸劇烈。

早在2020年,東興基金就完成了法人變更成為獨立基金公司,在此期間,東興基金非貨規模增長的背後是固收基金和量化基金的優秀業績。

根據海通證券7月2日發布的基金公司權益及固定收益類資產業績排行榜,東興基金純債類基金絕對收益同類排名近1年、近2年、近3年均同類排名第1(1/137,1/122,1/118);權益類基金絕對收益排名近1年同類排名25/165,近2年排名14/155;債券類產品的業績排名優秀,使東興基金固收規模在半年內實現了超100億的增長。另外,權益產品也在市場極度震盪的形勢下,實現了規模的翻倍增長。

從零起步,中國公募基金不負重託,成為資本市場中流砥柱;東興基金也發揮專業能力,「鍊金有術」,以研究創造價值,用專業贏得青睞,與投資者攜手共進。

投研如源頭活水,核心實力細水長流

從公司具體增長來源看,自2023年以來,東興基金債券基金規模和權益基金規模均實現了翻倍增長。

外部投資者也好奇,東興基金規模快速增長到底是如何實現的?

答案是公司科學的投研體系,更離不開業績優秀的多位基金經理。

以「明星基金經理人」司馬義買買提為例,作為東興基金固收業務負責人、知名債券基金經理,擁有豐富的固收業務投資經驗,具備多種工具並用的多層次立體投資交易理念,追求不以經濟周期為轉移的盈利模式。

實力就是最好的證明。

根據同花順統計數據,2023 年上半年,其管理的東興興瑞基金A份額進入行業同類排名的前百分之一,東興興福基金A份額進入行業同類排名的前百分之二。(來源:東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報告)

在最近的一次接受採訪中,司馬義買買提強調——投資本身是個系統性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協同一致。如果過於強調收益,則會忽視投資風險,反過來,過於強調規避投資風險,也無法獲得令人滿意的收益,所以如何掌握這個平衡點是關鍵。

具體到債券投資上,司馬義買買提認為債券投資需要公司內各部門的體系化合作,優秀的投資業績離不開投資、交易、信評和風控的通力合作。

而在司馬義買買提優秀的投資業績加持下,截至今年6月末,東興基金的債券類基金規模由年初的106.7億元增長至238.1億元,增長了123.1%。

司馬義買買提

「明星基金經理人」李兵偉也同樣是東興基金寶貴的財富。

作為東興基金量化負責人。其擁有多年權益量化投研經驗,堅持用理性的思維做長期正確的事情,擅長指數增強策略開發及投資,追求穩健超越市場的投資目標。

根據基金定期報告,李兵偉通過量化手段挖掘潛在投資機會,管理的東興宸祥量化混合排名靠前,截至二季度末產品規模比年初增長了383%,助力了東興基金權益規模增長。

註:天天基金東興宸祥量化混合A類份額

註:天天基金東興宸祥量化混合C類份額

李兵偉

對於基金公司來說,投研人才是最重要的資產,也是發展的基石。

大江大河,源於泉水,源於細流。如今,東興基金的投研體系,猶如一條一路奔騰向前,不斷進化、完善的源泉,其實力愈發彰顯。

向心而行,未來大有可為

根據同花順IFIND上顯示,東興基金現任董事長牛南潔於2022年12月29日開始任職,並於2023年8月2日代行總經理職責。

牛南潔曾任職於中國銀行、興證全球基金、中國東方資產,在金融投資和風險管理上有豐富的經驗。在牛南潔擔任董事長以來,東興基金已經實現了債券類和權益類基金規模翻番、公募管理規模的快速增長。

另外,根據東興證券半年報顯示,東興基金將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優勢、補足薄弱點,加快權益類業務布局,推動固收產品進一步擴大規模。

從東興基金新發行產品看,東興基金7月份布局了1年期固收+,募集2.78億,展現了公司發力權益的決心和實力。

在踏出第一步固收持續增長的背景下,東興基金能否推動固收產品持續發展,在權益基金上邁上新台階,值得期待。

風險提示:基金管理人承諾本著誠信嚴謹的原則,勤勉盡責管理基金資產,但並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業績並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投資者在投資本基金前,請務必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與股東之間實行業務隔離制度,股東不直接參與基金財產的投資運作。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66ffe78c4d9095aa78147e9428a4a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