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節發出邀請函,跟著舞者踏入孫科別墅赴一場跨越時空的舞會

2024-11-01   上觀新聞

「梔子花、白蘭花!」

在賣花女清脆的叫賣聲中,新鮮濕潤的白蘭花被一朵朵遞到觀眾們的手中,隨後大家收到一份邀請函,循著天井中琵琶聲,踏入孫科別墅,進入一場跨越時空的舞會。

本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期間,由「扶青計劃」委約,青年藝術家鄭小凡領銜創排的沉浸式肢體劇場《人格畫廊PERSONALLERY 3.0》入駐上升新所孫科別墅,以神秘而充滿舞蹈張力的觀劇體驗吸引了許多觀眾的目光。

生、旦、凈、末、丑,五個角色對應五條故事線,多視角演繹現代版視角下的牡丹亭·遊園驚夢。

觀眾可以自由選擇視角,跟隨不同角色完成任務,從而探索專屬「真相」。視、聽、觸、味、嗅多線共行,在獨特空間中調動觀眾的五感,在時空轉換間留下穩定的記憶線索,幫助觀眾尋找自我真實。

觀眾可以近距離地欣賞這部作品。

編導鄭小凡採用現當代編舞和環境劇場架構的手法,將國標舞兩大分支十支舞種的語彙重新提取重構,保留國標舞風格性,弱化競技性,讓國標舞從賽場走進劇場、走進生活。

依託環境編舞、肢體劇場的創作概念,以《牡丹亭·遊園驚夢》為創作藍本,其秉承國標舞特色,沉浸式講述了海派文化故事。

這部劇曾在今潮8弄的百年建築潁川寄廬上演,兩度以純正的海派風格老建築作為呈現作品的舞台,與劇中的情節設定,演員的服裝造型起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而年輕舞者們充滿激情與肢體張力的表演,也將海派文化中的獨特生命力展現在了觀眾眼前。

演後,導演鄭小凡與觀眾們進行交流。

導演鄭小凡表示:正是藝術節搭建的平台讓我們這部年輕的作品有機會走入優秀的歷史建築,為觀眾帶來獨特的觀看體驗。而來自觀眾熱情地反饋也讓我們對這部作品的進一步孵化增強了信心。希望通過繼續的打磨,做成上海版的《sleep no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