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貓子、睡美人,醫生喊你來聽課啦

2022-06-05     家庭醫學

原標題:夜貓子、睡美人,醫生喊你來聽課啦

夜貓子、睡美人,醫生喊你來聽課啦

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歡夜間工作,因為夜間安靜,干擾少,思路清晰,工作效率高;有人不喜歡夜間工作,但又不得不加班到深夜;有人喜歡睡懶覺,自封「睡美人」;有人長期為失眠困擾,數羊數到天明;有人常年困頓倦怠,隨時都能睡著……

或許你覺得上面所說的睡眠現象都無可厚非。但其實非也。關於睡眠,今天醫生有話要說,夜貓子、睡美人,你們都要聽仔細了。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何時睡眠,何時起床

中醫十二時辰養生學對日常作息起居非常有指導意義。按照中醫十二時辰養生學,亥時(21:00~23:00)當睡覺,卯時(5:00~7:00)應起床。

亥時,又稱人定、定昏、夤夜,是一晝夜十二時辰中的最末一個時辰。古人有「戌時(註:19:00~21:00),日暮將至,歸田園;亥時,人定歸本,早安眠」的描述,意思是夜間21點至23點,人該安歇睡眠了。23點以後,就應該進入夢鄉了。亥時睡眠,百脈可以得到休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

卯時(5:00~7:00)則應該起床了,切莫貪戀被窩,有百害而無一利。從時辰臟腑對應關係看,卯時對應大腸。也就是說,這個時候,人應該起床排便,因為大腸該上班了,把昨日消化食物剩下的糟粕排出體外,好讓清爽空靈的身體接受新的一天的早餐。卯時的下一個時辰是辰時(7:00~9:00),對應「胃」,肚子空空,該吃早飯了。

最佳睡眠時間為多長時間

依據亥時睡眠,卯時起床計算,睡眠時間在6~10個小時範圍內都符合十二時辰養生學。按照「不欠不余,折中調和」的「取中」之道,8個小時是最佳睡眠時長。也就是說,理想的作息時間應是22點睡覺,6點起床。

國外也有些關於最佳睡眠時長的研究,並且這些研究結果均發表在很權威的醫學雜誌上。有研究認為7個小時是最佳睡眠時長,還有研究認為6.5~7.4小時才是最適宜的睡眠時間。作為科學研究,我們應該為這些科學家的認真敬業精神點贊,而作為普通大眾,真的沒必要糾結自己是睡6.5~7.4小時還是7~8小時。糾結於這個問題的人,多半會睡不著覺!再者說,22點睡覺6點起床的8個小時睡眠模式,也並不見得與7個小時或6.5~7.4個小時的結論相悖——誰一躺下來就睡得著了?誰還沒有被夜半的尿意憋醒過?掐頭去尾,也差不多就是6.5~7.4個小時。

中醫幾千年前就總結了一套很好的作息規律,老祖宗的教導,值得聽!

睡眠不足對健康有何危害

談到這個問題,那些嚴謹到刻板的科學家就真的是我們健康的守護神了。現在,我們來認真看看這些科學研究結論。

《睡眠》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睡眠不足能引發血壓升高,患心臟病與腦卒中的機率增加。睡眠從每晚7個小時減至5個小時以下的人,因各類原因死亡的機率是常人的1.7倍;患心血管疾病並致死亡的可能性是常人的兩倍多。可見,睡眠不足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心腦血管上。請夜貓子們要認識到這個危害!

真的可以「睡傻了」

前面談了睡眠時間不足的危害,那麼,是不是睡眠時間越長越好呢?

提醒那些自封「睡美人」的朋友們注意,睡眠時間過長也是十分有害的。

芬蘭一項針對2.1萬名成年人進行的22年跟蹤研究發現,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的男性,比睡7~8小時的男性死亡可能性高出24%,女性高出17%。

發表在《神經力學》上的韓國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天睡眠時間在8~9小時以上的人要比每天睡7~8小時的人患認知障礙的危險性高38%,患痴呆症的風險增加42%。.

進一步研究發現,每天睡眠時間一旦達到8個小時以上,那麼之後無論是睡10個小時,還是15個小時,患痴呆症的風險將穩定地維持在40%左右。

阿爾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協會公布的數據也顯示,老年人長期睡眠超過7小時(或睡眠不足)會導致注意力變差,甚至出現老年痴呆,增加早亡風險。

換句話說,睡眠時間越長,越容易「痴呆」。民間有「睡傻了吧」的調侃,看來還真能睡傻了!

有種「熬夜」,勉強不算熬夜,但不提倡

超過23點仍不睡覺,這種情形是典型的「熬夜」。但有些人習慣性規律地晚睡晚起,如每天凌晨2點睡,9點起,習慣如此,每日如此,能保證睡滿7個小時,這種情形勉強不算熬夜,但不提倡。因為該睡覺的時候,你在工作(或在娛樂);該起床的時候,你在睡覺;該吃早飯的時候,你錯過了點,只能到中午一頓飽食,身體總是處於一種紊亂的狀態。除非你完全可以掌握你的時間和工作,形成你自己的「生物鐘」,並天天如此。但現實中很少有人能做到這樣規律,因為能完全掌握自己時間的人太少了。

還有一種情形,是睡眠不夠規律,睡覺忽早忽晚,時間忽長忽短,即有時晚上10點入睡,有時凌晨3點入睡;有時睡10個小時,有時睡4個小時,這種情形比習慣性地晚睡晚起危害更大——它讓你的身體無法適應,「生物鐘」亂七八糟,久而久之,各種健康問題就會出現。一隻鐘錶忽快忽慢,離廢棄也就不遠了。

午睡該怎麼睡

午睡是值得提倡的,中醫自古就有睡「子午覺」的建議。「子覺」說的是夜間的睡眠,因為23:00~1:00是「子時」,夜深人靜,自當好好睡覺。「午覺」指的就是中午的覺。但午覺睡多長時間才合適呢?建議30分鐘以內,最長不能超過1個小時。

讓我們來看看這幾個研究結果。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結果指出,人每天會喪失部分吸收新知識的能力,午睡能逆轉這種衰退,10分鐘的午睡是恢復認知功能的最佳時長。

《睡眠期刊》指出,10分鐘的有效午睡會大大增強人體的警覺性。哈佛公共健康學院對2.4萬名成年人的研究結果顯示,與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的人死於心臟病的可能性會降低40%。

這些研究指出了短時午睡的益處。

與此同時,英國劍橋大學專家在13年間追蹤了1.6萬名成年男女發現,白天小睡時間超過1小時,死亡風險會提高32%。可見,午睡是十分重要的,但睡的時間長了也是不提倡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入睡30分鐘後,人就進入了深睡眠階段,這時候大腦正處於抑制狀態,流經腦組織的血液相對減少,體內的代謝過程也相對減少;可是下午還要上班啊,所以不得不在睡得正香的時候被迫起床。這時大腦皮層的抑制尚未解除,會出現大腦供血不足,造成一時性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出現周身不適、頭暈眼花、疲勞不堪的症狀。所以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以10~30分鐘左右為宜。

吃喝拉撒睡,是生命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哪一項出了問題都會對健康帶來危害。相信通過以上內容,大家對睡覺會有一些新的認識。總結一下就是:該睡則睡,該醒則醒,不熬夜,不戀床,中午小睡一覺,張弛有道存奧妙。

文/趙潤栓 主任醫師 北京小湯山醫院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關注公眾號《家庭醫學》,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616900734001006d5c63eae12d3d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