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生了我,就得養我到死」面對44歲啃老兒子,76歲父親這樣做

2020-02-01   奶嘴媽媽育嬰師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言

有一些年輕人已經具備了社會生存的能力,但卻依然依靠著父母生活,而這類人也被稱為"啃老族"。即便家庭不富裕,這些孩子依舊心安理得的讓年老的父母外出工作賺錢。

案例

日本一位76歲的熊澤英昭將自己44歲的兒子熊澤英一郎殺死,而後他選擇了報警自首。這件事情引起來廣泛的關注,對於他殺人的動機也十分的好奇。而76歲的他之所以選擇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與孩子"啃老"的行為有關。

44歲的熊澤英一郎一直沉迷於遊戲,沒有工作。一心只是花父母的錢給自己的遊戲充值,每個月需要花費約人民幣20000元。除此以外,熊澤英一郎不懂得感恩,具有強烈的暴力傾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喜歡暴打父母,還曾在社交軟體上發布"既然擅自生了我,那就得養我直到死前的最後一刻"的言論。

在事發的前幾天,熊澤英一郎在抱怨家裡附近的孩子十分的吵鬧,也因此和熊澤英昭吵了一架,在吵架的過程中遭到了兒子的毆打,兒子還揚言要殺掉那幾個吵鬧的孩子。76歲的熊澤英昭再也無法忍受孩子的言行,所以他選擇了極端的方式結束孩子"啃老"的生活

那麼孩子變成"啃老族",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想要避免同類事情的發生,父母又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分析

父母是孩子成為"啃老族"的推手

1、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在家長的心目中,孩子無論何時都需要自己的保護。也因此,父母斷絕了孩子獨立的可能性。在很多的家庭中,最常見的就是父母辛辛苦苦的賺錢,讓孩子的生活可以更輕鬆美好。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能力得不到應有的鍛鍊。那麼等到父母希望孩子能夠獨當一面的時候,孩子就會因為缺乏能力而變得退卻。也因此,他們只敢躲在父母的庇護下生活,無法依靠自己。

2、對孩子過度包容

孩子需要在錯誤中成長,而父母卻沒有及時的進行糾錯。當孩子犯錯時,很多父母都會給孩子找足了藉口,進而無止盡的包容。而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養成了父母會接納自己所有錯誤的思想,所以對於他們來說,花費父母的錢,父母也不會有怨言。

讓孩子學會靠自己生活

1、讓孩子懂得吃苦

孩子體會到生活的辛苦,他就懂得去感恩生活的美好。所以父母在生活中不要將孩子擋在困難之外,而是要讓孩子直面困難。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鍊,同時孩子也能夠樹立起正確的思想,懂得體諒父母的不容易。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才懂得去孝順父母,而不是成為一個"啃老族"。

2、讓孩子參與生活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鍛鍊孩子的生活能力,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家中的家務活都要學會讓孩子參與,遇到困難時也可以與孩子商量,傾聽孩子的建議。讓孩子了解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學會處理事情。這樣孩子的能力才能夠慢慢地提升,長大後才能夠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創造美好生活。

總結

有人曾說:"我們要做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帶路人。"如果父母一味的帶路,有一天孩子一定會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只能夠緊緊的抓住父母。想要孩子健康成長,就要學會正確的引領。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