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 個名為 Coscientist 的 基於 GPT-4 等 大型語言模型 AI 系統,成功登上了 Nature 雜誌。它可以 快速而準確地自主完成 化學實驗的各個步驟,從檢索信息到設計方案,再到控制設備和分析數據,展示了 AI 大模型在化學領域的應用前景。
據了解,Coscientist由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它由五個模塊組成,分別是:Planner、Web searcher、Code execution、Docs searcher、Automation。其中Planner是整個系統的智能中樞,基於ChatGPT-4打造,能夠根據用戶的輸入,調用和協調其他模塊,完成規劃與推進整個實驗,實現智能化學家的功能。
如此一來,如果用戶要求Coscientist合成某種物質時,Coscientist會先在網際網路上搜索合成路線,然後設計所需反應的實驗方案,下一步編寫代碼指導機器人,最後運行代碼執行預定的任務,還可以進行疊代優化,從反應結果中學習並修改和優化方案來改進實驗。
關於Coscientist的性能表現,研究人員在不同的任務上進行了測試,包括合成常見的藥物分子,如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以及完成複雜的鈀催化交叉偶聯反應,這是一種可以構建碳-碳鍵的重要反應,曾經為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所研究。
Coscientist的出現引發了一些網友對於人類化學家的未來的擔憂和討論。有人認為,這種 AI 系統會讓更多的博士生失業,畢竟很多醫學博士的日常研究工作就是規劃、調整實驗,而這些工作AI可能會有更好的表現;不過也有人認為,這種 AI 系統只是一個輔助工具,不能替代人類的創造力和判斷力,而是會幫助科研工作者更好地改進實驗流程,得到更準確的實驗結果,進而提高實驗效率,獲得更好的成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5b4bb0640a44a5b57e8e53f028cc4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