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萬曆朱漆百寶嵌立柜上的奇石,分析古代文人的賞石情懷

2022-12-26     史鏡說

原標題:通過萬曆朱漆百寶嵌立柜上的奇石,分析古代文人的賞石情懷

萬曆朱漆百寶嵌立櫃是明代留存至今少有的家具之一,此件立櫃圖像中的流水、水池、奇石與院落樓台一同形成了一個休憩雅致的園林場景。其中,兩櫃之中分別有一水池和一條流水,大量奇石或聚攏成假山狀,或單獨佇立於花壇中成為大型賞石,非常顯眼。文震亨在《長物志》中說:「石令人古,水令人遠。園林水石,最不可無。要須迴環峭拔,安插得宜。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

止園圖冊之飛雲峰假山

在明代文人看來,賞石可以使人內心平靜引發幽古之情,而水則可令人內心豁達。因此,是園林之中最不可或缺的。早在宋代,貴族階層已經開始了對奇石的愛好。宋徽宗有《祥龍石圖》傳世。米芾醉酒拜石,成為之後的著名典故,並且他還提出了瘦、透、漏、皺等特色,是上等奇石應當具有的特點,強調形狀之奇妙,通透為美石之特色。

明文徵明《真賞齋圖》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南宋周密在《癸辛雜識》中提出了在園林中使用山石要有山川、丘壑之感,要善於通過布置,羅列巧妙的利用山石。因此,在文人的園林中,山石多被壘砌成假山,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景色。清代的潘永因說:「祭酒陳瓚,家東洞庭,資累巨萬,造房廳事擬於宮殿。辟花園,廣百畝,壘石成山,極其巍峨。市一主峰,高丈許,闊三丈,載以木筏,重弗能勝,沉太湖中,築堰壅水,百車共戽,幾一月水涸石露,曳之登筏,非原石也。復撈之,及獲。先所得石,乃其生盤,若天作之合者。陳置園中,巨偉無比」。

明陳淳《昆壁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徵明的《真賞齋圖》、張復的《止園圖冊之飛雲峰假山》就是這一做法的最直接體現。這些假山由於難以移動,很多留存到了今天,在蘇、錫、常一帶的名園中,至今仍能見到它們的風采。對於直立挺拔的山石則往往在石下建台,置於園中顯眼之處以供觀賞,同時也可以奇石為組作為庭院環境的補充和配景。

奇石之一

明代王世貞在《游金陵諸園記》中,也曾提到「紫煙」「雞冠」兩個奇石佇立園中為石中佳品。園林中的這種欣賞奇石的活動,在本質上與文人在案頭放置賞石的願望無異,都是一種「雅好」。在明代許多傳世的繪畫中,對於奇石的單獨描繪也是不勝枚舉,陳淳在《昆壁圖》中寫到:「久不入城府緣由山水之癖,今日偶過龍泉山房,坐玩水石,種種可愛,中有昆壁口景尤奇,主人見余酷嗜,因割贈余,余愧奪人所好,故寫此紙謝之,余得奇玩固可嘉,主人得此亦可少慰乎。」

奇石之二

以上這些內容可以充分說明賞石、愛石、甚至將其作為互贈佳品的風尚在文人中是普遍流行的,而類似《昆壁圖》這種專門以美石為對象的繪畫作品,在明代大量存在,它代表了文人對自然和古意的尊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5afcb1fff8c28507a7195d80dd548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