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育苗期黃葉、莖杆發紅為哪般?

2022-04-09     勒夫水溶肥

原標題:草莓育苗期黃葉、莖杆發紅為哪般?

育苗不易,育過苗的莓友都知道,處在苗期的母苗,會隨時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比如黃葉、莖杆發紅就是莓友們經常遇到的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遇到後又怎樣解決?

莖杆發紅

草莓植株出現莖杆發紅很多情況是因為草莓植株為了抵抗不良環境,通過改變花青素的顏色來保護自己,是為了適應環境做出的改變。如苗期遇到缺水、高溫、低溫、病蟲害、土壤條件差等都會造成莖杆發紅或葉片發黃。

1、水分管理不當引起

如春季雨水較多或者澆水時採用大水漫灌造成育苗田長期積水,土壤板結不透氣、從而影響根系呼吸,引發營養吸引障礙,就會使地上部出現莖杆發紅、葉片發黃、不長,嚴重的話還會引起病害造成死苗。

出現水分過多的現象後,應該及時疏通溝系,及時排水,做到雨停田干。改變澆水方式,可改大水漫灌為滴灌澆水,並控制澆水量,同時適當劃鋤提高根系周圍土壤的透氣性能。改善根系生長環境。必要時可施入適量生根類菌肥,促進根系的生長。

土壤板結不透氣

2、土壤環境不良所致

目前生產上很多莓友不重視土壤的調理,土壤問題比較嚴重,如草莓喜弱酸性土壤且土壤pH值為5.6-6.5為佳,如果土壤PH、EC值太高或過低,都會造成草莓發生營養吸收障礙,引起莖杆發紅。如鹽鹼地草莓葉片容易發黃,酸性太大的土壤也會使鐵離子流失,出現缺鐵而引起葉片黃化。因此過酸或過鹼土壤都不適宜做為育苗地。

育苗地基肥要以有機肥為主,平時施肥、追肥時也要儘量做到平衡用肥,有機肥、菌肥,化肥搭配使用,同時還要根據當地土壤的具體情況去施用肥料。

一方面有機肥能夠補充土壤中的各類養分元素,改善根際環境,豐富的有機質還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增加土壤團粒結構,從而使土壤疏鬆,減少土壤板結,有利於保水、保肥、通氣和促進根系發育,同時為作物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另外生物菌肥具有解鉀、釋磷、固氮的功能。生物菌肥施入土壤後,可以分解土壤中被固定的且植物不能吸收利用的氮、磷、鉀及各種微量元素,同時還可以避免元素間的拮抗,供吸收利用。

3、病蟲害引起

近年來土傳病害也越發嚴重,如黃萎病造成的黃葉,炭疽病造成莖杆發紅,根腐病造成地上莖葉枯萎等,對於這些土傳病害建議抓住關鍵時期,如上年度夏季高溫期利用太陽能高溫或是棉隆、石灰氮等進行土壤的消毒,或是實施和水稻玉米等非茄科作物進行輪作,這些措施對預防土傳病害的發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一定要重視起來。

在接下來的5月,溫度適宜,同時雨水也會逐漸增多,草莓的匍匐莖及葉片等很容易受到炭疽病病菌的侵染,我們要勤觀察,勤打藥。炭疽病它能通過雨、水等傳播,特別到了6月以後,南方地區颱風開始活躍,大雨雷陣雨天明顯增多,長江流域進入梅雨天后,更是雨水連連,病菌傳播蔓延迅速,可在短時間內造成整片苗子死亡。可以這麼說炭疽病預防好了,育苗就成功了一半。

4、藥害及高溫所致

很多莓友的育苗地可能因前期封草藥劑沒打好,造成雜草較多,後期在使用除草劑除草時,發生藥害,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多澆水,葉片噴施「逆護」進行補救和緩解。

除草劑藥害

如果是育地土壤中前茬殘存的除草劑,如前茬是玉米,小麥的育苗地,很容易有除草劑殘留,這些殘留期長的除草劑會影響到下茬作物的生長,如苯磺隆的殘留期為2年,這些情況也會造成植株葉片發黃,矮化不長。因此要避免在施用過此類藥劑的田塊上進行育苗。

咪鮮胺藥害

育苗其間為防炭疽病,可能會大量使用咪鮮胺,但是如果過量使用也會發生藥害,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葉片發黃。

草莓是喜冷涼的植物,育苗期間溫度在20~25℃最適宜它的生長,但是偏偏育苗期間要渡過炎炎夏日,若夏季溫度超過38度,草莓生長就會受到抑制,植株為了抵抗高溫就會產生莖杆發紅的現象。

在盛夏季節要注意育苗的降溫,可採用遮陽網,澆水等方式進行降溫。

缺乏微量元素

5、缺乏微量元素所致

如土壤中缺乏鈣、鎂、鐵、硼等中微量元素,母苗葉片會出現褪綠變黃的現象。在母苗育苗期間,也要重視微量元素肥的施用。如缺鐵元素,可以通過葉片噴施鰲合鐵,如果缺鎂元素,可以結合鈣硼進行補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56a97948c66bc58942afe62dccf6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