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誰在唯品會上買年貨?

2023-01-17     鋅刻度

原標題:這個春節,誰在唯品會上買年貨?

難以躋身頭部,不如轉戰海外

撰文/黎炫岐

編輯/ 李覲麟

後疫情時代的第一個春節將至,各大電商平台早已緊鑼密鼓更新頁面,發布玩法。

而在一眾巨頭搶奪年貨市場時,昔日電商巨頭之一的唯品會,也正暗自發力。不僅拋棄了繁複的湊單滿減,打出了「一件立減」的玩法,同時稱「平台將聯合5000+知名品牌提供數萬款爆款商品滿足消費者採辦年貨的需要。」

且其數據顯示,春節前,其國潮年貨、零食堅果、新年童裝、酒水飲料……一律迎來銷量爆發。其中,白酒、果酒銷量分別同比增長144%、177%;堅果禮盒銷量同比增長271%……

以「品牌特賣」起家的唯品會,似乎已淡出年輕人視野許久,甚至一度被貼上「土」、「真假混賣」等標籤,對於新一代的消費者而言,唯品會已經很難成為首選。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在聚光燈邊緣徘徊的唯品會,持續上演著「不死神話」,不僅連續10年盈利,而且擁有一批「鐵粉」。他們不僅堅持在唯品會上「買買買」,還捧紅了專門更新唯品會穿搭的博主……

這個春節,誰在唯品會上買年貨?

選擇唯品會的他們,看重性價比

距離春節還有一段時間,29歲的劉雅(化名)開始籌備年貨。在微博、小紅書和各種短視頻平台上搜索了「年貨」相關內容後,劉雅多少有些失望,因為這些購物攻略大多針對淘寶、京東和拼多多等平台,但她更偏愛唯品會。從1月初開始,她已經收到了好幾張唯品會發的券,也選了好幾輪年貨。

從大學開始使用唯品會的劉雅,算得上唯品會的十年老用戶,「如果要買衣服,我首選還是唯品會。」如今劉雅已經是一位「寶媽」,「從孩子出生前準備嬰幼兒用品,到孩子出生後買衣服和日常用品,基本上都是我從唯品會買的。」

劉雅曾在社交媒體上總結過很多唯品會的優點,比如退換貨很方便,「有會員卡基本上都是無限免郵,而且快遞上門退換」;商品詳情頁簡單幹凈,「不像網紅店那些照片,完全看不清衣服的版型」;價格一步到位,「打折就是打折」……

但對於劉雅而言,最重要的一點是,性價比高。「我對比過很多電商平台的價格,不少品牌店的衣服,在唯品會上的價格都會更低,而且不用自己折騰湊滿減。尤其是小孩子的衣服,又要講究質量,又更新得快,所以我很在意性價比。」她告訴鋅刻度,「雖然也買到過一些不合適的衣服和鞋,但從整體來看,在唯品會買的服飾都還算不錯,既是品牌貨,價格也實惠。」

而23歲的諶小藝是最近才成為唯品會的「粉絲」。她第一次對唯品會有印象,是在追劇和綜藝時頻繁看到唯品會的植入,彼時她還覺得,「衣服都挺土」。而她對唯品會改變印象,是看到合租室友在雙十一買了唯品會的衣服,「竟然還挺好看,質量也不錯」。而第一次嘗試在唯品會上買過一次衣服後,「突然理解了為什麼還有人用唯品會。」

鋅刻度留意到,在小紅書、微博和知乎等社交媒體平台,搜索「唯品會」,令人驚訝的是,當淘寶、京東和拼多多等電商平台成為主流選擇,仍然有一部分人像劉雅和諶小藝一樣,習慣於在唯品會購物,甚至有人買出了經驗。

唯品會的數據或許更為直觀。唯品會2022年Q3季度平台超級VIP用戶數同比增長21%,貢獻的GMV占比達到40%。

這些「鐵粉」,或許是社會新鮮人,或許仍在讀書,又或許是新晉寶媽,往往既需要品牌貨,也需要價格實惠,簡言之,他們看重「性價比」。

請輸入圖說

小紅書上不少網友表示喜歡唯品會

其中,在小紅書上,有網友坦言,「有了孩子這一年,個人花銷縮水,身材走形,更不捨得買貴衣服,我開始嘗到唯品會的甜頭,就是我可以盡情買便宜的打折款,不用像在實體店,看打折區還有售貨員的眼光……我比價過幾個平台,衣服基本上(唯品會)最低。」

而在知乎「為什麼身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唯品會購物」這一問題下,也有不少回答中提到,「我們關注的無非就是三點:是不是足夠便宜,質量是不是靠譜的,售後服務怎麼樣,能夠滿足這三點基本上就沒什麼問題了。」、「現在很多年輕人的消費理念大概可以濃縮成一句話:該省省該花花。對買到的東西的質量有要求,但又對價格比較過敏,所以性價比就成了一個剛需,而唯品會正好滿足了這個需求。」、「我的消費理念就是該省省該花花,不會買溢價過於嚴重的東西,也不會為了省錢買太低廉的東西,而我在唯品會上買的衣服,價格相對於線下的實體店和線上旗艦店都優惠了不少」……

當唯品會有了一定量的固定粉絲,小紅書等社交媒體,甚至出現了唯品會穿搭博主。鋅刻度留意到,有博主持續更新唯品會「寶藏穿搭」和「寶藏品牌」,發布了不少比如「不要再說唯品會衣服都很土了」、「唯品會女孩穿搭」等筆記。

Z世代沒聽過唯品會?「代購」不僅假貨疑雲

「唯品會上還有年貨嗎,不是只賣衣服和化妝品什麼的嗎?」

當28歲的江越林聽說唯品會的新春年貨節時,第一反應是不清楚唯品會上有什麼年貨可買。這並非個例,儘管有著一批「鐵粉」,讓唯品會的「小日子」仿佛過得還不錯。但實際上,一個殘酷的事實是,許多曾在青春年少時使用過唯品會的消費者,如今早已沒再使用和關注唯品會。

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江越林們」踩過「雷」。

「讀大學時有段時間大家還是挺喜歡在唯品會上買東西的,但是我之前買過一套護膚水乳,到手後和我線下買的有很大區別,我就感覺買到假貨了。」江越林告訴鋅刻度,她在社交平台上一搜,看到不少質疑唯品會真假混賣的帖子,「從此就不敢在上面買化妝品。」

事實上,無論是天涯社區等論壇,還是黑貓投訴等消費者投訴平台,亦或是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台,都有諸多帖子反映和質疑唯品會的假貨問題。

其中,據《中國商人》,在天涯社區等論壇,從2012年起,就有不少消費者發帖在唯品會買到了假貨。內容涉及手錶、化妝品、床上用品等諸多領域;在涉及唯品會假貨維權的多個QQ群里,針對唯品會的假貨投訴幾乎覆蓋了服飾、家居等。在2015年,唯品會周年慶活動期間,其先被媒體曝出成為假冒瑞士手錶生產商黎明表業的銷售平台,接著又陷入銷售假茅台的風波中。

而在黑貓投訴上,鋅刻度留意到,與唯品會相關的投訴量多達34880條,其中不乏質疑唯品會售賣貨品為假貨的。

儘管唯品會構建了「品控九條」、「正品十重保障」等一系列舉措試圖改變自己的形象,在微博和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台,與唯品會相關的筆記下,「真假混賣」、「都是假貨」成為了常常出現的關鍵詞。

就連「鐵粉」劉雅,也告訴鋅刻度,自己雖然常年使用唯品會,但「從來沒有買過護膚品和化妝品,也沒有買過價格很貴的電子產品,也是害怕買到假貨。衣服和一些日常用品只要質量不錯就可以,但用在臉上的,還是會選擇其他平台購買。」

不過,始終盤旋在唯品會上空的假貨疑雲,只是其與Z世代的「代購」之一。

而對於迅速崛起的新消費主力軍Z世代而言,唯品會往往是個陌生的名字,比起「假貨」標籤,Z世代更介意「尾貨」、「舊款」這些標籤。

「唯品會的名字還是經常聽到的,看劇時總能看到廣告。」00後卷卷告訴鋅刻度,因為平時喜歡追劇,她發現國產劇里常常出現唯品會的植入,「印象中國產都市劇出現一些剛畢業的女學生或者經濟拮据的上班族,一定會在唯品會買衣服,還會告訴室友很划算。」

但卷卷始終沒下載過唯品會,「之前隨手逛了下唯品會的網站,的確有不少我常穿的品牌,雖然便宜,但基本上沒有,但是款式大多不是新款。」

請輸入圖說

網友對唯品會的印象

鋅刻度留意到,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台,不少網友指出,「唯品會上的衣服好老氣,很難找到好看的」、「要找到好看的衣服得努力淘」、「我的印象就是那些衣服都是過季的」……其中,在一條「不懂就問,大家都不用唯品會買東西的嗎」的筆記下,不少網友甚至對唯品會尚在感到驚訝。

據「零態LT」,其平台隨機對談的00後主力消費群中(對象主要集中於高中、大學在校生),多數都表示非唯品會重度用戶或未使用過,更有甚者未聽過唯品會平台或並不知道平台主營業務。雖數據樣本存在隨機性,但這也從側面說明唯品會在00後消費者中存在感相對較低,畢竟提起淘寶、京東、拼多多、毒、小紅書、抖音,幾乎所有受訪者都表示熟悉或下載過或重度使用。

畢竟,對於Z世代而言,新潮和個性是消費的關鍵詞。正如「觀潮新消費」所寫:打著「尾貨清倉」旗號的唯品會可能是大學生經濟拮据下的被迫選擇,也可能是初入職場青年人的「將就消費」,但一定不會是追求個性Z世代的第一選擇。」

在國內擠不進頭部,轉戰東南亞?

從上文來看,唯品會在消費端的反饋很像槓桿兩端,一邊有看重其性價比、活動規則和售後等方面,持續「買買買」的老用戶和部分新用戶,一邊則有始終因為「售假貨」、「土」等標籤而將其拒之門外的Z世代。於是,唯品會微妙地在這種平衡之間,存活了下來。

事實上,這也與其財報數據互為印證。

數據顯示,唯品會復購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用戶粘性極高。據其2022年多個季度財報顯示,其持續盈利且SVIP用戶持續同比增長。

但另一邊,其活躍用戶數、GMV、營收等正呈現下降趨勢。唯品會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儘管凈利潤同比增長168.4%,但其凈收入卻為21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3.25%;GMV(商品交易總額)為376億元,同比下降6.47%;毛利潤為47億元,同比下降2.08%。

這意味著,如果只靠老用戶以及復購,很容易面臨增長的瓶頸。尤其是,淘寶、京東、拼多多也開始給出品牌商、消費者更多類似於「清倉折扣」的選擇,唯品會位於「腰部」的安逸局面很容易被打破。要知道,據企鵝智酷調查,拼多多的消費群體和唯品會的用戶畫像高度重合。

唯品會當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既然國內內卷嚴重,難以躋身頭部,那不如轉戰海外。

請輸入圖說

最近的消息是,其正式在東南亞推出出海項目,新加坡版vipshop的網站與應用程式近期已經上線,開啟「名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障」的慣常打法。其官網顯示,vipshop.sg背後的唯品會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是唯品會的東南亞官方總部。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信息顯示,唯品會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於2018年註冊成立,距今已有5年時間。

事實上,這並非唯品會首次踏足海外,唯品會在2022年3月份註冊了Nowrain商標,借力TikTok直播和短視頻的流量迅速擴張,隨後又先後投資了專注品牌出海的跨境電商Qpendo和Rexing。

而在更早些時候,2014年,唯品會便投資了印度閃購網站Fashion and You;2015年,唯品會對東南亞市場特賣電商平台Ensogo進行了戰略投資;同年,唯品會投資法國時尚電商品牌Showroomprivé。

不過,2016年,Ensogo宣布關閉自己的閃購和電商平台業務;2017年,唯品會被傳出賣掉了其在Showroomprivé的股份。

很難想像,征戰海外的唯品會,是否也會讓當地消費者「愛的很愛,恨的很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52fa64a1fc9410118168a52b5e2ae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