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老照片:看完底層百姓真實生活狀況,才知大清為何會走向滅亡

2022-03-01     生活幸福

原標題:清朝老照片:看完底層百姓真實生活狀況,才知大清為何會走向滅亡

埃德溫·丁格爾是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作家,1909年來到中國,給自己取了一個中文名「丁樂梅」。他曾出版過一本書《徒步穿越中國》,他徒步去1600多公里的地方,從上海走到了雲南,用相機記錄下了100年前的清朝,通過這些照片我們能知道清朝最真實的底層生活,明白清朝是怎麼滅亡的。

中國茶葉、絲綢、瓷器曾給中國帶來源源不斷的白銀,但因為閉關鎖國和中國地大物博的原因,外面的東西很難流入到清朝,外國人為了清朝這塊肥肉就將鴉片販賣到清朝,導致白銀反向輸出到國外。

清朝大量白銀流出,很多人都面臨經濟危機,特別是小商販或農民,他們有的人因為沒有錢變成乞討者,這3個乞討者正站在馬路邊上要錢,眼睛裡已經沒有了對生活的嚮往。

這是一家人在吃午餐,丁樂梅曾和這些人吃過一頓,他們吃的是玉米粉,儘管被蒸熟,但玉米粉還是非常粗,根本咽不下去。據慈禧貼身女官裕德齡公主回憶,慈禧一頓要吃150種不重樣的飯菜。

雞鴨魚肉的葷菜都是她餐桌上的美食,就連古代不讓殺的耕牛也是她的盤中餐,豬肉的菜更是有十種不同的做法。慈禧在宮中吃150道精心打造的有葷有素的菜,這家人基本上吃不到肉,就連新鮮菜都是一種奢求,每天吃的基本上是一些腌菜和鹹菜。

苦力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位卑言輕的人群,但清朝的苦力命運更加悽苦,他們瘦得只有一把骨頭,卻還要背起重226斤,比自己還要重的茶葉,他們要把這些茶葉送到西部去。

在古代交通不方便的年代,苦力只能靠兩隻腳負重前行,一走就是幾個月甚至是一年,如果遇到一些地勢險惡的地方,惡劣的天氣,或者是遇到一些意外,他們還有沒有命活著回來都是個問題。

豬肉在清朝非常受歡迎,宮廷盛宴或者是皇帝日常飲食,豬肉都是必不可少的美食,養豬戶都會提前把豬養肥再送到宮裡。但是在晚清,人們自己都不能果腹,更不用說喂飽豬,那時候就算是豬也是非常瘦,這家人的豬就不是特別大一個。

照片中的兩個人衣衫襤褸,眼神空洞麻木,頭髮雜亂,整個神態看上去似乎對生活完全失去希望。他們的身體單薄瘦弱,看得出已經很久沒有吃頓飽飯,其實當時有很多底層清朝人都是他們這樣的人,有的人頭髮花白為了生產都不得不靠一門手藝賺錢。

這些照片離現在100多年,可這100多年,中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照片上的情景一去不復返,乞討者有慈善機構和愛心人士幫助,餐桌上能吃到肉,勞動者不一定要靠苦力賺錢,有手有腳的人起碼穿得起乾淨得體的衣服,這一切都得感謝祖國的復興,讓我們生活中一個和平安定的環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51fc7dc92dfed471577b811c44d7d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