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東安:治水工作新格局 繪就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生態畫卷

2023-12-11     紅網永州站

原標題:永州東安:治水工作新格局 繪就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生態畫卷

永州東安:治水工作新格局 繪就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生態畫卷

紅網時刻新聞12月11日訊(記者 周純 通訊員 蔣思哲 呂江)近年來,永州市東安縣全面落實綠色發展理念,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東安縣圍繞建設水清、河暢、岸綠、景美「幸福河」的總目標,多措並舉推動美麗河湖的建設,形成治水工作新格局。

水韻石碕,書香古驛。石期河,又名東湘河,是永州市東安縣境內的一條河流,由大石江和馬子江匯合而成,全長77公里,流域面積907平方公里,自南向北橫貫石期市鎮匯入湘江,年平均徑流量在6.99億立方米,平均流量22.151秒立方米。近年來,依託美麗河湖的建設,石期河已完成綠化美化面積6000平方米,種植樹木8000餘棵,建設健身步道3.8千米,打造2個水文化廣場1個濱河健身廣場共計1200平方米,法治文化宣傳長廊1.8千米。在盞盞燈光的襯托下,傍晚的石期河,百花競放、江景撩人,是群眾運動健身、休閒娛樂的理想場所,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地」。

黨建引領,河道「綠」起來。東安縣石期市鎮堅持依託「黨建+河長制『四個一』」工作模式,通過黨員幹部帶頭、群眾積極配合、社會共同參與,紮實開展巡河護河愛河行動,每周黨員河長巡河一次,每月開展愛河護河志願活動一次,每季度開展「清河凈灘」及河長制主題黨日活動一次,每年開展黨員河長向所屬黨組織述職點評一次。同時,創新工作機制,監督責任人認領「責任田」,守好「盆中水」,建立「紅黑榜」獎懲制度,形成考核「硬槓槓」,督促責任落實。如今,石期河由黨員及退役軍人自發組成的一支100餘人護河志願服務隊,共同守護好一江碧水,讓河道長葆「綠色」。

因地制宜,河道「活」起來。創新構建「一個指標、一個平台、一個機制」的幸福石期河管護方式,實現監管24小時「全感知、全智能、全計算、全生態」的智慧化管理。一方面,石期河工程建設將水利工程、河湖長制元素與自然、人文元素有機融合,既增強河道行洪能力,補齊防洪短板,又匯聚防洪、灌溉、農飲及休閒旅遊、生態產業等功能為一體,打造出「水清岸綠,鳶飛魚躍」的人水和諧共生的生態景觀,提質示範河創建水平。另一方面,打造文昌廣場水文化基地,挖掘、保護和弘揚河湖沿岸歷史故事,增設人文景觀,厚植文化氣息。如:注重保留古鎮七街八巷九碼頭中九碼頭輪廓格局,繼承和保護巍巍文塔、獨成古橋,修建石碕閣、鋪設健康步道,讓河湖承載著記憶、寄託起鄉愁,充滿本土文化氣息。

多元共治,河道「美」起來。堅持以人為本、以河道綠化美化為基礎,持續推進河長清河、水域岸線管控等專項行動,科學布局城鎮污水管網,加固河堤2.8公里,完成城鎮中心河段50戶沿岸居民廁所改建,投資3000餘萬元建成石期市鎮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污水,杜絕污水直排;同時,依託「智慧河湖」平台實現智慧治理,石期河水質優良率達100%,穩定達到Ⅲ類水質以上,成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水質最好的時期,治理後的石期河水質優良、水量充沛,讓群眾在可觸、可感中見證綠美河流的建設成效和意義。

清晨的微光蕩漾河面,得益於河長制的全面推行,昔日的石期河得到有效治理,孕育古驛繁華的「母親河」再次煥發生機、充滿活力,成為沿途群眾心中的美麗河、幸福河,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持續提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4f2fba4569ad1bade67757b1c4b6c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