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賣了30多年的老鹽,今年有新突破。
最近,我在廈門發現了一個名叫「鹽緒」的品牌,專做鹽系茶飲,果茶、奶茶、冰沙全都加「鹽」,第一家店就天天排隊,目前已在福建已經開出15家連鎖店。
從路邊攤到連鎖品牌,「鹽系茶飲」作為東南沿海的小眾品類,能和黃皮、油柑一樣走紅全國嗎?
「水果加鹽,越吃越甜。」風靡海南30年的老鹽水果飲,是海南人從小喝到大的飲料。
在海南,奶茶不是老鹽的對手,遍地都是老鹽水果飲攤位,街頭常常人手一杯,不誇張地說,海南人的一年四季,都靠老鹽續命。
鹽緒創始人王巍是在一次海南旅遊時,發現了這個「寶藏品類」,他喝遍了海南各大老鹽鮮果門店後,決定把這個品類帶到廈門。
「廈門有這個品類基因,因為福建地區也有吃『鹽水果』的習慣,加上當時茶飲賽道太卷,我覺得老鹽可能是一個突破口。」王巍表示。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2021年9月,王巍在廈門的一個「旮旯犄角」位置開出了第一家店,主打鮮果老鹽水,只用30年老鹽製作,取名「鹽緒」。
「那是一個15平的社區店,位置特別差,我當時想法很簡單,這麼差的位置如果都能跑出,這個模型肯定是可以的。」王巍回憶。
意料之外,這家店一開業就火了,很多廈門消費者感慨「老鹽水果茶,開闢了我的飲品新世界」。
「這家店幾乎是天天排隊,15平小店在不開外賣的情況下,一個月的營業額做到12萬,因為店太小了,一天的出杯上限也就是450杯,根本不敢開外賣。」王巍坦言。
2022年3月份,王巍迅速開出第二家店,在2家店都跑通了盈利模型後,他對「老鹽」這一品類更加篤定。
主流店型35平、主打商場和社區店,產品均價18元、以克萊因藍為主題色……王巍逐步完善了品牌架構,如今在廈門、泉州、福州已經開出了15家門店,日均出杯量在300杯上下,外賣平台的復購率約30%。
「鹽系茶飲在福建的接受程度還是不錯的,下一步我們可能會去深圳。」王巍表示。
在海南流行30年,卻多以散戶形式售賣的鮮果老鹽水,為什麼一直沒有跑出連鎖品牌?
經營鹽緒近2年,王巍坦稱,想要把這個小眾品類做好,必須解決3個難題。
第一個要解決的是冬天沒生意。
「鮮果老鹽水有一個品類痛點,冬天營業額可能會腰斬,這也是海南都是小攤位經營的原因。」
鹽緒在廈門開第一家店時,冬天營業額下降了40%,王巍明白,如果不能解決冬天的營業額,這個品類是很難做長久,於是,他帶領團隊一起研發起了咸口奶茶。
如今在鹽緒的菜單上,有4大品類:老鹽鮮奶茶、老鹽鮮乳、老鹽冰沙、老鹽鮮果,夏天主賣鮮果老鹽水,冬天主買老鹽鮮奶茶,如今鹹味奶茶的銷售占比達到20%上下。
第二,是教育市場,做好消費者的「心智預售」。
除了一些沿海城市有吃鹽水果的習慣,大部分地區的消費者,沒聽過也沒吃過水果加鹽,讓消費者在心理上接受這種產品,對於口感的引導是至關重要的。
王巍在教育市場上,也下了一番功夫。
在鹽緒的每一家門店,都有一個老鹽展示櫃,放著一排排瓶裝的30年老鹽,消費者可以「眼見為實」。還有一些門店擺放了販賣機形式的飲料櫃,柜子里一瓶瓶老鹽整整齊齊,消費者能更進一步,拿在手裡感受老鹽的品質。
除此之外,在鹽緒的門店,還會以漫畫的形式,在牆面上做老鹽的製作流程展示,讓消費者明白老鹽的價值。
去年年底,大面積陽康期間,外賣消費者拿到鹽緒的飲品後,都還會收到一個裝著老鹽的小袋子,附贈一張手寫卡:「鹽水漱口可以緩解不適,多休息說不定明天就好了。」讓很多消費者感動的同時,老鹽的健康屬性也進一步深入人心。
第三,要講好健康故事,承接健康覺醒人群。
除了品類與傳統奶茶有差異化,在人群上,鹽緒的消費者年齡段會偏大一些,「我們的客群以25~35歲為主,這類人已經有喝現制飲品的習慣,但越來越在意一杯飲品的健康指數。」
首先是降低糖度。
在鹽緒的門店和物料上,都在強調「低糖低卡、鮮果現打」。王巍告訴我,因為老鹽能很好的激發水果的甜味,因此在整體產品中,糖漿的添加量會比水果茶略低。
其次,發揮平衡電解質的作用。
老鹽具有清熱、消炎等用處,而老鹽與水果結合後,又是天然的電解質水,可以補充運動後的缺水,維持身體的電解質平衡。
「第一家門店走紅後,附近相繼有幾個模仿品牌,但是基本上1年內就都倒閉了 。」王巍告訴我。
那麼這個品類的壁壘是什麼?
王巍從原料選擇、產品配方、供應鏈打通三個方面做了分析。
先來看鹽的選擇。
老鹽鮮果水中使用的鹽,和常規的食用鹽差別很大,鹽緒在研發時期,測試了市面上30多種不同的鹽,包括玫瑰鹽、喜馬拉雅鹽、食用鹽等,最後發現只有30年的老鹽,鮮度高,有更明顯的回甘,也會讓一杯飲品的飽和度更高、更好看。
但30年的老鹽很貴,一斤都需要幾十元,很多品牌捨不得花費這麼多,會選擇市面上通版的鹽水糖漿,沒有老鹽的鮮度和回甘。
其次是配方的靈活性,不同酸度的水果,添加的鹽量不同,而不是一份鹽水搭配所有水果。糖漿的選擇也很重要,最好是用口感更為自然的冰糖糖漿,才能和老鹽相得益彰。
更重要的是操作的標準化和食品安全問題,這是一個連鎖品牌必須解決的紅線。
在海南,很多傳統的老鹽攤位,使用大塊的老鹽砸碎,和水果一起搗壓後出品,這一操作流程比較複雜,每杯鹽的量不好控制,也存在一些食安風險,所以大部分都是個體小店/攤,難以做大。
「有的老鹽,一塊比籃球還大,我們第一家店也是傳統操作,每天需要用錘子砸,門店越來越多之後,這種方法肯定無法支撐。」王巍說。
王巍找到了國內三大鹽場之一的鶯歌海鹽場,拿到更穩定貨源後,又找到工廠把固態的鹽做成液態,最後與設備工廠共創,在果糖機的基礎上改良,定製了「鹽水機」。
整體算下來,一杯飲品,鹽的成本在1~2元,綜合毛利在65%上下,是一個相對比較合理的利潤區間。
細分品類打法,在飲品界已經多次被驗證。
一個新品類能不能做大,會不會長久存在,要看這個產品是否穿越過周期,有沒有經歷過一代人的成長,味型夠不夠廣譜。
鮮果老鹽水能在海南地區流行30年,去年茶百道也在全國門店推出了老鹽檸檬茶,至今還有很多消費者在社交平台呼籲回歸。
又甜又鹹的鮮果老鹽水,是不是一個值得看好的品類?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