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世紀橫掃歐洲的黑死病最後是如何結束的?

2023-12-26   古今記實1

原標題:十四世紀橫掃歐洲的黑死病最後是如何結束的?

歐洲十四世紀的黑死病雖然恐怖,但咱也不能將屎盆子都往它頭上扣,明明只造成了約2500萬的人口死亡,為何要強行×2呢?這讓活下來的5500萬人口情何以堪?

對於歐洲人來說,中世紀是非常黑暗的一段時期,那時候各國戰爭頻發,人民飽受戰亂之苦;天主教處於支配地位,嚴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生產力發展水平停滯,文化產品稀少,人們對未來缺少憧憬與嚮往,整個社會被籠罩在陰霾之下。

不僅如此,中世紀還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黑死病,造成了大面積的死亡,甚至差點將整個歐洲文明都摧毀,歐洲人民提到這件事至今心有餘悸。

何為黑死病?

所謂的黑死病就是我們現代醫學上的「鼠疫」,也相當於中國古代史中的「瘟疫」。

我國將鼠疫歸為甲類傳染病,其傳染源主要是為鼠類和嚙齒類動物,病菌能夠通過鼠蚤叮咬、飛沫、皮膚傷口等多種途徑傳播。

鼠疫的傳染性非常強,一旦爆發就能在短時間內造成大規模的感染。被感染者,輕則出現發燒發熱、頭疼、局部淋巴結腫痛等症狀,重則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因感染鼠疫而死的人,三天後屍體會呈紫黑色,由於中世紀人們的認知水平有限,無法辨認出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只能根據死者屍體顏色將鼠疫命名為「黑死病」,這也便是黑死病名稱的由來。

黑死病肆虐歐洲的原因

一切都得從卡法城這座特殊的城市說起。在13世紀卡法城是歐亞大陸海陸交通的關鍵節點,各國商人都會路過此處,憑藉這一點,卡法城很快就繁榮起來。

與此同時奴隸貿易事業也得到了發展。當時來自金帳汗國的突厥人被當做奴隸賣往歐洲,威尼斯與金帳汗國都能得到好處,起初雙方的合作也算愉快,但後來因為一件事這種合作共贏的局面被打破。

1343年,一名威尼斯商人與一名金帳汗國的貴族發生矛盾,貴族倚仗權勢將這個威尼斯商人暴打了一頓。商人咽不下這口氣,便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將貴族及其親人全部殺死。

本來事情已經夠嚴重了,結果威尼斯商人又火上澆油,選擇投靠蒙古人的死對頭熱那亞,於是乎個人衝突直接上升到國家衝突的層面。

沒過多久,金帳汗國蘇丹札尼別汗率軍將卡法城圍得水泄不通。而卡法城拚死抵抗,竟然擋住了金帳汗國的攻勢,雙方一時間僵持不下。

到了1346年年底,金帳汗國軍隊內部出現瘟疫,這也便是後來的「黑死病」。起初札尼別汗並不在意,然而黑死病的擴散速度驚人,短短几天就使得士兵大面積死亡。

由於損失慘重,札尼別汗不得不選擇撤軍。可他對於無功而返又心有不甘,於是打算讓熱那亞人也常常黑死病的滋味,順帶處理一下屍體。

他命人用投石機,將無數「黑死病」感染者屍體拋入卡法城中,而城中百姓並不知道屍體上帶有黑死病的病菌,只是將其丟入河中草草了事。

結果沒過多久,黑死病便籠罩了整個卡法城,城中百姓被恐懼支配,曾經將卡法城視為「聚寶盆」的歐洲商人們也紛紛逃離此處,而黑死病跟隨他們的步伐向整個歐洲發動猛烈的攻勢。

當時歐洲各城邦彼此之前利益衝突不斷,經常發生戰爭,並且由於不重視經濟建設,城市建設落後,衛生條件差,人們生存環境惡劣,這一切的一切都為黑死病廣泛傳播提供了溫床。

1347年,黑死病登陸義大利半島,不到兩個月時間就將其北部港口城市墨西拿攻陷,緊接著病菌又隨著往來的船隊迅速擴散到熱那亞與法國,金帳汗國的報復心終於得到滿足。

當時威尼斯想通過隔離病人來控制黑死病擴散,他們規定商隊若是出現病情,必須接受長達40天的隔離觀察,這種方法無疑是科學正確的。只是可惜除了人以外,老鼠也是感染體,一群攜帶病菌老鼠讓威尼斯的黑死病防控大計毀於一旦。

而後病菌又攻下歐洲文化重鎮佛羅倫斯,並利用其無與倫比的對外輻射能力迅速擴散病菌。沒過多久黑死病便席捲了整個歐洲大陸,甚至還波及與之相鄰的俄羅斯,給歐洲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黑死病恐怖的破壞力

從1347至1353年,黑死病席捲整個歐洲,並奪走了大約2500萬人的生命,而當時歐洲的總人口數也不超過8000萬人,這意味著將近三分之一的歐洲人死於這一場浩劫。

人們時常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稱為「人類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戰爭,可在二戰中歐洲的死亡人數只有總人口數的5%,這足以看出黑死病的破壞力有多恐怖!

在這次大瘟疫中,佛羅倫斯是受災最為嚴重的歐洲城市,死亡率高達80%。薄伽丘曾在《十日談》中記載了佛羅倫斯當時的慘狀:

行人在街上走著走著突然倒地而亡;待在家裡的人孤獨地死去,在屍臭被人聞到前,無人知曉;每天、每小時大批屍體被運到城外;奶牛在城裡的大街上亂逛,卻見不到人的蹤影。

這一番慘狀簡直就是人間煉獄!整個歐洲文明都差點毀於一旦,後人更是將這場稱為中世紀最黑暗的時刻。

黑死病是如何結束的?

關於黑死病是如何消失的,歷史學界與醫學界一直沒有給出科學的解釋,而筆者認為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免疫的建立

所謂免疫的建立是指「在自然選擇下,那些容易患上黑死病的人被淘汰,剩下不容易被感染或者感染卻不死的人,他們自然而然獲得免疫」,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所以,與其說人們將黑死病消滅,倒不如說人們主動適應了黑死病,活下來的都是具備抗體之人。

二、隔離措施到位

黑死病席捲整個歐洲以後,歐洲各國先後採取集體防控措施,其中最為有效的便是隔離。

他們建立了極為嚴厲的隔離制度,從患者到往來人員,甚至是往來貨物都必須接受隔離,這有效避免了病菌進一步擴散,當初非典能夠被消滅,就是因為採取了類似的做法。

三、經濟得到發展

新航路開闢後,歐洲各國經濟快速發展,工業革命更是讓他們真正富裕起來,整個國家煥然一新,城市建設得到完善,公共衛生有了保證。

人民收入水平提高,能購買更多換洗的衣服,擁有勤洗澡的基本條件,久而久之建立起良好的衛生習慣。如此一來傳染病發生的機率也就大大降低了,這包括曾令人聞風散膽的黑死病。

在這三個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歐洲各國終於在1656年至1721年期間先後走出黑死病的陰影。

執筆君言

總的來看,14世紀黑死病橫行整個歐洲的確算得上一場浩劫,它造成了差不多2500萬人的死亡,幾乎將歐洲人民逼上絕路。

由此可見,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有多麼渺小,一場大瘟疫就讓整個文明滿目瘡痍,更不要說其他的自然之力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對大自然懷有敬畏之心,努力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讓大自然成為我們文明進步的助力而不是阻礙!諸位讀者,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