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億農民工、萬億旅遊市場,弱勢群體的帽子該摘了……

2022-05-13     文化產業評論

原標題:3億農民工、萬億旅遊市場,弱勢群體的帽子該摘了……

第3531期文化產業評論

提起農民工,很多人會不自覺地給他們貼上文化低、工作累、生活苦、待遇差等「弱勢群體」的標籤。請收起你們的優越感,據文旅部數據顯示,2021年農村居民旅遊9.04億人次、旅遊消費0.55萬億元、人均每次旅遊消費613.56元,同比分別增長11.1%、28.4%和15.7%。截至2021年末,全國農民工總量約2.93億人,在日漸興起的農民旅遊市場中,是不容小覷的細分市場。

作者 | 小軍哥 (文化產業評論作者團、三川匯文旅體研究院研究員)

編審 | 時光

編輯 | 半島

來源| 文化產業評論

這是一個特殊的稱謂,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群體。據國家統計局指標解釋, 農民工是指戶籍仍在農村,年內在本地從事非農產業(本地農民工)或外出從業6個月及以上的勞動者(外出農民工)。

提起農民工,很多人會不自覺地給他們戴上「弱勢群體」的帽子。請收起你們的優越感吧,經過40多年來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 如今他們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產業工人」群體,且綜合素質、工資收入、生活條件和消費習慣都有了顯著改善變化。

據文旅部數據顯示,2021年農村居民旅遊9.04億人次、旅遊消費0.55萬億元、人均每次旅遊消費613.56元,同比分別增長11.1%、28.4%和15.7%。 截至2021年末,全國農民工總量約2.93億人,在日漸興起的農民旅遊市場中,是不容小覷的細分市場。今天, 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就來談談這個話題……

農民工人口規模及結構特徵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21年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4652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6773萬人,占全國就業人員比重為62.7%,同比增長1.1%; 2021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9251萬人,比上年增加691萬人,增長2.4%,約占全國就業人員38.3%。

本地農民工增速高於外出農民工

按照統計類別分,在2021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9251萬人中,外出農民工17172萬人,比上年增加213萬人,增長1.3%;本地農民工12079萬人,比上年增加478萬人,增長4.1%。年末在城鎮居住的進城農民工13309萬人,比上年增加208萬人,增長1.6%。

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對近五年來的數據進行梳理髮現,我國農民工的總量處於平穩增長之中,從2015年的2.77億人增長到2021年的2.92億人。但總體的農民工結構而言,本地農民工過去5年間增長較大,從1.01億增長到1.21億; 而外出農民工的數量從1.69億增長到1.72億,增長相對放緩,到2020年下降了2016年的規模。本地農民工,成為相對的主力。

此外,在2021年17172萬外出農民工中,跨省流動7130萬人,比上年增加78萬人,增長1.1%;省內流動10042萬人,比上年增加135萬人,增長1.4%。從輸出地看, 中部地區跨省流動農民工占外出農民工的56.6%,西部地區占47.8%,東部和東北地區外出農民工以省內流動為主,占比分別為84.9%和71.1%。

性別、婚姻及年齡特徵日趨顯現

據《2021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在全部農民工中,女性和有配偶的農民工占比均有所上升,男性占64.1%,女性占35.9%。女性占比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其中,外出農民工中女性占30.2%,本地農民工中女性占41.0%。

從婚姻狀況看,在全部農民工中,未婚的占16.8%,有配偶的占80.2%,有配偶的占比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外出農民工有配偶的占67.7%,本地農民工有配偶的占91.6%。

從年齡結構看,總體向中老齡化的趨勢發展,截至2021年全國農民工平均年齡41.7歲,比上年提高0.3歲。 其中,40歲及以下農民工所占比重為48.2%,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50歲以上農民工所占比重為27.3%,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 比較而言,中青年群體仍占大頭。

農民工的就業及收入狀況

目前, 農民工的就業結構主要還是在第三產業,2021年的比重為50.9%,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從事第二產業的農民工比重為48.6%,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從事製造業的農民工比重為27.1%,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比重為19.0%,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相比較而言,批發和零售業和快遞物流對農民工吸引較強,增長相對較快。

從農民工的收入來看,2021年農民工月均收入4432元,比上年增加360元,增長8.8%。 其中,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5013元,比上年增加464元,增長10.2%;本地農民工月均收入3878元,比上年增加272元,增長7.5%。呈總體提升態勢。

分行業收入情況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建築業、製造業和郵政(快遞)業。2021年,全國農民工從事建築業農民工月均收入5141元,比上年增加442元,增長9.4%;從事製造業農民工月均收入4508元,比上年增加412元,增長10.1%;從事快遞行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5151元,比上年增加337元,增長7.0%。

農民工旅遊市場現狀及消費特點

綜合前文所述,目前,我國農民工青年人數較高、省際流動性強、經濟收入平穩、旅遊消費意識較強, 是農村居民旅遊消費市場的重要群組,在旅遊市場細分領域的開發潛力巨大。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梳理分析發現,農民工旅遊消費行為呈現明顯的群體特點。

農村居民消費規模增速較快

近年來,農村居民旅遊花費保持8%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長, 農村居民旅遊花費從2015年0.66萬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0.97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9.2%。受疫情影響,2020年農村居民旅遊花費0.43萬億元,同比下降55.7%;2021年農村居民旅遊花費0.55萬億元,同比增長28.4%。總體上,仍然保持平穩增速(說明:農村居民旅遊包含農民工旅遊,由於沒有農民工旅遊的官方和業界數據,這裡僅用農村居民旅遊數據說明情況)。

從人均旅遊花費來看,城鎮居民的旅遊花費遠高於農村居民,但從人均旅遊花費的增速來看,疫情前農村居民人均旅遊花費增長率一直在城鎮居民之上。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村振興戰略和城鎮化建設持續推進,將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長,進而促進農村居民和農民工旅遊消費市場擴容。

旅遊方式靈活性弱

本地農民工側重以縣域為中心的周邊游。由於本地農民工就業靈活度較高,趨於「農忙幹活、閒時找活」的務工模式,在時間上有較強的彈性, 常利用周末和重要節假日,選擇所在城鎮周邊景區或在地鄉村旅遊景點旅遊。與此同時,一些經濟條件好的在地農民工家裡買了汽車,也紛紛開啟家庭化周邊自駕游旅行。

外出農民工主要以隨城游和返鄉游為主。截至2021年末,全國共有17172萬外出農民工,其中跨省流動7130萬人,省內流動10042萬人。大部分條件較好的跨省農民工在旅遊目的地的選擇上, 多會選擇務工城市進行「隨城短線游」,較少過夜;另一部分省內流動的農民工會選擇返鄉空閒時機,帶孩子老人到省內沿線知名旅遊城市遊玩。目前,返鄉游仍是主流。

一對農民工情侶通過微博分享城市旅遊景點

(圖源:愛旅遊的農民工)

在出遊方式上以自主和結伴選擇為主。外出農民工由於行業分布較散、可支配時間有限,加之外地生活成本高,多是根據個人實際需求自主選擇出遊方式,主要以一日游、短線游、自助游、觀光游為主。招聘入工廠、企業或建築行業的農民工習慣三五老鄉、工友結伴而行,到所在城市網紅景點或知名景區打卡, 消費方式多以眾籌或AA制為主。

一位受訪農民工表示「邊打工邊旅遊,不是兩全其美嗎!」(圖源:騰訊視頻)

消費構成相對單一

近年來,雖然農民工薪酬待遇和生活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但農民工就業壓力大、賺錢不易仍是普遍的現實。即便是80後、90後「新生代農民工」,以及收入相對較高的農民工群體,在文化娛樂及旅遊等方面的消費占比並不高,吃穿住消費占新生代農民工總消費支出的7成以上。

據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隊總隊發布的《2020年北京市外來新生代農民工監測報告》顯示,新生代農民工消費支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為:食品煙酒、居住、衣著及其他日用品和服務,分別為14032元、10861元和5141元,前三位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70.8%。

據相關旅行社反映,在旅遊消費支出構成上,農民工報名隨社跟團游的偏少,主要以門票、餐飲等基本消費為主,購物、娛樂、住宿等二次消費較少。由於可支配收入較低和精打細算的消費理念,農民工選擇旅遊產品時,更加注重性價比。在「吃住行游購娛」旅遊六要素中, 對購物、娛樂項目等彈性消費較慎重。

農民工旅遊市場的拓展方向與路徑

今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提出,要拓展大眾旅遊消費體系,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推進需求側管理,改善旅遊消費體驗,暢通國內大循環, 做強做優做大國內旅遊市場,推動旅遊消費提質擴容,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占全國總人口20%的農民工作為大眾旅遊消費體系中重要供需群,是推動農村居民旅遊消費提質擴容的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對做強做優做大國內旅遊市場細分領域具有重要的示範引領作用。為此,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研究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市場探索與實踐。

對接政策新要求,增強市場預見性。

日前,中辦、國辦最新印發的《關於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提出, 全面落實取消縣城落戶限制政策,確保穩定就業生活的外來人口與本地農業轉移人口落戶一視同仁,保障農民工等非戶籍常住人口均等享有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落戶政策的再鬆綁,將有效釋放農民工消費潛力並激發城市活力。

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大批農民工返鄉退守,總量增速開始減緩。隨著城鎮化進程提速,農民工向縣城集聚和在家門口務工將會成為常態。 建議各級政府和業界要認真總結梳理農民工旅遊消費行為以及制約因素和市場瓶頸,從設計更加周全的政策方案、更加嚴密的配套制度尋找突破口。例如,稅收減免、資金補貼、景區優惠等。

2021年春節山東省多市景區向農民工免費開放(圖源:山東電視台閃電新聞)

挖掘消費新潛力,強化供需平衡性。

目前,我國農民工旅遊消費多為自助游,鮮有旅行社關注到農民工這一細分市場,為農民工量身打造的旅遊產品更是鳳毛麟角。政界要引導業界根據農民工旅遊消需求特點,深入開展農民工旅遊消費調研, 像針對城市居民打造鄉愁旅遊產品那樣,設計出適銷對路、價位合理、受農民工歡迎的旅遊產品,以優質的服務吸引農民工群體的購買力和回購率。

比如,針對外出農民工對務工所在地旅遊產品和線路不熟悉,有意開拓該領域的企業可以在農民工聚集區域開設服務網點,進行相關旅遊產品宣傳,推出物美價廉的周邊一日游產品,培育農民工群體旅遊消費熱情; 針對年初招工與年終考評,加強與農民工用工企業聯繫,推出農民工招聘游、團建游、獎勵游等特色福利性產品。總之,只要找供需平衡點,就能打開農民工市場。

山西西建集團為600名農民工外出旅遊買單報道截圖(來源:企業家日報)

創新服務新機制,促進社會融合性。

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要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的意見》《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等政策措施, 創新以政府為主體、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服務保障機制,切實讓農民工有地位、享尊嚴。例如,近年來,多地開展了「尋找最美農民工」活動,姨獲得榮譽的農民工進行表彰獎勵。

河北省「人社惠農貸」暨尋找最美農民工活動啟動儀式圖源:河北省人社廳)

在激發農民工旅遊消費層面上,地方文旅部門要會同人社、工會等部門出台促進農民工文化和旅遊消費的優惠措施,鼓勵景區、企業和商家開展面向農民工的文旅促銷產品。例如,甘肅省部分重點景區冬春季旅遊淡季對農民工實行免門票開放政策;今年春節期間,杭州按照每人600元的標準向留杭農民工發放電子消費券等等。

結語

40多年來,沐浴著改革開放的陽光雨露,農村已經成了很多城裡人嚮往的地方,農民工也成為令全社會尊重的「新產業工人」,他們用勤勞、智慧和汗水參與城市建設的同時,正在追求與城市居民一樣的生活、一樣的品味、一樣的目標,文化與旅遊也正在成為他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新標配。

根據國家「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要達到65%。隨著「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近就地城鎮化建設的有序推進,農民(農民工)市民化將成為人口倍增的必由之路,農民及農民工旅遊細分市場的培育、開發將大有可為,值得政界與業界研究探討,精心謀劃,合理布局。

參考資料:

1.國家統計局:2021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

2.中國旅遊報:農民工旅遊消費現狀及市場開發策略

3.艾瑞:農村居民消費潛力持續釋放,萬億級農村旅遊市場不容忽視

4.網絡及媒體相關公開報道等

話題互動

您對 農民及農民工旅遊細分市場發展有何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觀點

加入社區

推薦收聽

全國小學生都在唱!《孤勇者》憑啥火了?

中國男足的輿論環境為什麼這麼差?

創始人卷錢跑路,萬門大學暴雷早有預謀

看完林黛玉發瘋文學,發瘋的竟是我自己

被售後壓垮的泡泡瑪特,還能成為迪士尼?

行業窗口與頂尖新媒體【文化產業評論】已運維3000多期(持續8年有餘,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遊、體育領域專業優質文章7000多篇。【文化產業評論】始終秉承權威、專業、準確、及時、實用的特點,聚焦文化、旅遊、體育等行業前沿動態、發展思考,直面新時代行業發展重大問題,融匯行業內外精英的觀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公務員、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精英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亦架設起溝通各方的暢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文物局、國家體育總局等有關部門,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國各文化、旅遊、體育企業的重要助手。歡迎訂閱關注!

交流/諮詢/合作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

請給小軍哥打 賞,您的打賞,平台都會給到 作者個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3cfc178e42dad17eb3f4a9208a4d4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