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港創新藥精選50ETF單日凈流入創新高
據wind數據統計,天弘恒生滬深港創新藥精選50ETF(517380)單日跌幅5.08%,但當日資金逆勢流入356.4萬,創近一周新高。與此同時,本周一全市場醫藥類ETF基金,資金合計凈流入24333萬元,延續上周五抄底趨勢。
指數核心成分股下跌幅度不等,藥明康德-6.92%、恆瑞醫藥-1.27%、藥明生物-23.79%、百濟神州-3.01%、石藥集團4.05%。但從資金流入及交投來看,依舊活躍。
11月單月來看,申萬醫藥生物指數漲幅2.89%,顯著強於大盤(滬深300漲幅2.14%)。所有子板塊中僅有醫療服務下跌,醫藥商業領漲:化學製藥1.98%,生物製品5.43%,中藥4.88%,醫療器械4.59%,醫藥商業8.07%,醫療服務-2.82%。上一周,醫藥生物指數上漲 0.51%,跑贏滬深 300 指數 2.06 個百分點,行業漲跌幅排名第10。
創新藥已近底部拐點 性價比優勢凸顯
創新藥跌到位了嗎?到底該不該入場?答案是相對明確的。
當前基本面已經接近拐點、估值處於歷史底部。此前,醫藥板塊相較8月底已有10-15%的整體漲幅。雖然絕對漲幅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醫藥行業相較其他行業有明顯超額或相對跑贏的狀態,這種領先優勢大機率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今日再次有所回調,將是絕佳的底部布局機會。
此外,投資者往往希望能明確找到「短期偏看空」到「長期偏看多」中間轉變的時間點,但其實意義不大。一方面,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到,醫藥板塊短期承壓因素解除信號明確。另一方面,復盤歷史行情可以看到,2018年底到2021年中,醫藥板塊經歷了一輪接近三年的單邊上漲行情,此後至今又經歷了為時兩年半的單邊下行。目前雖已經度過股價底部、產業經營底部,但依舊處於估值底部,從例如市盈率、市凈率、失效率等各個觀測角度來看都是十分便宜的。
板塊近兩個月僅僅上漲10%,對於投資決策的指導相對明確,近日又有所回調,所以不能說所謂的底部已經被完全錯過,這一輪投資機會還未結束,仍處於抄底的好時機。
第四季度創新藥板塊催化劑較多,臨床數據讀出、醫保談判、潛在的海外授權等都有望催化創新藥板塊行情。國內創新藥、CXO、醫療器械等行業逐步具備全球競爭力。近期上漲行情大機率可持續較長時間,對短期中期及長期都持看好態度,建議投資者短多長多且長期持有。
東吳證券觀點: Beta 行情對創新藥及其產業鏈股價的帶動作用是非常強勁和迅猛的,是創新藥投資的衝鋒號角。板塊應充分關注,加息周期美元流動性、國際局勢中美關係、疫情波動、國內審評審批以及醫保政策等對國內創新藥產業鏈的 Beta 行情的影響。2023 年創新藥已經迎來全面估值修復行情,創新藥的價值被重新發現,依然處於底部位置的創新藥行業具備布局價值,應密切跟蹤可反轉或確證公司邏輯的催化劑。
天弘恒生滬深港創新藥精選50ETF (517380)基金經理賀雨軒:近期創新藥板塊也不乏催化劑。每年一度的國家創新藥醫保談判如期舉行,多方反饋較為積極;美國CPI低於預期、美債利率下降,直接利好創新藥這類進攻性資產;11月中旬全球第一款基因編輯藥物在英國獲批上市(預計在12月美國FDA也將批准),也成為了醫藥產業的又一項里程碑和產業催化。同時在資金層面,醫藥整體具備資金持續流入的基礎和相應的容量空間。全球資產重新配置的視角下,醫藥成為率先啟動的版塊,且當前行業整體處於底部,在全行業中具有比較優勢。在多重催化、疊加資金面支持和行業間比較優勢下,我們認為醫藥行業β行情特徵明顯,有望展開較大級別行情。可關注恒生滬深港創新藥精選50ETF聯接基金A(014564) C(014565)。
風險提示:文中提及個股不作為推介。購買基金前請認真閱讀基金產品法律文件,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基金可投資港股通標的股票,需承擔港股通機制下因投資環境、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
來源:天弘基金
免責聲明:本文為轉載內容,不代表本刊立場,亦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