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下午,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通過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進入中國。
▎到2024年,該管道的年輸送量有望達到380億立方米。
一直以來,土庫曼是中國最大的天然氣供應方,所以,中俄天然氣管道的貫通會對其造成影響嗎?
2009年,自中亞至中國的天然氣管道建成以來,土庫曼就一直主導著中國的天然氣供應。根據有關統計調查,土庫曼對中國的天然氣出口從2010年的不到40億立方米增加到2018年的超過330億立方米,使土庫曼成為中國最大的天然氣供應方,其中,在2017年,來自土庫曼的天然氣進口量為1932.2萬噸,占同期中國管道天然氣進口總量的84.6%。
儘管土庫曼沒有透露其對華銷售天然氣的收入,但分析人士認為這一價格相當低。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在短期內不會對土庫曼向中國的天然氣出口構成威脅,因為中國對天然氣的需求將保持在較高水平。根據有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的消費量為2800億立方米,預計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5100億立方米。此外,中亞-中國的天然氣管道還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土庫曼仍可以加大向中國的天然氣供應量,預計還可增加約50億立方米。
但是中俄天然氣管道項目削弱了土庫曼在價格談判中本已就脆弱的地位。北京與阿什哈巴德的能源關係本質上是單調的,中國作為唯一買家的地位一直處於主導地位,中國占土庫曼天然氣出口的近80%。隨著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增加,中國對土庫曼天然氣的依賴將減少。
事實上,土庫曼也不是一直被動地處於被主導地位。
今年1月8日,有業內知情人士對媒體表示,土庫曼國家天然氣康采恩(德語Konzern的音譯,原意為多種企業集團)在未提前通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石油)的情況下,突然降低天然氣供應量,導致中石油從該公司進口天然氣減少約3500萬立方米/日。
2018年1月31日,中石油下發文件稱,1月30日,中亞管道來氣從1.2億立方米降至0.7億立方米,同比減少近一半。當時接受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中亞供氣國沒有按照合同約定把應該給中國的天然氣輸送過來,理由包括輸氣設備壞了沒錢修等。
而一位來自三大國有石油公司的知情人士表示,由於中亞供氣國自身用氣量上升,並且希望對輸華天然氣漲價,所以沒有按計劃執行與中石油簽訂的天然氣合同。
面對土庫曼這種「小動作不斷」的供氣波動,中國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三大石油公司儲氣充足,且有新資源源源不斷地到來,可以說有較為充足的資源調控餘地,有準備有能力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
▎如今,雖然阿什哈巴德仍然是中國的主要天然氣供應商,但如果不能建立新的管道,其份額將減少。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的貫通對土庫曼是一個打擊。中亞第四條天然氣管道(D線)原定於2016年完工,但顯然已無限期推遲。 D線將允許再運輸300億立方米。
來源:stanradar新聞網、介面新聞
編譯:肖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3BM9m4BMH2_cNUgC6k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