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高考失利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2024-06-24     洞見

作者:洞見·楓子

高考只是一扇門,並不是路本身。

伴隨著六月的蟬鳴鳥叫,莘莘學子迎來了放榜的時刻。

寒窗十年,一朝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

在網上,就有一個男孩,在查到成績的那刻,失聲痛哭。

550分,比平時少了整整50分!

最差的一次成績留在了高考,男孩一時無法接受,坐在那裡哭了很久很久。

評論區,不少高考生也沉浸在考砸的陰霾中:

「萬念俱灰,不過如此。」

「放眼未來,一片漆黑。」

「最差的一次留在了高考,這輩子都無法釋懷。」

披星戴月十餘載,一番努力終成空,不甘、痛苦、絕望,是難免的。

但一次的高考失利,真的就決定了一生的結局嗎?

知乎高考紀實人物訪談節目《我的高考笑忘書》,就將鏡頭聚焦在了12位同樣高考「失意者」身上。

他們中有差2分沒過一本線的,也有連大專都沒考上的,還有接連復讀4次都落榜的……

他們中有人選擇了復讀,有人選擇了將就讀,也有人告別了校園開始打工。

但他們都從迷茫失敗灰暗裡走出了一條條精彩的路,用一個個峰迴路轉的故事結局,深深地安慰了高考失利生:

分數固已成定局,但改變的只是一段路程,摧毀不了一個人的根基。

只要不放棄,你就能戰勝失敗,重新書寫人生。

01

  • 努力不止,終將到達自己的彼岸。

@仙人球仙女是2014年的高考考生。

從小到大,她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性格安靜,成績優秀。

小升初,她考了全市第十名,拿了當地私立學校的最高獎學金。

之後,一路過關斬將,從三線城市株洲到省會城市,進了當地四大名校,成績最好時是全省第16名。

媽媽形容女兒「承載了老師、家長、同學、朋友、親戚所有的希望」。

然而高考時,她卻考出了最差的成績,520分,距離當年一本線還差2分。

仙人球仙女特別難過,卻還是假裝不在意,洒脫地安慰媽媽,520,這是表白,媽媽我愛你,媽媽卻只覺得諷刺至極。

那段時間,她吃吃睡睡玩玩,沒事人一樣,報志願時,媽媽讓她填家門口的湖南工業大學,她也順從地報了。

但她卻不是擺爛,也不是不在乎,她心裡始終憋著一口氣,宣洩完情緒和壓力後,她又有了一股子拼勁。

大學時,她臥薪嘗膽,埋頭苦讀,努力做到最好。

畢業後,她又繼續深造,考研、考博,一直向上攀爬,重新找回了她閃閃發亮的人生軌跡。

她說:

「高考確實改變了我的人生,讓我從天之驕子變成了一個看上去比較平凡、比較普通的女孩,但是它並不能決定我未來的人生走向。

只要未來努力調整方向,修正軌道,最終還是能實現當初對自己的期待。」

看著發光的女兒,媽媽也對高考有了新的理解:「人生不能因為一次高考失敗就否定孩子。」

是啊,高考不過是「人生一站」,是路口,但不是盡頭。

命運給出的方向,或許會偏離軌道,但只要步履不止,無論有多少條分岔路,終將到達最初的彼岸。

節目《尋人記》中,就有一位嘉賓,在被問及當年的失利,有沒有影響到他後來的出路時,他說:

「走過,錯了,改,再來,永遠能重來。

生命是有take two(再來一次)的,任何事都有take two。不是一件事就能決定一個人,人生不是由一件事主宰的。」

如今56歲的他,經歷過不少挫折,但從未放棄努力,所以過著還不錯的生活:寬敞的房子,體面的工作,還有足以寬慰自己的小愛好。

所以說,世界很大,考場很小。考試是個點,人生是條線。

沒有人會因為一場考試贏得所有,更沒有人因為一次考試輸掉一生。

人生這場馬拉松,比的永遠是持續發力,而不是短暫輸贏。

02

  • 心存希望,未來永遠可期。

因為不想將就,楊有才選擇了另一條更難走的路:復讀。

當時,安徽試行春季高考改革,一年有2次高考,楊有才接連考了5次,最終如願考上心儀的大學。

2000年,他第一次高考時,本科線是476分,他考了468分。

他心有不甘,覺得自己明明學得還可以,很多書他都會背,尤其是物理,從頭到尾他都背得滾瓜爛熟。

他堅信自己值得更好,所以開始了第一次的復讀。

復讀的教室里坐了120多個學生,他的鄰桌都是考了500多分的學霸,是因為志願沒填好才來復讀的。

所以每次答卷子,旁邊的人寫好交卷了,只有他還孤零零地坐在課桌上,奮筆疾書……

用楊有才的話來說就是:周圍都是王者,只有我是個青銅。

他因此患上了考試恐懼症,一旦需要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一件事,就會不由自主地恐慌。

懷著這份恐懼,楊有才不可避免地考砸了第二次高考。

和很多復讀生一樣,楊有才的壓力很大,焦慮、煩躁、緊張、害怕等各種負面情緒,一度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好在,他有父親的支持和理解,有母親的陪伴和安撫,他自己也經常寫日記整理思緒,才逐漸以一種輕鬆的、專注的狀態去學習。

第五次高考時,他考上了重點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的生物科學專業。

現在,楊有才是華東師範大學副教授,致力於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神經學和運動干預研究。

對於高考失利,他說,要相信自己,要心懷希望,你就能羽化成蝶。

是啊,高考,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考試,卻並非一考定終生的戰役。

只要孩子不認輸,不氣餒,就沒有什麼能讓孩子輸。

只要孩子有勇氣,有志氣,他就永遠有翻盤的機會。

俞敏洪談及自己的高考時,也說:

「人的夢想是一步一步實現的,永遠不要失去希望,只要奮鬥下去,終有一天你會收穫成功的喜悅」。

他曾兩次高考,兩次失敗,最終憑著對夢想執著不懈地追求,才在第三次高考時考上北大。

這世界上,總有人一路高歌猛進,順風順水,但也有人大器晚成,以暗淡開場,以璀璨結尾。

所以,千萬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更別被一時的失利打敗。

堅定地為自己再戰,勇敢跨過那些讓人痛苦的失利,傷疤就是勳章。

03

  • 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熱愛才是。

高考是很好的出路,卻不是唯一的出路。

張中臣小時候成績拔尖,但高中時成績卻一落千丈,最後連大學也沒考上。

於是他直接去工廠打工,之後又到北電當保安。

空閒時,他就會在學校蹭課聽,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被電影藝術深深吸引,並確定了一生的熱愛:電影。

於是,他開始瘋狂地汲取一切和電影有關的知識,學習各種理論。

之後,他又學習剪輯,做剪輯助理,在獨立剪了七八部長片之後,他開始著手寫自己的長片電影。

憑藉一腔的熱愛,他不怕苦,不怕累,白天學習,晚上做保安,每天都在精進自己。

最終,他如願成了一個導演,執導作品多次獲獎。

紀錄片中有句話說得特別好:

高考失利,只是說明你失去了一次非常確定的人生機會,但是你擁有了更多探索未知的可能性。

人生那麼長,誰都難免有迷失方向的至暗時刻。

但只要心中有所熱愛,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生活總會迎來豁然開朗的時候。

就像「追風少年」劉屹靖,他從小最大的願望是讀大氣科學專業,畢業後做一名氣象預報員。

但高考失利了,他沒有如願,只考上了一所普通院校。

夢想雖遠了,熱愛卻不會止息。

劉屹靖依然不間斷地學習氣象知識,還經常把一些充滿美學震撼力的氣象拍攝下來。

他拍攝最多的,也最愛的,便是風暴。

每每看著雲牆像漩渦一樣在空中旋轉,風雨如晦,喧囂著似要橫掃大地,他都覺得震撼不已。

大二時,為了更好地追逐風暴,拍攝風暴,他在一番深思熟慮後,主動提出了休學,成為一名全職風暴攝影師。

這4年來,他一共跨越中國13個省份及自治區,追逐風暴近8萬公里,拍攝數五百多場強雷暴天氣。

他的風暴影像作品多次成為SCI期刊封面,他本人也因此受邀在北大等高校作報告,講述追逐風暴的經歷與背後的科學原理。

如今,他的身份也變得多元化——知名風暴攝影師、相關研究人員、科普雜誌供稿人、幾十萬粉絲的氣象科普博主。

所以你看,高考確實很重要,但它或許只是一扇門,並不是路本身。

即使孩子沒能推開門,或者它並沒有給孩子想要的前景,但孩子只要循著熱愛,為熱愛去堅持,詩和遠方都會如期而至。

因為熱愛,可抵漫長歲月,可引心中星光,照亮前行之路。

04

紀錄片第一集結束時,片子向幾位受訪者提出了問題,如果在「高考失利」這四個字後面加上一個標點符號,你會寫什麼?

有人畫了個「X」,它不是指考試中做錯的題,而代表這是兩條交錯的路,條條大路通羅馬!

有人畫了個圈,代表句號,並把它撕碎。意思是,既然已經失利,就讓這件事結束,繼續向前走,書寫下一個篇章...

「高考真的能決定人的一生嗎?」

看到這裡,相信你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人生那麼長,高考再重要,也不過是一場經歷。

一場考試從來不是終點,考試之外還有更廣闊的人生。

我相信,每一段痛苦的歲月,終將會過去。

為人父母,我們要做的,便是無論結果如何,都心平氣和看待那串數字,給予孩子最暖的擁抱和最深的祝福。

孩子要做的,便是始終心懷希望,保有熱愛,努力當下,持續不斷向前走。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願每個孩子都能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2a3c56e99866ea952775cd1d639da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