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還沒讀過《三體》,你可能就錯過了打開視野,讓自身思想煥然一新的機會。
很多人低估了《三體》這部小說的歷史地位,覺得這部小說的文字功底不行,專業詞彙晦澀難懂,存在極高閱讀門檻,因而對《三體》頗有微詞。
但就算《三體》有諸般不足,可你卻必須要承認,《三體》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成功的科幻小說,其重要意義在於:劉慈欣打破了西方文化對科幻題材市場的壟斷,把《三體》這個站在中國視角、中國人價值觀的科幻故事,推向了全世界。
完全可以說,天不生劉慈欣,中國科幻萬古如長夜,劉慈欣用一己之力,為中國打開了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等相關產業的大門。
僅此一點,《三體》和劉慈欣就功不可沒。
日前,根據媒體報道,《三體》電視劇已經成功出海,已確認會在日本、韓國、越南、歐洲等地發行,目前,《三體》劇版已在多個海外平台、海外頻道播映,並收穫高分。
很多人都有疑問,《三體》這部科幻小說的獨創性到底體現在哪裡?《三體》為什麼人人必讀,尤其是咱們中國人呢?
首先,《三體》是中國人自己的科幻小說,全文由中文寫就,正因為沒有中間翻譯,內容就不會有差別或詞不達意的地方。像是日本網友就曾感慨:羨慕中國人,可以讀到原汁原味的中文版《三體》。
其次,《三體》全書擁有大量的硬核科技名詞,簡單如納米、光速,複雜如曲率發動、量子計算、引力波、多維空間等等,完全可以作為一個科技名詞的科普讀物進行閱讀,豐富視野。
第三,《三體》雖然是一部科幻小說,但是真正引人入勝的還是小說本身的情節設定。
歐美的科幻小說,大多只專注於一小部分人,幾個角色,強調個人英雄主義。
然而,《三體》這部小說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汪淼、史強、羅輯等重要角色之外,民眾、群眾也是《三體》不能忽視的重要角色,集體意識走向,直接關係到整本小說的劇情發展。
舉個簡單例子:如果不是民眾選擇了程心擔任新的執劍人,三體人不會如此輕易占領地球;而重要角色羅輯,一開始在民眾心裡,是個只知享樂的渾蛋,接著又變成了神秘主義的神棍,後來又成為拯救人類的救世主,最後又被民眾罵為「獨裁者」。
劉慈欣把人類集體在危機來臨時的掙扎、癲狂、幼稚、單純,描寫的刻骨銘心,因此對於不少人來說,《三體》更是一本可以洞悉災難面前集體意識如何崩壞的社會學讀物。
一本科幻小說,不僅有科技元素,還糅合了社會學、心理學、物理學,如果有人讓我推薦一本必讀書籍,《三體》毫無疑問會獲得我的由衷推薦。
在《三體》電視劇即將完成《三體》第一部小說的情節之時,根據本月初的消息,《三體2:黑暗森林》的電視劇也已開始籌劃,于和偉將繼續扮演史強,預計上映時間是2025年或2026年。在第二部,我們將看到地球太空艦隊與三體水滴的直接對決,這一幕或許是中國電視劇甚至是電影里,第一次出現大規模宇宙空間艦隊,與外星人作戰的場景。
正因如此,如果你《三體》電視劇第一部沒有看過癮,還想了解「古箏行動」之後《三體》第二部、第三部的內容,可以在「咪咕視頻」《三體》播放頁下方「三體宇宙商城」免費領取三體電子書,《三體》故事最宏大的宇宙戰爭場面、二向箔降維打擊、三體人攻占地球的劇情,都在《三體》第二部、第三部之中。
說句實話,《三體》文字的想像力空間要比電視劇更為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