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數據派
來源:THE泰晤士榜單、高績等
今天,備受矚目的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學科排名正式發布,盛況空前。
排名核心亮點
- 在最新的學科排名中,11個學科排名前列的大學呈現出更高的多樣性,尤其是在社會科學、教育學、商業與經濟學領域最為顯著。這一趨勢表明,這些學科領域的研究和發展正在逐漸走向全球化和多元化。
- 東亞國家/地區的高校在關鍵領域的表現持續增強,尤其是中國大陸的高校表現尤其突出。這一現象表明,東亞地區的高等教育正在逐漸走向世界領先地位,特別是在社會科學、教育學和商業與經濟學領域。
- 今年兩所中國高校進入商業與經濟學世界前十: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這兩所高校在商業與經濟學領域的表現一直非常出色,這也再次證明了它們在全球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 美國哈佛大學和史丹福大學位列第一的學科最多——共有3個學科。這兩所頂尖大學在多個學科領域都有著卓越的表現和卓越的學術聲譽,這也再次證明了它們在全球高等教育中的領先地位。
- 在所有的11個學科排名中位居第一的均來自美國和英國的高校。這表明美國和英國的高校在高等教育和研究方面具有非常強的實力和影響力,尤其是在一些關鍵學科領域更是如此。
與往年發布的世界學科排名相比,11個學科排名前列的大學呈現更高的多樣性。這些大學的學科涵蓋了廣泛的領域,包括社會科學、教育學、商業與經濟學等。這些大學不僅在學術領域表現出色,同時也為全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排名標準
作為全球範圍內最具權威性的學科排名之一,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學科排名涵蓋了11個學科領域,包括藝術與人文、商業與經濟學、臨床與健康、計算機科學、教育學、工學、法學、生命科學、理學、心理學和社會科學。這些學科排名表採用了相同的18項表現指標,分為5大一級指標:教學、研究質量、研究環境、國際展望與產業。
在五個新二級指標中,四個包括了關注研究質量的指標和一個專利的指標。這些指標是經過仔細重新校準和權重調整的,以適應各個學科領域的特點。學科排名的方法論旨在提供最全面、最準確的比較數據,以幫助全球範圍內的學生和學者了解各個學科領域的發展狀況和水平。
圖源:泰晤士高等教育
內地高校整體飛速上升,共3個學科位居世界前10
在最新的11個學科排名中,中國內地的高校在這次排名中表現優異。其中,有兩所高校共計三個學科躋身世界前十,這無疑是對中國高等教育水平的肯定。
清華大學在此次排名中獨占鰲頭,有兩個學科位列世界前十,分別是教育學和商業與經濟學。在教育學領域,清華大學憑藉著卓越的教學質量和研究實力,贏得了世界第7名的好成績。同時,商業與經濟學領域也展現出強大的實力,獲得了世界第8名。
緊隨其後的是北京大學,也有商業與經濟學這一學科躋身世界前十,排名第10。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內地高校在商業與經濟學領域的深厚底蘊和紮實基礎。
此外,還有8所高校的37個學科在這次排名中位列世界前50。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各自有10個學科入選,顯示出他們在全球學術評估中的全面而均衡的發展。
上海交通大學有5個學科進入世界前50,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各有4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2個,而北京師範大學和南京大學則各有一個學科入選。這些學校在全球學術評估中都展現出了各自的特色和優勢。中國內地高校在這次11個學科的全球學術評估中表現出色,不僅在數量上有所突破,更在質量上贏得了世界的認可。
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學科排名中,中國內地共有86所高校499個學科上榜。經過對排行榜數據的分析,我們發現中國內地高校的學科實力有了顯著提升,同時也在一些學科領域中展現出了獨特的優勢。
在這次排名中,浙江大學表現最為突出,共有11個學科上榜,成為上榜學科總數最多的內地高校。這些學科涵蓋了工程、計算機科學、生物科學和醫學等多個領域,充分展示了浙江大學在各個方面的強大實力。
緊隨其後的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深圳大學和鄭州大學,它們均有10個學科上榜。這些高校在各自的學科領域中都展現出了卓越的實力和獨特的優勢。例如,北京大學的文科和理科實力均非常突出,清華大學則在工程和計算機科學方面有著很高的水平。
此外,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蘇州大學和南京師範大學也各有9個學科上榜。這些高校在教育界也具有很高的聲譽,其學科實力在國內外均得到了廣泛認可。
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學科排名內地高校上榜學科數排名:
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中國內地高校的學科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不僅體現在上榜學科的數量上,更體現在學科的多樣性和質量上。同時,這也反映出中國高等教育在過去幾年中的快速發展和不斷提升。
然而,我們也要看到,與國際一流高校相比,中國內地高校的學科建設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們需要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和科研水平,以更好地服務於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