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凌雲
閱讀提要
既「放得活」又「管得住」這個命題,像一根扁擔挑起兩個「更好」,一頭挑起更好發揮市場機製作用,一頭挑起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
《決定》提出,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既是「高水平」的基礎支撐,又是「高水平」的具體體現。
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是破解經濟運行「放—亂—收」怪圈循環的現實切口,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尺度,是在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中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有效路徑。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揭示了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要求,明確了進一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方向。
這是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要求
既「放得活」又「管得住」這個命題,像一根扁擔挑起兩個「更好」,一頭挑起更好發揮市場機製作用,一頭挑起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
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是一個新的重大命題。改革開放初期,提出「改革開放搞活」、正確處理計劃和市場的關係;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提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正確處理市場機制和宏觀調控的作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提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正確處理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關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實踐又提出了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如何正確處理市場經濟與宏觀經濟治理的關係問題。既「放得活」又「管得住」,不僅對如何正確處理計劃與市場、市場機制和宏觀調控、市場決定和政府作用三組關係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規定,而且回答了如何正確處理市場經濟與宏觀經濟治理的時代問題。
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命題內含明確的目標指向。「放得活」,就是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管得住」,就是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就是正確處理「放」與「管」的關係,把握好「放」與「管」的領域、方法與力度,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效益最大與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最強、動力最大的有機統一。
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命題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首先,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命題強調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做到兩個「毫不動搖」、兼顧公平與效率,彰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規定性。其次,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強調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放」與「管」、「放活」與「管住」、微觀搞活與宏觀治理、秩序與活力的關係,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性。第三,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命題強調協同推進更好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昭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越性。
這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實踐目標
《決定》提出,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既是「高水平」的基礎支撐,又是「高水平」的具體體現;既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又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實踐目標。
從歷史看,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是破解經濟運行「放—亂—收」怪圈循環的現實切口。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時期,這種循環存在的體制基礎主要是中央與地方責權利不對等,中央缺乏對地方的有效激勵和約束。改革開放以來,「雙軌制」、國有企業預算軟約束、央地權責與事權不對等等體制問題,構成不同階段「放—亂—收」怪圈循環的體制基礎。不同體制條件下存在的「放—亂—收」怪圈循環,都有一個共同的直接原因,即一些部門和領域在工作方法上缺乏對「放」與「管」、「放活」與「管好」「管住」的整體謀劃和一體統籌。提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有利於將「放」「管」有效結合起來,增強「放活」的效果,兜好「管住」的底線。
從改革看,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尺度。改革開放的重要目的,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必須以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為實踐尺度。既「放得活」又「管得住」,靠工作方法和藝術,但更重要的是靠制度體系。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基於制度的治理才是真正有效的治理。成熟鞏固的制度體系,為「放活」與「管好」提供製度保障,同時為經濟活動主體提供穩定預期。全面深化改革以制度建設為主線,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對制度體系建設提出新的要求。《決定》圍繞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堅持致力於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等方面部署的一系列重大制度建設舉措,特別是完善產權制度、完善市場准入制度等,正是基於既「放得活」又「管得住」這一實踐尺度作出的制度安排。
從現實看,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是在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中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有效路徑。「放活」與「管住」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政府作用和市場作用是相互依存的並行過程。離開涵蓋各個方面的整體性宏觀經濟治理體系,離開市場主體的積極配合和響應,實施單向的宏觀調控或單向的「放管服」,難以真正有效發揮政府作用,難以實現「放活」與「管住」的有機統一。《決定》明確提出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推進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圍繞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作出部署。其中的一些重大舉措,例如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機制,健全有利於高質量發展、社會公平、市場統一的稅收制度,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等,將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為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提供製度框架和有效路徑。
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的重大創新
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是一個應然命題,伴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將成為一個現實過程。這一命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的重大創新。
從理論上看,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命題揭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特徵,拓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體系,奠定了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的理論基礎,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特別是其中的市場機制理論、市場體系理論、宏觀調控理論和宏觀經濟治理理論,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理論基礎。
從實踐上看,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命題有利於有效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此外,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如何協調「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協同增強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統籌提升效率與公平,不僅是當代中國的時代問題,也是世界市場經濟實踐中面臨的共同難題。圍繞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探索與實踐成就,將構成中國對人類市場經濟文明的新貢獻。
(作者為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