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身邊幾乎沒有169或179cm的朋友?

2022-07-19     壹讀

原標題:為什麼你身邊幾乎沒有169或179cm的朋友?

朋友,你身邊有169cm或179cm的朋友嗎?

如果你身邊沒有這兩款身高就對了,因為對男生而言,回答身高問題時大部分遵循如下邏輯:

175cm~179cm的男生:我180cm

170cm~174cm的男生:我175cm

169cm~165cm的男生:我170cm

164cm的男生:差不多……170cm吧

163cm的男生:你什麼意思啊?

162cm的男生:你TM 什麼意思啊?

對女生而言,針對身高問題的回答邏輯略有不同:

165cm~175cm的女生:我168cm

為什麼男女對報身高這件事都這麼不老實?

男性為啥必須高?

於進化心理學作祟人類都對高個男性有著不可言喻的崇拜,因為在約20萬年的人類發展史中,大部分解決問題的方式是武力。

自然界有個鐵律——高大的動物打架更容易贏。男性的高大亦有此功效,在女性選伴侶、其他男性找隊友的競爭中都更受青睞。

有學者對1985-2000年女性在《中國婦女》雜誌上刊登的徵婚啟事進行了統計,按照每5年抽取1年為取樣原則,一共獲得了131份女性徵婚啟事樣本。數據發現,從1985年-2000年,男人的身高一直都是女人擇偶的一項標準,而且排名不低,1996年之前一直都排在前三位。

國外也有對身高與擇偶關係的相同研究。2008年,一項對英國倫敦901人的研究發現,女性希望男伴比自己高,且男伴的理想身高最好是179.75 cm,這個數字比男性的平均身高175cm高。

美國萊斯大學和北德克薩斯州大學一項對身高與愛情相關度的調查顯示,在參與調查的455位男性和470位女性的雅虎個人交友廣告中,48.9%將近一半的女生都只想和比自己高的男生約會。

高個男性除了在吸引異性方面占盡優勢,在不用肉搏、打獵的今天,依舊成為職場人尋覓合作夥伴的最佳選擇。

有研究認為高個子男性在事業上更可能取得成功。研究報告表明,兩個具有相同教育程度的男性,高個男性的事業發展比矮個男性更順利,可能被賦予更多的管理責任。還有其他研究指出,身高每高出一英寸,年收入有望高出976美元。

然而高個子在女性身上則呈現出追求中庸的現象。

女生的168cm情結

先從盤兒靚條兒順的女明星開始,很多女明星的官方身高都是168cm

百度搜索168cm女星,足足有193頁之多

由於眾多女明星們紛紛加入「1米68俱樂部」,坐實了「168cm是女神身高」的說法。

舉幾個大家比較熟悉的例子:

林允兒給出的官方身高是168cm;頂流女明星迪麗熱巴,百度百科給出的官方身高168cm;Angelababy雖在百度百科上沒有身高信息,但她曾說過自己身高「只是168cm」。

這些美女明星們明明身高參差不齊,為什麼要統一「官方身高」?還都是168cm?

與身高越高越好的男性不同,女性需要拿捏「高得剛剛好」的微妙程度。這個程度剛好是168cm。

有國內學者研究發現:女性身高為167.4cm時,最容易進入婚姻。

我國婚姻市場中也存在「女性身高優勢」(身高較高的個體更可能進入婚姻),但身高的作用存在非線性:身高較高總體上有助於降低大齡未婚的可能性,但兩者之間呈現「倒U型」。尤其對於女性而言,身高過高會削弱身高帶來的好處,增加大齡未婚的機率。

男性最優的身高為179.2cm,女性最優的身高為167.4cm

女性身高超過167.5cm,除了容易大齡未婚,還容易匹配到教育程度堪憂的配偶。

研究發現,相對於同樣身高的丈夫,妻子身高每增加10公分,丈夫受教育年限增加0.40年;相對於同樣身高的妻子,丈夫身高每增加10公分,妻子受教育年限增加0.62年。

但女性身高過高,超過 167.5 公分後,開始對匹配到的配偶教育程度具有負面作用;而男性則不存在這一狀況。

該研究僅討論「女性身高與婚戀」的相關關係,存在很大局限。但該研究結論呈現的女性身高偏好和人們的經驗認知基本一致。

有網友在豆瓣發起過投票,邀請女性網友評選自己最嚮往的身高。投票結果顯示,168cm力壓各種身高,以最高票當選女性最理想身高。

圖源:豆瓣截圖 ID野花集

矮個別急

擁有女神身高的法國軍事家、政治家拿破崙,並沒有因為矮,影響仕途和愛情。還坦誠道:

我承認我很矮。

我承認我很矮。

同時拒絕並動用武力實力婉謝一切對自己身高的嘲笑:

但如果你以此嘲笑我,我就砍掉你的腦袋,來縮短我們之間的差距。

但如果你以此嘲笑我,我就砍掉你的腦袋,來縮短我們之間的差距。

心理學家阿德勒把拿破崙這句話里展現的心理稱為「拿破崙情結」,專門指身材矮小給人帶來的自卑。這種自卑感,會讓他們產生一系列的報復反應,拿破崙同志選擇的方式是訴諸暴力。

現代法治社會,用暴力解決身高帶來的自卑感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只能努力向上,讓自己變得足夠優秀來彌補身高缺陷這樣子。

王祖藍身高163cm,娶到了175cm的李亞男

有研究認為,擇偶的本質是一種資源互換。身高只是眾多資源砝碼中的一個,擇偶還有其他砝碼:

外在形象:身高、身材、顏值等;

內在:個性、脾氣、興趣愛好等;

經濟基礎:房、車、職業、家庭經濟實力等;

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學歷等。

外在形象:身高、身材、顏值等;

內在:個性、脾氣、興趣愛好等;

經濟基礎:房、車、職業、家庭經濟實力等;

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學歷等。

每個人的擇偶,大致都是這些要素的博弈。當這些因素讓擇偶天平達到平衡時,兩人就成了。身高,並不是唯一且決定性的因素。

如今,身高在擇偶中也變得越來越不重要。

對刊登在《現代快報》1986-2010年的6612份徵婚廣告的分析顯示,男性身高對女性有吸引力,但吸引力有限且在下降。1986-1992年,41.2%將近一半的徵婚廣告都提到了身高,而在2000-2010期間,比例降到了27.3%。

如今已經2021年,距離上面研究的最終日期已經過去了十年。最新風行的擇偶打油詩是——

身高誠可貴 ,顏值價更高。若為______故,二者皆可拋。

身高誠可貴 ,顏值價更高。若為______故,二者皆可拋。

參考文獻:

[1]張新輝,李建新.個體外在特徵對婚姻的影響——以身高為例[J].蘭州學刊,2021(09):135-150.

[2]楊小莉,劉瀟肖,白寶玉.身高的心理效應及其內在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17,25(05):857-865.

[3]黃滕,金雪軍.吉利數字偏好、尾數定價與價格粘性——來自網際網路的證據[J].財貿經濟,2014(12):121-132.

[4]女青年擇偶觀的歷史演變——擇偶因素的博弈,范加珍,南方論刊。2018 年第 4 期

[5]二十五年的嬗變(1986—2010)——對 6612 則徵婚廣告的內容分析,董金權、姚 成,中國青年研究2011年2月

[6]十五年來中國女性擇偶標準的變化錢銘怡 ,王易平 、章曉雲 、朱松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40卷第5期, 2003 年9 月

點擊圖片閱讀 | 你吃的小魚乾,是足療店退休的小魚嗎?

點擊圖片閱讀 | 幾百塊錢的刀不能拍蒜,是在「裝蒜」嗎?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0c533055f16d84f25780935f6a9cb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