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渲染「中國在北太平洋增加存在」

2024-09-30   環球時報新媒體

本報記者 郭媛丹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海警」29日消息,日前,中俄海警艦艇編隊在北太平洋公海執行聯演聯巡任務。面對中國近段時間在北太平洋的活動,美媒稱「中國在美國家門口增加存在感」,美海警還表示「將用存在對付存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專家認為,西方媒體歪曲解讀中國海警正常巡邏執法活動,目的是渲染「中國威脅論」。

「中國海警」消息顯示,編隊依法對作業船隻進行檢查,積極維護北太平洋公海漁業生產秩序。其間,編隊還進行了聯合搜救、聯合損管救生、聯合搜索違法船隻等演練,展示了雙方高效協同配合能力。官方消息顯示,此次中俄海警艦艇編隊由中國海警梅山艦、秀山艦與俄羅斯海警「堪察加彼得羅巴浦洛夫斯克」號、「堪察加」號巡邏艦組成,這是中俄海警首次赴北太平洋聯合巡邏。

中國在北太平洋的行動受到美媒密切關注。美國《新聞周刊》27日稱:「中國增加了在美國家門口的存在。」報道提到的「證據」之一是中國海警開展北太平洋公海漁業執法巡航,而北太平洋與美國阿拉斯加海岸相連。《新聞周刊》稱,其根據全球漁業觀察網站提供的數據並追蹤自2022年以來中國海警船在北太平洋巡邏的情況,發現「中國海警船大部分時間在北太平洋西部海域巡邏,去年中國海警船曾接近阿留申群島西南海域」。美國海岸警衛隊對《新聞周刊》表示,中國海警船定期在北極地區、白令海等巡邏,而「當戰略競爭對手在美國水域及其周圍活動時,海岸警衛隊會以同樣的方式應對」。

《新聞周刊》援引中國媒體的報道稱,自《北太平洋公海漁業資源養護和管理公約》於2015年生效以來,中國一直在部署海警船。該公約適用於該地區國家管轄範圍以外的地區,旨在確保漁業資源的長期養護和可持續利用。

「中國海警船持續巡邏,與此同時,北京加強了在北太平洋的存在,在包括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附近和白令海部署軍艦和轟炸機,有時還與俄羅斯聯合進行巡邏。」《新聞周刊》稱。

27日,路透社援引美國海岸警衛隊太平洋地區司令廷森的話報道說:「美國海岸警衛隊正在關注中俄海軍增加在阿拉斯加和北太平洋周邊的活動。」「我們所做的就是用存在對付存在。他們在哪裡出現,我們就一定讓他們知道,我們也在那裡。雙方有溝通。他們有時通知我們:只是路過,很快就離開我們的專屬經濟區。有時我們會進行監視、跟蹤。」廷森還稱,美國海岸警衛隊與美國軍方和加拿大交換信息,「迄今為止與俄羅斯或中國的接觸都是專業的」。

《新聞周刊》援引專家分析稱,中國海警局已在太平洋北部、中部和西部多個漁區登記開展行動,「這可能會引起其他國家的擔憂」,因為中國有權在公海登上外國漁船。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問題專家卓華29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媒顯然也注意到,中國海警在公海的巡邏執法活動從法理上符合國際法,在實踐中是在多邊機制框架下開展的,執法操作符合國際準則和規則,而且這項活動開展多年,與美國也有過實質合作。美媒稱,2016年,中國海警與美國海警曾聯合部署艦艇打擊北太平洋非法捕魚活動。

「即便如此,西方媒體依舊刻意透過『濾鏡』試圖歪曲解讀中國海警正常的民事巡邏執法活動,誘導輿論受眾聯想中國對美軍事威脅。」卓華認為,所謂「擔憂」是一種錯誤的安全「共情」,建立在美國的經驗基礎之上。事實上,中國海警在多邊機制下與其他國家開展聯合巡邏執法,是中國履行大國國際責任提供國際公域安全的體現,聯合巡邏有助於實際提升聯合執法協同行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