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保健,首先要注重防寒保暖,但是僅僅做到這些可能還有不足。比如有一種反季節的致病因素,它對身體的傷害比其他季節更大,容易讓很多疾病在冬季突然發作或加重。
如果說寒邪是冬天裡的應季致病因,那麼濕邪就是冬天裡的反季節致病因。很多人都以為濕邪只在夏天出現,其實濕邪在冬天也常常出現。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邪與寒邪一旦狼狽為奸,就會損傷我們的心、脾、肺。
1,寒濕傷心
寒濕傷心時,容易有胸背疼痛、畏寒肢冷、焦慮煩躁、失眠健忘、頭暈耳鳴等症狀。
【赤豆飲】準備赤小豆5~10克、紅茶適量,用80℃的水把赤小豆沖泡10分鐘,之後放入紅茶,再泡10分鐘飲用。
赤小豆性微寒,具有祛寒、除濕、利水的功效,它富含維生素A,能提高免疫力;紅茶則可以溫陽散寒。兩者搭配可以驅寒護心。
2,寒濕傷脾
寒濕傷脾時,容易出現打嗝、納呆、反酸、胃痛、便秘、脹氣等症狀,此時要活用三碗湯。
01 二陳湯
材料包括陳皮、制半夏、茯苓和甘草,能行氣化痰、健脾祛濕。
02 理氣湯
所用藥材有香附、大腹皮、萊菔子和甘草,有助於抑制寒邪和濕邪導致的各種氣虛病症。
03 理中湯
要用到人參、甘草、炒白朮和乾薑,能補氣昇陽、散寒解表。
3,寒濕傷肺
寒濕傷肺時,容易導致咳嗽痰多、氣虛無力,誘發鼻炎、咽炎、哮喘、支氣管炎等疾病。如果不改善,還可能反覆發作。
此時可以用麻黃、桂枝、芍藥、五味子、乾薑、細辛、半夏、甘草等搭配成方,有祛寒祛濕、止咳化痰的功效。但具體用法還需諮詢醫師。
今日小結
濕氣在冬季很容易和寒邪「狼狽為奸」,對健康的危害是雙倍的。所以我們要在驅寒保暖的同時,也要注意祛濕補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_eZ6Nm8BMH2_cNUge1U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