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趙玉舫
從歷史上看,蒙古族的祖先曾在森林中遊獵,當時他們的食譜以野獸肉、野果、野菜和用馴鹿奶做的奶食品以及少量的糧食為主。由於不一定每天能夠打到動物,因此還要用野果子、菌類植物和野草樹葉充飢,但是肉類在遊獵的蒙古人中是十分受歡迎的。後來,蒙古人逐漸向草原遊牧生活和生產方式轉變。隨著生產條件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蒙古人的飲食文化也逐漸豐滿起來。說到蒙古大餐,我想你馬上就會說出烤全羊,但除此之外呢?下面就讓我說說這些或知道或不知道的蒙古美食。
羊三樣
割下的百折再與花肚分離,單獨褪凈,颳去上面的毛,露出潔白鮮嫩的肉壁,把餡子一個褶子一個褶子地抹進去,從兩頭把口子紮上就可以下鍋煮了。煮熟時體積略見縮小。一隻大綿羊的脾跟餡子煮出來能有一碗,可供一人飽食。據說羊三樣的營養價值很高,老人和病人吃了能補身體。在牧區也視為稀物。
灌小腸
灌腸的工作一般都在現殺的羊皮上進行。因為羊皮光滑,腸子不易弄斷。多數需二人合作灌滿以後,一人不斷用力擠壓,水就流入小腸。從羊腔中舀在盆里的羊血,一般正好灌滿它自己的腸肚。灌腸時,先用手把凝結的血塊攥碎,攪進養面或白面,加入切碎的漫肚油、鹽、調料、蔥蒜等物。
凍肚
在褪過的瘤胃(大肚子)里,裝入心、肝、肺、 腰子(腎)、洗涮的小腸,吊起來凍作一塊。吃時化開放入水中,在鍋里與鹽面、調料共煮。由於凍肚能保鮮,吃起來往往鮮美如初。
整羊
按照蒙古族的傳統習慣,在宴席上擺整羊也有講究,不能隨意擺放。當整羊端上來時,先由長輩致祝詞,再從羊頭、胸椎和四肢等各個部位象徵性地割下少許肉塊,作為「德吉」(蒙古語,意思是神聖的首份)盛於斟滿酒的酒杯中,拿到屋外,邊說敬獻「德吉」邊拋向空中。這時,在屋裡的人們也同聲說「願吉祥與繁榮共存」。再把四根大肋和肩胛、胸椎等分出來給主人留下,這叫主人的口福。一位長者先把羊頭放到一邊,說一聲「大家用膳」, 於是在座的所有賓客,就可以按自己的所好,自由地享用了。整羊宴的由來歷史悠久,是款 待賓客的最為隆重的禮儀。它是祭祀的主要供品,也是喜慶大典、禮尚往來、佳節良辰時必不可少的首要食品。
來源:內蒙古文化和旅遊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__cKm24BMH2_cNUgeV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