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如自行操作,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自負。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關注微信公眾號:舵海宏盤(y691893),訂閱最新的牛股熱點和更多的操作策略!
2015年以來,中國A股市場高速發展,表現為,個人投資者數量大幅增加,機構投資者數量和規模增長迅猛,滬深兩市上市公司數量高速增長,滬深兩市市值大幅增加,IPO數量全球第一,市值規模全球第二,融資,再融資金額每年一兩萬億,上市公司資產重組併購活動非常活躍,資本造富神話不斷上演,每年造就數以萬計的億萬富翁。與此相反的是,2015年以來,A股市場屢屢暴跌,中小投資者屢屢被收割,損失慘重。
A股市場中小投資者越被保護越虧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國股票市場高速擴容,IPO的大量發行,大量的企業資產重組,併購,借殼上市,大規模的資產證券化,給市場輸送了大量的資產泡沫和估值泡沫,這給中小投資者帶來了極大的交易風險。大量的上市公司瘋狂的融資,再融資,這給市場的流動性帶來了較大的衝擊。巨額的IPO解禁,再融資增發解禁,重組增發股解禁,帶來的減持套現,最後都由中小投資者買單。另外,很多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財務造假,管理層往往罰款了之,股價暴跌,股民損失慘重。
無論是股票市場的高速擴容,IPO的批量發行,瘋狂的融資,再融資,還是巨額的解禁,減持套現,上市公司的違法違規,都是中小投資者大面積虧損的主要原因。當然,股民缺乏風險意識,熱衷於跟風,投機炒作也是其自身虧損的原因。但是,事實上,市場投機炒作,有很大的原因都是券商,分析師,機構主導的。
最近,很多媒體,專家提出什麼A股市場去散戶化的謬論,似乎已經完全把散戶推向了市場的對立面。將A股的高換手,投機炒作,高估值,泡沫,暴漲暴跌等原因完全扣在股民頭上。這是多麼荒謬的!在A股市場上,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都喜歡投機炒作,不僅僅是散戶。在過去幾年裡,哪個機構是純粹的價值投資?哪個機構沒有投機炒作?2015年,那些百元股,哪個不是機構炒作起來的?只是到了市場低迷的時候,機構才轉向低估值,低風險的大盤股,藍籌股,抱團取暖,推升股價,維持市值。
長期以來,我們的管理層總是在強調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事實上,無論是市場環境,還是市場制度,更偏向於機構,機構投資者和上市公司,散戶在市場中處於極度的弱勢,而這種弱勢地位,使得散戶往往成為市場的犧牲品,成為被收割的對象。
為什麼炒股的人不被社會認同?
在我做投資的初期,我都不敢告訴別人我是做投資的,甚至連家裡人都不知道我是幹嘛的。
因為你說你在搞投資,他們就會認為你是炒股的,是不務正業,你好吃懶做,不願意去上班,就躲在家裡炒股,典型的社會失敗者。投資?不要搞笑了,投資那是馬雲,王健林他們乾的事,你這幾萬塊錢也能算投資?
直到現在,我周圍的很多朋友鄰居都不知道我是幹什麼職業的,他們看到我大部分時間呆在家裡看書喝茶,會覺得好奇,偶爾也會問一下,我就說是做網際網路的。
為什麼說自己是做網際網路的呢?幾年前我可不敢這麼說,因為那時候大家覺得網際網路也是個不務正業的事情,隨著這幾年網際網路的盛行,老百姓都知道這是個很歷害的東西,馬雲,馬化騰都成首富了,能不厲害嗎?你說你是做網際網路的,他們就會覺得你很厲害,而且不會多問,因為網際網路這東西他們懂的不多,如果接著問,只會顯示出他們的無知。
在美國,投資=華爾街=社會精英,在中國,投資=炒股=不務正業,社會認可度是很低的。
這就讓很多做投資的人覺得自己被社會邊緣化了,沒有圈子,沒有朋友,連別人問你是做什麼的你都不敢說。我認識很多在股市資產千萬以上的人,他們還要去做一份月薪幾千元的工作,除了覺得財務上更有保障之外,我想,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要找到社會的認同感,人是群居動物,只有和大部分人保持一致,才有安全感。
所以投資做的好的人大部分都是孤標傲世,遺世獨立的性格,對待世界,他們保持冷眼旁觀,獨立思考,對待生活,他們充滿熱情又與眾人保持距離,對待朋友,他們寧缺毋濫,有幾個知心好友能一起賞菊品茶足矣。
但是做短線炒作的人很難達到這個狀態,投機的人更容易迷失自我,他們每天沉迷在股價的起伏搏殺之中,心態紊亂,更加得不到周圍人的認同,所以他們總想著馬上賺一大筆錢,這樣才能找到成就感,找到自我認同感,也能得到別人的認同,所以他們一夜暴富的心理會更強。如果時間一長,還沒賺到錢,就會懷疑人生,覺得自己在做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確實沒有意義,對於投機的人來說,你十年後和十年前基本沒什麼區別。
「三線合一」的使用技巧:
「三線合一」,顧名思義,所謂「三線」是指5日、10日、20日均線的整合體,「合一」的意思是三條均線出現粘合,抱團的走勢,對於個股的買賣點把握來說,借鑑意義還是挺大的。
5日、10日、20日三條均線走在一起,必定經過長期的一個盤整時間,當3條均線形成粘合之後,其實是沒有什麼操作的意義,因為平盤的走勢,波動幅度不大,整體的短線操作空間有限,並且後市是選擇向上還是向下,是無從知曉的。
我們投資股市不應盲目的去猜測股市下一步怎麼走,而是等待股市方向選擇完畢之後,我們再做具體的操作。
三線合一買入法:
1.三線向上交叉的時候,就預示著一波上升行情的啟動,可以在5日線附近低買
2.當一根陽線突破了3條膠著的均線,出現芙蓉出水的走勢,是非常好的進場良機。
3.三線合一死叉賣出法:
相對於買入,賣出並不會太精準,通常該形態的出現,股價已經跌了一段時間了,這樣的話,賣出的節點不可能是最高位置的附近,但是其賣出信號是非常有借鑑意義的,一旦出現高位死叉,應及時做好止盈止損。
實戰案例回顧:
要知道炒股過程中,如果單單只運用一項指標是很難得到相應的回報的,同樣三線合一買賣點的把握也是需要借鑑其他的指標形態的:
1.在採用三線合一指標做買賣點把握時,不妨關注下均量線,MACD線是否有金叉出現,所謂「量」「價」「時」「空」這四大要素出現三個買入信號,都能極大的提高買入的準確性。
2.三線合一的買賣點把控,也分趨勢,比如上升趨勢,下降趨勢,橫盤趨勢,區分上升還是下降趨勢,可用股價的上升幅度以及5日線是上穿或者下穿10日和20日線的一個形態來判斷,如果股價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跌幅達到35%以上,5日線上穿,這個時候是典型的做多形態。反之如果下穿,則是做空。
橫盤行情是最難把控的,有很多朋友被套就是在這裡,其實橫盤是完全沒有什麼操作的意義的,因為股價在橫盤期間波動有限,短線難以獲利,並且後市並不知是漲還是跌,如果跌了,那麼後市面臨的就是漫漫無期的解套路。
如何判斷是不是橫盤的走勢,其實很簡單,如果前期上升或下降的幅度沒有超過10%,那就按照橫盤來看待就可以了。
最後需要強調一點,在除權日出現了三線合一的形態,不要盲目行動,應該等待覆權之後觀察具體形態,再做具體的操作。
贏在等待,輸在猶豫
人貴自知、自知者明。
雖然市場機會無限,但是屬於你的機會有限,你所能把握的機會更少。每一個人都有優劣勢,客觀認識自己、主觀分析自己,才能明白自己的定位。在屬於自己的機會出現之前,會抱著平和的心態耐心等待,對屬於別人的機會持欣賞的態度。
自知者還明白沒有「完美的交易」,以前沒有,以後也不會有,從來不會對錯過低價買進而後悔,也不會為沒有實現利潤最大化而煩惱。 股票完整操盤的流程:「等待買進——買進——等待賣出——賣出——等待再次買進」。在你徹底退出市場之前,永遠在這個流程里循環往復。
誠然,買進是操盤成功的前提條件,好的買點可以讓你站居一個好位置,進可攻退可守,對其後持股提供強大的心理支持與迴旋餘地。
賣出是對買進獲利的了結或買進虧錢的止損,這一點在特定情況下比買進更重要,嫻熟的操作賣點的把握,可以有效克服人性中固有的弱點,它能讓股票操盤手在行情趨勢見好時大膽擴大利潤,而在不利情況下全身而退保存實力。
股諺云:會買的是徙弟、會賣的是師傅,說的就是師傅能夠比徙弟更了解人性弱點,而且能夠控制人性中一些難以根除的弱點。但是這兩點對股票操盤手來說還不是最重要的,操盤最重要的技巧是善於等待!
為了說明等待於股票操盤手的重要性,可以回顧完整操盤的流程:「等待買進——買進——等待賣出——賣出——等待再次買進」。
在你徹底退出市場之前,永遠在這個流程里循環往復。從時間方面來說,買進或賣出是一個點,等待則是一條線、一個過程。買賣動作所花的時間在一年內累積不會超過1%,其它時間都是處於等待過程之中,僅此而言,等待是股票操盤手最重要的技能。
作為一項技能,等待不是無事可做,不是猶豫不決,不是前怕狼後怕虎而裹足不前。
等待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綜合素質,這項技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股票操盤手的買進技巧和賣出技巧,更重要的是它體現了操盤手心理素質的高低。證券市場說到底是人和人的博弈,各類群體的客觀優劣勢對博弈結果有較大影響,但對博弈結果起決定性影響的因素是各類群體的心理素質!
在培養買賣技能的同時,也是對等待機會和心態的磨練,重要的是要意識到!善於等待的人必善於買賣,善於買賣不一定善於等待。
等待的最終目的是行動,證券市場中的行動體現為買賣。提高買賣技能的方法除了學習操作技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對以往的實際操作進行分析。找出操作中的不足或缺陷,特別是具有共性的問題。
找到它、解決它,經過如此不斷地循環,買賣技能就會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當你的買賣技能達到一定層次之後,應該買賣時動作迅速,買賣時機未到需要等待時,你會更有信心、更有耐心。武俠小說對武林高手的描述一般是:見血封喉、一擊不中全身而退。
兵法有云: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
雖然並一定要成為所謂的高手,但是這個道理一定要深刻領悟!學習等待、善於等待!
實戰選漲停牛股策略,個股具體每日操作策略,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舵海宏盤(ID:y691893),最新股票情報和經驗技巧,獲取更多莊家主力戰法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