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如今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十分重視,因為家長認識到了教育對於孩子將來發展的重要影響。但是如果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要求僅僅只停留在學習成績上,那是遠遠不夠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真正意義上優秀的孩子,應該是有素質有教養的,只有這樣的孩子才能受到別人的喜愛,以後長大也會有出息。
最近在家長群聽一位家長說起這樣的事,一家人正圍坐一桌吃午飯,兩個男孩里哥哥一直跟著爸爸媽媽生活,家教嚴格,而弟弟在爺爺奶奶家生活,平時老人很寵孩子。
家裡平時都是由奶奶做飯,因為父母要忙工作。剛開飯沒多久,兩個孩子中的弟弟就說話了,聲音很大地說「不喜歡奶奶做的菜」,聽著這樣的話,奶奶也沒有生氣,畢竟是自己的孫子,說也就說了。
但是這還不算完,弟弟說完之後還一個勁的拉坐在旁邊的媽媽,跟媽媽一直念叨「奶奶做飯不好吃,媽媽做的才厲害,我好久沒吃你做的菜了!」還把吃過的菜放回盤子裡,更不理會掉得滿桌子都是的米粒,這個時候的奶奶已經有些不開心了,但是也沒多說什麼。
看著奶奶不開心,哥哥本來在一旁安安靜靜吃著飯,實在忍不住發話了:「你不愛吃就少吃點,奶奶給我們做飯這麼辛苦,你不懂感謝還挑三揀四。」說罷,哥哥用紙把弟弟桌邊灑落的米粒擦掉,說:「這些都是辛辛苦苦種的,是爸爸媽媽花錢買的,也是奶奶認真做的,都被你這樣糟蹋了,趕緊道歉!」
弟弟一聽本來還有些不服氣,回頭一看,爸爸對哥哥露出了讚許的神情,說:「哥哥說得對,你看哥哥平時在家吃飯都是乾乾淨淨的,你也多學學。」弟弟聽了,只好乖乖向奶奶道歉,發誓再也不會浪費糧食,不尊重他人了。
看到這一幕讓人不禁感嘆,一張飯桌上,兩個孩子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其實不難看出,哥哥在家裡家教一般比較嚴格,不僅吃飯乾淨,還安安靜靜的,而弟弟在爺爺奶奶家住多了,有些被寵壞了。
孩子的教養,是由家長的品行高度來決定的。
孩子的品行教養,離不開父母的榜樣
1.家長不要溺愛孩子
有些家長平時對於孩子都是有求必應,對孩子的溺愛多於管教,所以很多孩子都養成了自私自利,任性頑皮的壞習慣,有時候孩子在外犯了錯,家長也多用「他還小」來當藉口,不願意嚴加責罰,這樣孩子又怎能形成良好的品行教養呢?
2.家長要以身作則
人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因為小孩子從出生以後,就如同一張白紙,而父母則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父母的言行舉止就像是畫筆一樣,會給孩子的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要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素質,孝順老人,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否則的話,孩子就會學習父母不好的地方,比如不講禮貌,不孝敬老人,對別人不夠友善等等,這些都是沒有素質和沒有家教的體現。
家長養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家長不單單是要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還要操心孩子的教育問題,這就需要家長投入足夠的耐心和精力。只有用心培養出來的孩子,才能夠成長為真正優秀的人,當然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以身作則。
各位家長覺得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要注意什麼?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