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終點的探親之旅,記西伯利亞1812航班黑海上空被飛彈擊落事件

2019-09-22     顧氏造船廠廠長

2001年10月4日莫斯科時間中午12點整,俄羅斯西伯利亞航空公司航班號為1812的圖—154M客機,從以色列特拉維夫的本·古里安國際機場起飛,朝著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州托爾馬切沃機場飛去,這架圖—154M客機的機身編號為RA-85693,機上載有66名乘客、5名機組成員和7名乘務組成員,一共78人,機上的乘客多是從俄羅斯移民到以色列的猶太人,他們是搭乘1812號航班去俄羅斯「老家」探親的。在他們滿懷喜悅的登上飛機的那一刻,也許沒人回想到:他們這次衣錦榮歸的探親之旅將不會是新西伯利亞州托爾馬切沃機場,而是黑海的海底。

西伯利亞航空公司RA-85693號圖154M型客機生前遺照

然而莫斯科時間13:45,飛行在黑海上空的1812號航班突然從雷達螢幕上消失了,與俄羅斯索契的地面控制中心也失去了聯繫,以色列的航空管制中心也沒有發現這架飛機消失前有任何異常報告,其消失前的高度為9000米到11000米。不久後,一名在附近空域飛行的亞美利亞安-24運輸機的飛行員稱,他在黑海上空6300米的高度飛行時看到一架飛機在約1萬米的高空發生了爆炸,隨後墜入了海中。接到報告後俄羅斯緊急情況部門迅速派出了飛機和船隻前往事發海域,發現海面散落著大量飛機殘骸,這架飛機正是之前消失的1812號航班,機上的78人已經全部遇難。

本廠長繪製的西伯利亞航空公司1812航班RA-85693號圖154M型客機二視圖

這架圖-154M客機墜毀的地點位於於黑海度假勝地索契西南190公里,土耳其北部沿海城鎮法特薩140公里,烏克蘭費奧多西亞東南東350公里附近,飛機墜落處的海水至少有900米深,這種深度使救援工作極難進行。因此調查工作進行的非常艱苦。

本廠長繪製的西伯利亞航空公司1812航班RA-85693號機右舷前部細節

本廠長繪製的西伯利亞航空公司1812航班RA-85693號機右舷後部細節

本廠長繪製的西伯利亞航空公司1812航班RA-85693號機左舷後部細節

本廠長繪製的西伯利亞航空公司1812航班RA-85693號機左舷中部細節

一般情況下客機發生嚴重機械故障最多是解體,但目擊者看到這架飛機墜毀前發生了劇烈爆炸,而且墜落海面時又發生了一次爆炸,十分不符合常理,聯繫到一個月前剛剛發生在美國的911事件,俄安全部門最初以為是一次恐怖襲擊,但一方面飛機是從以色列機場起飛的,眾所周知,拜巴勒斯坦「肉彈」所賜,以色列機場的安檢嚴格程度堪稱全世界之最,「911」事件之後以色列又再次強化了安檢,另外俄方經過仔細調查後也排除了這種可能。半個月後,調查人員根據在機體殘骸和遇難者遺體中發現的大量7至8mm直徑金屬球,這種金屬球正好符合S-200飛彈戰鬥部內的鋼珠的直徑數值。一個驚人的事實正在逐步浮出水面,這架客機很可能是被飛彈擊毀的。

1812號航班墜毀前2分鐘,烏克蘭防空部隊正好在克里米亞半島進行演習,並發射了多枚S-200飛彈,其中有一枚飛彈既沒有擊中80公里外的靶機,其自毀裝置在錯過目標後也沒生效,結果飛彈朝著1812號航班飛去,在飛行兩百多公里後,飛彈的主動雷達導引頭鎖定了1812號航班,隨後在其上空15~30米處凌空爆炸,設計用於摧毀敵大型轟炸機、戰鬥部重達200公斤的S-200飛彈爆炸產生的巨大威力瞬間將機體撕裂(圖154的體型和大型轟炸機相仿,對於S-200來說實在是個再合適不過的「靶子」),一些乘客被大量鋼珠式破片擊中當場死亡。

擊落西伯利亞航空1812航班RA-85693號機的S-200重型防空飛彈,北約代號SA-5

值得一提的是,肇事飛彈發射陣地距離1812號航班墜毀地點達374公里,遠遠超過了設計最大射程,也創下了防空飛彈擊中飛機的最遠紀錄。俄方公布調查報告後,烏克蘭政府和軍方最初當然是極力抵賴,否認是烏克蘭軍隊的飛彈擊落了1812號航班,甚至烏克蘭軍方還出具了正式報告聲稱飛彈是朝著大海的方向飛起,在錯過目標靶機後就自毀了。烏克蘭國防部發言人更是言之鑿鑿、信誓旦旦的聲稱:「無論是從飛彈的射擊方向還算射程看,烏克蘭都不應該為客機墜毀事件負責。」

但在俄方出具了大量證物之後,烏克蘭政府最終不得不於10月12日承認是其發生了「誤擊」, 烏克蘭國防部長亞歷山大·庫茲穆克和防空部隊司令則被解職,之後烏克蘭軍方也發表了致歉聲明。事後烏克蘭高級軍官曾經承認可能是飛彈的導引頭受潮致使飛彈偏離航向。因為在這個悲劇之前,烏克蘭已經有7年多沒有對庫存的飛彈進行測試了,其中就包括了S-200飛彈。

因誤擊事件被解職的時任烏克蘭國防部長亞歷山大·庫茲穆克上將

2003年烏克蘭政府首先和以色列政府達成了賠償協議。烏克蘭雖然答應為每個遇難者賠償20萬美元,但是賠償協議里白紙黑字寫著「烏克蘭對此事故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也不承擔相應的賠償」。烏克蘭政府這種態度引發了部分遇難者家屬的不滿,他們拒絕接受賠償。

2004年,烏克蘭和俄羅斯政府也達成了類似的賠償協議,賠償每個遇難者20萬美元,俄羅斯議會和總統普京先後批准了這個協議。

雖然烏克蘭總共賠償了1500萬美元,但是對賠償航空公司的損失卻絕口不提。烏克蘭前國防部長庫茲穆克在去職後仍然一口咬定烏克蘭軍隊與飛機墜毀無關,烏克蘭政府給予遇難者家屬的撫恤金也是出於「人道主義」,而非「賠償」。

西伯利亞航空公司從2004年開始起訴烏克蘭國防部,要求賠償1530萬美元的客機損失費,然而西伯利亞航空公司告了10多年時間,從基輔商事法院一直告到烏克蘭最高商事法庭,仍未勝訴。雖然期間烏克蘭政府換屆了一茬又一茬。

值得玩味的是西方國家對此事的態度和10多年後對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17航班在烏克蘭上空被擊落一事大相逕庭。在2001年的空難中,儘管證據確鑿,但烏克蘭方面卻再三抵賴,最終在謊言被戳破後,才不得不承認是己方所為,並且心不甘情不願地對遇難者進行賠償,但隨後又大放厥詞地聲稱這是所謂「人道主義」的撫恤金,而不是賠償金云云。並且至今拒絕對西伯利亞航空公司進行賠償(如若1812航班上的大部分乘客的國籍不是來自於西方陣營、同美國關係密切的以色列而是全部來自俄羅斯的話,也許烏克蘭方面甚至不願意對乘客進行賠償吧)。對烏克蘭的表現,高舉「普世」大旗的西方媒體大多保持沉默,或輕描淡寫一筆帶過,仿佛這只是個沒什麼價值的普通新聞。

(悼念馬航MH17客機遇難人員的基輔民眾,但在十多年前,還是類似的這群人對類似的西伯利亞1812航班的遇難者卻採取了麻木不仁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而在馬航MH17被擊落後,在各項證據尚不充分,看不到能夠確鑿的證明是俄羅斯方面支持的東烏武裝力量發射飛彈的證據的情況下,西方國家輿論就立即開始擊中火力猛烈抨擊東烏武裝和俄羅斯,指責他們就是擊落MH17的「兇手」,雖然俄制9M38飛彈是擊落MH17的武器,但究竟是誰發射了飛彈,是關鍵中的關鍵。由於烏克蘭本身也是蘇聯加盟共和國,而烏克蘭內戰期間武器裝備下落難以追查,很難證明這些飛彈究竟當時由哪一個派系控制。但西方已經迫不及待地甚至要將此事提交到海牙國際法院,鬧得沸沸揚揚。大有要徹底搞臭俄羅斯之勢。這也許就是西方的「雙重標準」吧!

性能數據(圖154M)

乘員:機組5人+載員180人(最大)

長度:47.9米

翼展:37.55米

高度:11.4米

空重:553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00000千克

最大商載:18000千克

發動機:三台索洛維耶夫D-30KU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104千牛。

經濟巡航飛行速度:900千米每小時

實用升限:11900米

最大航程:6600千米

載重航程:3900千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_On6VG0BJleJMoPMBw3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