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誠信建設守護網絡家園 | 人民時評

2019-12-02     溫江區人民檢察院

網際網路既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失信之所,只有讓網絡空間充滿信任、積極健康,才能使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


發布2019年度中國網絡誠信十大新聞,舉行「平台經濟領域信用建設合作機制」啟動儀式、發布《西安倡議》,簽署《共同抵制網絡謠言承諾書》……今天,2019中國網絡誠信大會在陝西西安舉行,來自主管部門、網際網路企業、中央媒體等各個單位的500餘名嘉賓圍繞加強網絡誠信建設進行交流探討。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強。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是現代社會運轉的重要基石,更應成為網絡空間的基本共識。網際網路是人類的共同家園,暢遊網絡世界的前提就是確保網絡空間清朗,這離不開以誠信建設守護網絡家園。同時,隨著網際網路越來越深地嵌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網絡誠信建設也將提升整個社會的誠信水平。此次網絡誠信大會以「網聚誠信力量 共創信用中國」為主題,努力營造人人建言獻策、人人參與網絡誠信建設的良好氛圍,有助於打通人與人之間,個人與政府、媒體、企業之間的「誠信最後一公里」,營造誠實守信的網絡空間環境,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誠信猶如空氣和水,「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誰都不願生活在一個充斥著虛假、詐騙、攻擊、謾罵的空間。網際網路既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失信之所,只有讓網絡空間充滿信任、積極健康,才能使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



網際網路越是向前發展,「雙刃劍」效應越是引人注目,就越需要揚長避短、興利除害,把網際網路的正向效應發揮到最大。就誠信建設而言,網絡帶來了信息傳遞的便捷性、即時性和互動性,但同時虛擬空間的匿名性和隱蔽性,也容易產生「負外部性」,為失信行為提供了客觀上的可乘之機。比如,一些網絡媒體、公眾號、客戶端不惜通過譁眾取寵、傳播謠言引來流量,一些電商通過售賣假冒偽劣追求利益,一些數據技術公司甚至通過倒賣個人信息牟取私利……這些問題都說明,無論在技術、利益還是機制層面,擦亮網際網路的誠信底色,讓守信者處處受益、讓失信者寸步難行,才能用良好的誠信環境護佑網際網路健康發展

如果網絡空間失去信任,那麼每個接入網絡的個體都將是受害者;網絡空間信任度高,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也會降低經濟社會運行的交易成本。正因此,加強網絡誠信建設,也需要堅持共建共享的原則,讓政府部門、網絡媒體、社交媒體和廣大網民形成強大合力。從政府部門來看,應該堅持依法治網,用法治劃定誠信的紅線;從網絡平台來說,應該承擔起企業社會責任,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尤其是在大數據時代,平台型企業如同數據蓄水池,更應成為加強誠信自律的表率;從個體來說,當每個人都能堅持依法上網、誠信上網,虛假信息就會失去土壤,網絡誠信建設就會擁有強大的內生動力。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從中國發出的第一封電子郵件曾這樣寫道,「越過長城、走向世界」。如今,中國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也應該成為貢獻者。以誠信為帆,以實幹為槳,就一定能讓網絡之舟駛向造福人民的彼岸。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zQdxm4BMH2_cNUgT1V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