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我最崇拜的千古一帝,他以仁德治天下

2019-11-27   萌小糸說歷史

提起帝王,你腦海中最先浮現的是哪位?你覺得哪位帝王最令人信服?影視劇中呈現的帝王形象都是真實的麼?他們的衣食住行又是怎麼樣的?

歷史長河中的帝王,今天說一說我最崇拜的千古一帝,他以仁德治天下的宋仁宗

宋仁宗趙禎,原名趙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子,宋朝的第四任皇帝。

小時候趙禎就是寬厚仁慈,當宋真宗駕崩後,十三歲的趙禎繼位。因為年紀很小,不能親政,所以大權落在了劉太后手裡。十一年的時間,朝廷被劉太后掌管,趙禎沒有什麼建樹。24歲時,劉太后駕鶴西去,趙禎開始親政。不過他不是一個有政治眼光有大智慧的人,但是對百姓很仁慈很大度。最重要的是,他懂得利用人才,也會積極採納令國家有好發展的建議,創造了"仁宗盛治"。

宋仁宗在位42年,執政寬簡,為人溫良,把一個「仁」字,貫穿於治國安邦全過程。清人王士禎在《池北偶談》評價宋仁宗和宋徽宗說:「仁宗皇帝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宋徽宗貪圖享樂,只知無休止地榨取民脂民膏,是個根本不會做皇帝的人;而宋仁宗一不擅長寫詩,二不擅長畫畫,但他專心當皇帝,而且他當皇帝開明大度,凡事「朝堂公議」,大臣們集體認為怎樣,就怎樣做。甚至,他自己想提拔愛妃的叔叔,御史們反對,他也忍氣吞聲作罷,這樣的皇帝,才是真正的仁君,稱其廟號為「仁」,實在當之無愧。

對他的歷史評價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施仁政。宋仁宗之前,沒有一個帝王能以「仁」為諡號或冠以「仁」。是歷史上較少有的受到百姓愛戴的皇帝。宋仁宗駕崩後,洛陽的市民們也自動停市哀悼,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洛陽城的上空,以致「天日無光」。

2、試圖改革舊弊,未能成功。仁宗在位期間,實施「慶曆新政」,由范仲淹主持的那場社會改革,更為王安石變法起到了投石問路的先導作用。「慶曆新政」有十大方面內容—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出發點是極好的,但反對勢力龐大,難以推動,一年四個月後便宣布中止,錯失了革新的良好機會。主要的積弊有以下幾方面。第一,冗兵嚴重,軍隊占用的賦稅到了十分之七;第二,土地兼并嚴重,貧富差距巨大,到仁宗晚年,甚至發展的「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卓錐之地。」的局面。

3、未與鄰國發生大規模戰爭。宋的鄰國有西夏和遼。西夏與宋的軍事衝突中,宋基本處於優勢地位,逼迫西夏與宋和談,西夏向宋稱臣,史稱,「慶曆和議」。宋朝也採用和平協議的方式,與遼保持了和平關係。宋仁宗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後,時為遼國君主的遼道宗耶律洪基曾抓住宋國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又說:「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託哀思。」

有野史記載,宋仁宗駕崩的消息傳出來之後,男女老少都痛哭流涕,洛陽的上空飄滿了紙錢。甚至遼國聽到了,舉國悲痛。可以說,宋仁宗的後半生也是輝煌的,百姓安居樂業。遺憾的是,他們的兒子早夭,女兒也是所剩無幾。最後只能將皇位傳給養子趙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