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的《浪姐2》,讓大家看到了30+姐姐們的困境

2021-04-16   文化產業評論

原標題:「功利」的《浪姐2》,讓大家看到了30+姐姐們的困境

第3151期文化產業評論

今晚是《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二季》(以下簡稱為《浪姐2》)的成團之夜,各位姐姐們早早地在微博上開始宣傳預熱,「火藥味」十足。相比於第一季,《浪姐2》一開播便受到極高關注,但口碑卻大不如前。很多觀眾詬病《浪姐2》將「功利」擺在了檯面上,來參加節目的姐姐們幾乎都想借這個舞台翻紅。從「三十而驪」到「三十而奕」,《浪姐2》希望更加展現出姐姐們的真實。這樣的《浪姐2》是否能成為她綜藝的金字招牌?姐姐們又能否繼續乘風破浪?

作者 |夏夏

編輯 |董婧

來源 |Vista氫商業

正文共計5578字 | 預計閱讀時間14分鐘

今晚就是《乘風破浪的姐姐2》的成團之夜了。在此之前,微博上早已開始宣傳預熱,兩季姐姐又一次夢幻聯動,淘汰選手也將返場迎來「大團圓」。

對於成團,不少人都保持著密切關注,比如那英的圈內好友來給她打call。

楊冪也專程發微博支持周筆暢,說要守護她的出道位。

火藥味已經若隱若現,此外,#龔俊為王鷗打call#成為了熱搜話題,陳梓童、呂一等姐姐也都發微博為自己打氣,賽前的緊張氛圍越來越濃。

《姐姐2》播出已近三個月,當下觀眾的口味喜好變化極快,有人草草掠過,也有人認真追了一季,無論如何,這季30位姐姐經過一番成長蛻變,如今終於到了驗收成果的時刻。

回到節目本身,其實今年的《姐姐2》有不少創新,但也有一些沒能滿足觀眾想像的地方。在成團夜到來之際,想聊一聊,作為頭部女性綜藝節目,今年的《姐姐2》究竟做了哪些事?

《姐姐2》的新規則,觀眾買帳嗎?

縱觀《姐姐2》的陣容,會發現節目組選人比上一季跨度更大。從30齣頭的影視演員宣璐、陳小紜到50歲左右的歌壇唱將那英、楊鈺瑩;從弦子、阿蘭、李慧珍等熱歌歌手到周筆暢、陳梓童等唱作人……不僅年齡跨度大,經歷也橫跨各個領域。

這使得節目初步調動觀眾的關注與好奇:大家想看這群人聚在一起如何展現「30+」女藝人的眾生相。

相比第一季,今年的規則是:從初舞台起,姐姐們就按照分數排名被組成「乘風守擂組」和「破浪挑戰組」。「上下位圈」更加明顯,諸如楊鈺瑩、張柏芝這樣的「大神級」前輩,依據當場表現也還是被分到了後15名里。

這樣的賽制競爭性與不確定性更大,像李菲兒,一開始發揮不佳進入下位圈,後來也憑藉實力逆襲進入上位圈。

與此同時,今年的另一個改變是,初舞台便採用唱跳雙項考核。這對姐姐們來說顯然更有挑戰。畢竟她們中,有的是缺少唱歌經驗的演員,有的是歌唱強勁舞蹈卻毫無基礎的歌手,讓她們又唱又跳,無疑很容易暴露短板。

私以為,如果能在做出新穎改變的同時,保持更多觀賞性上的平衡,《姐姐2》的熱度或許會比現在高許多。當然節目組敢於創新的理念是好的,畢竟作為女性綜藝的先行者,他們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更多「談心局」,給姐姐們帶來了什麼?

《新周刊》曾經給出《姐姐2》這樣的評價:「如果說《姐姐1》的創新在於開闢了選秀綜藝的新維度,讓30+的女性也有追逐夢想的機會,那《姐姐2》在這個基礎上還有著更豐富的視角,即突破女性議題,把更多平常人都會有的心境展示出來。」

《姐姐2》不僅探討了女性議題,還挖得頗深,囊括了事業、家庭情感這兩個最重要的維度,不是泛泛而談的女性主義,很多話題都能勾起大眾的廣泛共鳴。

事業方面,《姐姐2》先是把事業瓶頸期直接放在檯面上討論,殘酷、真實,又引人深思。

比如21歲就簽約亞洲最大唱片公司,往後卻覺得自己「出道即巔峰」的阿蘭;曾在《中國好聲音》中以一首《雙截棍》獲得周杰倫本人青睞,卻「半年就沒有熱度」的陳梓童;「歌紅人不紅」的弦子;「主持八年主持了個寂寞」的劉燁……

身在繁華光鮮圈子的她們面臨著普通人也有的迷茫與職業難題,極易讓觀眾共情。

關於專業度和人氣是否平衡的問題,《姐姐2》也有所涉及。為了拉票,蔣璐霞忍腰傷努力下叉,其他姐姐都被她感動落淚,她們組也挑戰成功了,但最終因為人氣沒能換位,這一幕又讓無數人感嘆:好現實。

而在家庭、情感方面,《姐姐2》中有關於「30+女性」建立家庭後的身份認知:

如注重「母親」、「妻子」身份的陳妍希和程莉莎,前者上節目帶著寫給兒子的歌曲,後者在採訪中大方地表明家庭生活對自己的重要,「(跟郭曉東)一個月不見,就非常想念。」

也有胡靜這樣更在意隱私邊界的例子,因一些家庭情況受到網友關注,會直言很討厭「豪門闊太」這個稱呼。

節目中姐姐們還討論過自己、伴侶、父母、孩子怎麼排序的問題, 20歲的女性還處在「天大地大自己最大」的心境里,「30+」的女性卻需要成熟理智地處理好生活中的各種關係,但這也正是她們的魅力所在。

這之中有認為「最得意的作品就是自己的一兒一女」的金巧巧,也有認為「悅己是女生最好狀態」的王鷗。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踐行著不同的價值觀,沒有對錯之分,都是人生經歷。

因為這些,《姐姐2》以豐富的議題設置觸達人心,讓大家看到了很多姐姐以往不曾表露的另一面,使得她們形象更加立體,提升了觀眾緣。

這點在姐姐們的人氣和商業價值上反映得尤為明顯。節目播出期間,張柏芝、王鷗、袁姍姍、李菲兒、董璇、董潔等姐姐,以及兩位成團發起人黃曉明、秦昊均登上過專業娛樂新媒體數據Vlinkage「藝人新媒體指數Top20榜單」,其中高人氣的張柏芝幾乎期期都在且排名十分靠前。

圖源:Vlinkage官方微博4月9日數據

經過節目曝光,姐姐們也不同程度地獲得了新的商務代言。比如寶潔與《姐姐2》合作,那英、王鷗官宣金典有機生活星推官,張馨予成為護舒寶品牌大使,陳小紜也參加了寶潔京東直播間活動。

袁姍姍、張馨予、李菲兒三人一起做了簡愛0蔗糖酸奶的推廣,清清爽爽的廣告片得到了網友好評。

個人商務方面,張柏芝一個人就拿到了韓國VVC代言人、藍臻品牌大使、荷蘭品牌blue口腔護理形象大使三個title,還接了路易威登、華倫天奴、資生堂、TOMFORD、李寧等一眾知名品牌推廣,事業再登新台階。

跟張柏芝一起參加FENDI大秀的吉克雋逸,也成功與MAC、吉列等品牌合作,還成為了銳步亞太區健身代言人。節目中吉克雋逸牢牢打上了「自信辣妹」的標籤,商家在需要這一調性的合作對象時便更容易想到她。

李菲兒代言BELEGA美容儀,在艾漫數據2月生活電器類代言效果榜單排第二,也是讓品牌方滿意的成績。

圖源:「艾漫數據」公眾號

周筆暢、阿蘭、陳梓童等姐姐也都拿到了新的品牌大使或推廣資源,這些均體現出《姐姐2》對於她們商業價值提升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除了代言,姐姐們還獲得了更多大片拍攝機會,比如集體登上《時尚芭莎》3月刊,出片被誇又美又颯。

以及袁姍姍登上《嘉人》3月刊,安又琪、李慧珍、金巧巧登上《Once一番》等,也都讓她們有了比以往更多在大眾視野的曝光。

由此可見,今年的《姐姐2》不僅讓這些從演員、歌手跨界過來的姐姐們以舞台表演者的形象帶給觀眾新鮮感,更通過貼近生活的女性話題討論激起觀眾的共鳴,讓姐姐們在大眾與商業層面的認可度均有提升,並由此給她們的事業創造了新機會,這是它的一個成功之處。

《姐姐2》想講的,究竟是什麼故事?

雖然跟第一季節目只相隔4個月,讓一些觀眾在節目初期質疑《姐姐2》是否真的準備充分。但是可以看到,《姐姐2》不僅在規則設置上進行了調整,在內容討論上更貼近真實的女性議題,在精神內核上,它也顯得更加現實。

首先,以往的綜藝節目喜歡包裝一些光鮮亮麗的童話故事,而 《姐姐2》更側重於呈現「30+」女藝人的真實處境。

04年「超女」冠軍安又琪是其中最明顯的例子。作為一檔成功舉辦十幾年的選秀的首位冠軍,她似乎本該從此成為人生贏家走上娛樂圈巔峰,實際卻持續十六年僅僅以參與商演活動謀生。

據說她收到《姐姐2》邀約時在飛機上大哭兩個小時,結果初舞台表演就忘記了動作,也未能驚艷眾人。杜華問她:「你覺得自己為什麼會高開低走?」黃曉明更是殘忍直指「性格決定命運,你的心態配不上你的能力。」

看到這裡讓人頗有些心酸, 真實的人生從來沒有那麼多康莊大道,甚至沒有多年後華麗轉身的逆襲劇情,卻是大部分人的現狀。

就連曾經紅遍大街小巷的楊鈺瑩也會在鏡頭面前說:「我覺得自己只是吃了時代紅利,觀眾對我很包容。」而《姐姐2》這個節目對她來說,「好像人生的帆又被鼓動了」。

很多人會詬病《姐姐2》將女性的「功利」擺在了檯面上: 「第一季姐姐是來玩的,第二季姐姐是來紅的。」

但這種「功利」有時何嘗不是她們尋求展示自己、突破自己機會的體現。弦子在節目中因為「想找有人氣的隊友」被網友說情商低,但她也說過自己就是「歌紅人不紅本尊」。她把《姐姐2》看成一股想要抓住的風,找一個跟自己互補的隊友走得更長遠或許就是她的方式。

還有一些人,不需要把《姐姐2》當作翻紅稻草,也來了節目。比如那英,她說自己當導師已經膩了,來當選手被別人點評,也挺有意思的。這是她對自己邊界的探索與突破,而《姐姐2》恰好給她提供了自我進化的契機。

其次,從上一季的「三十而驪」到這季的「三十而奕」, 《姐姐2》更注重通過對姐姐們的成長群像刻畫體現中生代女性的智慧和奮鬥歷程。

節目中容祖兒有個詞用得很妙: 「智者互抬」。大家人生閱歷都很豐富,在綜藝鏡頭下準備一場舞台表演,牽涉到人員分配、團隊合作、人際交流等諸多環節,觀眾看的不僅是最終的結果呈現,更想從過程中看到她們的成熟與睿智。

總決賽那英組和周筆暢組競爭,那英在挑隊友時,會根據周筆暢組的人選進行調整,尋求均衡性,這其實就是一種智慧博弈的體現。

而最終《分分鐘需要你》和《達爾文》兩個舞台都非常優秀,讓姐姐們在競爭中相互成就。相比年輕女孩的選秀,「30+女性」選秀的獨特性就在這裡,我們能看到許多成年人理性思考下的最優選,而不僅僅是她們為了出道喊著口號拼盡力氣。

此外,這一季《姐姐2》還有一個理念內核: 展現中年女性的選擇,以及「在不自由中追求自由」的過程。

《姐姐2》上來就暗示了這種已經走過一半人生後繼續追逐更大自由的感覺, 「三十而奕,落子無悔」。用棋局隱喻人生很巧妙,「30+」的女性已不是初出茅廬的白紙,每段經歷都像棋子一樣留下印記也成為限制,讓她們無法全盤推翻、再重新天馬行空地發揮。

正如羅翔老師去年帶火的那句古希臘哲學家艾比克萊德的名言:「我們登上並非我們所選擇的舞台,演出並非我們選擇的劇本……」《姐姐2》將自由定義為「你在多大程度上容納和讓渡不自由的能力」。

但姐姐們依然選擇在已有的框架中去尋找新的自由,比如陳妍希會積極鍛鍊擁抱生活,她說三十歲帶給她的是更多安全感和能量。

還有袁姍姍,第一季節目邀請自己時沒有勇氣,第二季原本也想拒絕,後來還是想試試看,打破自己的舒適圈。

無論是做出參加節目這個決定,還是在節目中的挑戰與表達,姐姐們突破年齡、現實、過往榮光的限制,成為「女性成長」最鮮活的樣本。如楊丞琳所說,《姐姐2》在努力通過她們向螢幕前的女孩展示,「30+」也可以是豐富多彩的,並不可怕。

節目中《我》的公演舞台讓人尤其印象深刻,雖然可能是巧合,但姐姐們的歌詞與各自的人生經歷都有印證。聽著楊鈺瑩唱「當有一天掌聲變少」,周筆暢唱起「面對當年那女孩」,舞台給她們提供了寄託過往遺憾的表達出口,更顯真切動人。

而《姐姐2》,也將「30+」女性的真實成長、突破與自由,內化為更加先鋒的精神內核。

「姐姐」系列IP未來是否仍具生命力?

去年夏天《姐姐1》的爆火,讓「姐系文化」廣泛出圈,也證明了以「30+」女藝人為主角的綜藝節目的話題性與可看性。

《姐姐2》在此基礎上豐富了「姐系文化」的內涵,讓女性議題與現實生活聯繫更加緊密,也更具社會性。包括「30+」的她們如何看待過往得失,如何認識自我、突破自我……

在觀眾對各種「正確」和「主義」審美疲勞,甚至對「扯頭花」套路都厭倦了的當下,敢於呈現真實的《姐姐2》為女性綜藝提供了新切口,簡單記錄有時便足以打動你我。

但除了真情實感每集都追的觀眾,「姐姐」系列也被質疑過是否具有長足的生命力。有媒體曾表示,由於圈內「30+」優質女藝人存量有限,這類節目的大眾關注度會逐漸下降。

雖然沒有第一季的空前討論盛況,但《姐姐2》在同期仍處於領跑地位,因此對於整個IP的後續發展,還是可以持樂觀態度。

從流量上看,今年的《姐姐2》在開播初期(1月底)龐雜的綜藝榜單上仍占據著較高的排名,雖然中間因為賽制安排或舞台呈現的不足導致觀眾有所流失,但後期口碑又有回升,這說明「姐姐」系列節目總體仍具備較強競爭力。

圖源:Vlinkage官方微博、「艾漫數據」公眾號

從市場來看, 2020年可以看作女性綜藝崛起元年,各種表達女性力量、反映女性夢想、展現女性困境的「她綜藝」、「她錄像」逐漸問世,女性題材綜藝仍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姐姐」系列作為其中最領先的節目產品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引領著女性綜藝的浪潮。

當然,僅僅靠已有的IP基礎是不夠的,需要肯定《姐姐2》今年一系列的創新,但也得承認從效果來看仍有很大的探索和調整空間。

不過《姐姐2》的嘗試只是眾多方向之一,整個「姐姐」系列節目都還比較年輕,想繼續做下去還可以有很多可能性。這個節目IP最終能否成為女性綜藝領域長期的「金字招牌」?不如期待時間給出答案。

話題互動

您對《浪姐2》有何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觀點

文化產業頂尖大號「文化產業評論」,秉承權威、專業、準確、及時、實用的特點,聚焦新時代,彙集、融合行業內外精英對文化產業的觀察和理解,在業內具有廣泛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得到了全國文化產業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企業、機構、行業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是國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業、相關機構掌握文化產業發展及科學決策的重要參考。歡迎訂閱關注!

交流/諮詢/合作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申請轉載/加入研習社

請加小助理微信號:whcy006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