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扶著年過花甲的媽媽過馬路時,忽然發現原本與自己身高差不多的母親現在卻矮了很多,聯想到近兩年來媽媽經常會出現腰酸腿疼等「小毛病」,她才意識到由於平常忙於工作和自己的小家,已經很久沒關注過母親了。於是,小林抽時間帶媽媽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媽媽骨量丟失嚴重,被診斷為骨質疏鬆症。
人老莫把矮三分當兒戲
骨質疏鬆常見,隱患不少
統計資料表明,我國受骨質疏鬆症影響的人群非常廣泛,尤其是50歲以上處於絕經期的女性,大約每3人中就會有1人因骨質疏鬆而骨折,特別是髖部骨折。
人到老年,大部分人的身高要比年輕時矮几厘米,有的甚至達十幾厘米。其主要原因是骨質疏鬆後骨骼承重能力變弱,椎骨被壓成楔狀或壓得扁薄,脊椎的支撐能力下降而變彎,於是身高就矮了。還容易引起椎體壓縮性骨折。
更可怕的是,骨質疏鬆還會引發髖部骨折等嚴重後果,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長期臥床易並發感染、心血管疾病等,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防治骨量丟失,要兩手抓
隨著近幾年骨質疏鬆疾病知識的普及,人們對骨質疏鬆症的知曉率明顯提升,很多人都知道通過多喝牛奶、補鈣等方式來預防骨質疏鬆。其實,這還不足以預防骨量丟失。
在人的骨骼里,有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成骨細胞是促進新骨的形成,而破骨細胞是消化舊骨。當舊骨消化大於新骨形成時,骨量丟失加速,骨質日漸疏鬆。由於骨密度降低,骨骼就像篩子一樣有很多孔,補鈣就如往篩子裡倒沙子,邊補邊漏,達不到預期目的。要想鈣質被吸收,還需要及時把孔補上,這樣才能起到補漏、促進鈣質吸收的作用。補充雙磷酸鹽類藥物是目前臨床上確認的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症比較有效的手段,可顯著改善骨質量,降低骨折風險。
其實,現在很多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包括雙磷酸鹽類藥物都已經入了醫保,骨密度檢測也在醫保範疇內。因此,50歲以上的人群應定期去醫院檢測骨密度,及時了解自身的骨
(文/錢琦)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關注公眾號《家庭醫學》,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s0bSXYBxV5JH8q_UDQ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