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赫本當了26年情婦,最終卻登頂好萊塢榜首,艷壓眾星

2019-12-16     LicorneUnique


當奧黛麗·赫本為《羅馬假日》的戲服第一次走進紀梵希的工作室,紀梵希錯愕:「我從未聽說過奧黛麗·赫本這個名字,我只知道凱薩琳·赫本。」


凱薩琳·赫本聲名赫赫之時,奧黛麗·赫本尚初出茅廬


這位讓紀梵希激動期待的「赫本」自然不是名不見經傳的小明星,而是好萊塢的巔峰人物:1996年AFI Award評選電影百年百大女演員的榜首,在20世紀電影歷史中唯一一個擁有4座小金人、12項奧斯卡提名的女演員。


打破傳統的傳奇女演員凱薩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


如果說奧黛麗·赫本是永不老去的公主,凱薩琳·赫本就是表演舞台的「大帝」。


她不是時代偶像,她是一個傳奇。


不柔軟的女孩


不同於好萊塢影星的風情萬種或是優雅純真,凱薩琳·赫本稜角分明,舉止帶著爽朗的中性氣質。後來她的崇拜者、英國作家扎迪·史密斯說:「如果艾娃·加德納是在大浴缸里洗泡泡浴,那麼凱薩琳·赫本是在康乃狄克州的寒風中,站在一桶冰水裡。」


氣質凜冽的凱薩琳·赫本


1907年5月21日,凱薩琳·赫本出生在一個極具獨立精神的家庭:父親是康乃狄克州富有傑出的外科醫生,母親是先鋒的女權運動家。她從小就被教導得自主、聰慧、務實、倔強,愛穿褲裝,像個假小子。


從小擅長網球、冬泳、高爾夫的凱薩琳,母親還會帶她去參加平權遊行


但包圍著凱薩琳的幸福在哥哥的死亡後宣告結束。她像是變了一個人,近乎瘋狂地學習,想考上耶魯大學——因為那是哥哥的夙願。凱薩琳甚至放棄了自己的生日,將其改為哥哥的生日,11月8日。


凱薩琳後來的男裝造型極為驚艷


哥哥戲劇化的脆弱與死亡給凱薩琳·赫本的一生之愛埋下伏筆,她想保護那些敏感的、易碎的人,就像挽救一種瀕臨崩潰的宿命。


戲劇天才


如果你遵守所有規則,

就會錯過所有樂趣。

——凱薩琳·赫本


凱薩琳·赫本最終還是走向了表演的道路。1928年從布林莫爾學院畢業後,她以化名凱薩琳·伯恩(Katherine Burns)在百老匯中首次亮相。並因在《勇士丈夫》的成功大獲聲譽,不久後便被RKO邀請到好萊塢。


《勇士丈夫》中的凱薩琳


但凱薩琳·赫本在好萊塢似乎有點水土不服。她本就是直來直往、隨心所欲的性格,在人們要求女演員24小時風情萬種的時候,她卻總是穿著一條工裝褲穿梭在片場,直言不諱,常常拒絕採訪。但大家又不得不承認,瀟洒地穿著白襯衫的她,美得令人挪不開眼。


她是第一個在生活中穿褲裝的好萊塢女星


凱薩琳·赫本在電影《Sylvia Scarlett》中的男裝造型


如今我們看來為女明星加分的率直性格,在當時看來卻是粗魯傲慢的。這樣的凱薩琳收到了極端的評價,崇拜者無條件讚美,而在批評者眼中,她沒有絲毫優點。


凱薩琳不太在乎評價,表演是她的職業,除表演以外的事並不在她的考慮範疇


1932年,凱薩琳·赫本在《離婚法案》中首次亮相好萊塢,體驗、拍攝、改進,從未停下,正是這種近乎執拗的專注,她憑藉著出演的第三部電影《牽牛花》,一舉獲得奧斯卡的小金人。


凱薩琳·赫本憑藉《離婚法案》在好萊塢首次亮相


第一部好萊塢電影,凱薩琳(圖左)就展現了混合著天真與凌厲的風情


《離婚法案》海報


在第二部電影《克里斯多福·斯特朗》中扮演一位前衛的女飛行員


《牽牛花》中的凱薩琳·赫本


26歲,第三部電影便能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這多麼不可思議?但因為是凱薩琳·赫本,好像又理所當然。


20齣頭的年紀,凱薩琳·赫本就已經被打上了「實力派」的標籤


票房毒藥


永遠不要抱怨,永遠不要解釋。

——凱薩琳·赫本


1933年,剛剛拍完奧斯卡獲獎電影《牽牛花》的凱薩琳·赫本,風光無限重返百老匯,演出戲劇《湖區》。然而這場萬眾矚目的戲劇迅速成為一場鬧劇。儘管它連續55晚上演,但仍不住口碑的跌落髮酵,主演凱薩琳·赫本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


《湖區》中的凱薩琳。人們不敢置信實力派的凱薩琳怎麼會演出這種「爛戲」


其後幾年,人們對凱薩琳出演的歷史題材電影十分反感,哪怕後來凱薩琳·赫本在《育嬰奇談》、《假日》的精彩表演在一定程度上「收復了失地」,但一切都太遲了,眾多主要電影放映商已經將她視為「票房毒藥」,避諱不及。


凱薩琳出演歷史題材電影《蘇格蘭的瑪麗》,後上色彩照


《假日》中凱薩琳·赫本再次與加里·格蘭特合作


《假日》中凱薩琳佩戴著保羅·弗拉托設計的珠寶,三股鑽石項鍊,以及旭日形胸針


本已定下凱薩琳·赫本作為主演的《亂世佳人》,也因抵制而換成了費·雯麗。況且導演塞爾茲尼克認為凱薩琳根本不性感,怎麼出演被白瑞德追了12年的郝思嘉?


凱薩琳的反擊一如她的風格:「總有人的性感與你理解的截然不同!」


《亂世佳人》讓費·雯麗在好萊塢異軍突起,也算成就了另一段佳話


這個赫本當了26年情婦,最終卻登頂好萊塢榜首,艷壓眾星

儘管未能出演《亂世佳人》讓凱薩琳遺憾失落,但她依然與費·雯麗保持了一生的友誼,不知道如果是凱薩琳·赫本,又會怎樣詮釋郝思嘉?


費城故事


難道長得不夠「美艷」,就不能拍出一部好電影嗎?

在好萊塢的製片人都追逐著美麗面容的時代,凱薩琳給了自己否定的答案。


懷揣著一顆「金剛心」的凱薩琳·赫本不懂什麼叫自怨自艾。就在被所有人視作「票房毒藥」的30年代末,她毫不畏懼地接受了菲利普·巴里為她專門寫的百老匯喜劇《費城故事》。


1939年《費城故事》中的凱薩琳


費城故事,講述一位富家千金在愛中徘徊的故事


在這段費城發生的複雜愛情故事中,高傲的富家女贏了,凱薩琳·赫本也贏了。她果斷買下劇本的電影版權,與老搭檔導演庫克與演員加里·格蘭特合作,製作電影版《費城故事》。這是一場大豐收,無論是真金白銀的票房,還是評論界的高亢呼聲。


影版《費城故事》的凱薩琳·赫本與詹姆斯·斯圖爾特


《生活》雜誌為此這樣評價《費城故事》:「當凱薩琳·赫本開始本色出演凱薩琳·赫本自己時,委實令人矚目,無人能及。」


此時此刻的好萊塢,沒有哪個女演員能比凱薩琳·赫本更能詮釋「實力」一詞


愛恨糾葛


1942年,凱薩琳·赫本邁著一如既往的堅定腳步進入《小姑居處》的片場,此時她已經37歲,經歷了幾段戀情,風情已完全盛放。在這裡,她第一次見到了對手演員,斯賓塞·屈賽(Spencer Tracy)。


斯賓塞·屈賽與凱薩琳·赫本


凱薩琳·赫本也未曾想到,二人的戀情會來得如此迅猛而熾熱。凱薩琳在屈賽身上看到了一種脆弱,就像她那個早年離開的哥哥。她將這種特質稱為「對生活的過分敏感」,他仿佛隨時都會被這個世界摧毀,也正是這種特質讓屈賽成為了風格獨特的藝術家。


這個赫本當了26年情婦,最終卻登頂好萊塢榜首,艷壓眾星

這場相遇帶來了此後26年的糾葛:屈賽已有妻子,儘管他們早已分居,但因為宗教信仰而不願離婚


於是在電影《守火人》的片場,當演員和工作人員聚集在一起聽屈賽講故事時,凱薩琳就坐在他的椅子旁,抱著膝蓋,抬起頭,全神貫注地聽他所說每一個字,並在適當的地方放聲大笑。


片場的凱薩琳與屈賽(圖右二)


她會為他梳頭,整理衣領,按摩以緩解頭痛,密切關心他每一次憂鬱情緒的發作。直爽誠實的凱薩琳對待她崇拜愛慕的人,展現了令人心驚的溫暖熱情。


影片中的二人


但二人在這場角力戰里從來都不對等。凱薩琳無權進入屈賽的房間,屈賽發病時就把自己關在門中醉酒,她只能在門外睡著,密切注意著他的情況。屈賽將這一切當作理所當然,甚至認為她說話聲音太大、太快、太多。



除了凱薩琳,好萊塢誰都知道屈賽不會離婚,哪怕凱薩琳·赫本已和他的妻子露易絲成為了好友,哪怕露易絲已是默認態度,也不能掩蓋這段關係不符合道德、應當被譴責的事實。



向著女王前進


有時我想知道男人和女人是否真的適合,

或許他們應該住在隔壁,偶爾拜訪。

——凱薩琳·赫本


時間流逝,凱薩琳終於不再掙扎。她依然愛著屈賽,但也明確表示,不會再被他拉入他習慣的那種幽閉黑暗的生活中。她遠離洛杉磯不斷拍戲,希望以此沖淡這種扭曲的感情。



工作,不斷地工作,她像團烈火在銀幕上燃燒。自知自己不夠「漂亮」的凱薩琳·赫本似是想證明表演這門藝術有比美貌更重要的價值。她常為劇本邏輯、燈光布景與導演據理力爭,反覆揣摩排練台詞,只為了短短几分鐘的鏡頭。


與亨弗萊·鮑嘉合作的《非洲女王》,凱薩琳從未為了「美」而表演


為了在抗日電影《龍種》中飾演中國女孩,她將自己的雙眼皮貼起來,並且毫不面譜化地處理這個「進步新青年」的角色;其後與亨弗萊·鮑嘉合作,更是打造了直至今日依舊為人懷念的經典作品《非洲女王》。


賽珍珠原著,米高梅製片,講述抗日戰爭時期電影《龍種》,由眾多頂級歐美影星飾演中國人,完整還原彼時中國


她鋒芒畢露,稜角分明,對待表演藝術的執拗和不施粉黛的坦率直接,讓她如帝王般在好萊塢征戰。男權當道的好萊塢被凱薩琳·赫本掀起了一股逆流的巨浪,她要完整真實的電影表演,要獨立理性的自主精神,還要權利平等的價值導向。


這是20世紀中葉,一位好萊塢女性表演者可以傳達的、最有力的抗爭。



如火焰,如深淵


1950、60年代,好萊塢眾星閃耀,有清麗如奧黛麗·赫本,有性感如瑪麗蓮·夢露。但就在影片噴薄的60年代,凱薩琳·赫本悄無聲息沉寂了5年——屈賽病倒了。


有過掙扎,有過爭執,糾纏至此,凱薩琳仍舊選擇用自己的火光來溫暖這個她愛了二十年的男人


直到1967年,導演斯坦利·克雷默找他們出演一對已婚夫婦,這是他們共演的第九部影片。屈賽幾乎在鏡頭前燃燒著生命,說出他在影片中的最後一句台詞:「只要他們對彼此的感情能有我們的一半,那就夠了。」


二人共演的最後一部電影《猜猜誰來吃晚餐》,凱薩琳依然像從前那樣盤腿坐在屈賽的椅子旁,為他說的話放聲大


26年,他們最終只能在戲中做一對夫妻


膠片記錄了凱薩琳這一刻的淚水,分不清是入戲,還是預感這段綿延了26年的愛恨即將因不可抗力終結。


「如果他們對彼此的感情能有我們的一半, 那就夠了」


6月10日凌晨三點,僅僅在影片拍攝完成17天後,凱薩琳被屈賽的腳步聲驚醒。

當他進入廚房時,她剛剛穿上拖鞋。

接著她聽到杯子的摔落聲,以及人落地的撞擊聲。

她驚慌地打開門,跪下,將他抱在懷裡。

斯賓塞·屈賽67歲,死於心臟病,死在凱薩琳·赫本的懷裡。


「我愛你。」"太好了"


巔峰時刻


凱薩琳·赫本60歲了,但用導演喬治·庫克的話說,這才是她巔峰時刻的開始,足以彌補過去陪伴屈賽的歲月。


60多歲的凱薩琳演技越發臻進


那部她與屈賽合拍的《猜猜誰來吃晚餐》讓他們二人雙雙獲得奧斯卡提名。當凱薩琳得知自己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時,她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問題是:「斯賓塞也獲獎了嗎?」她始終認為,這是二人共同的榮譽。


凱薩琳站在屈賽的相片前


隨後的幾十年,她獨自一人成為無可爭議的傑出演員,無論在美國的舞台、銀幕還是電視界,都是被奉為巔峰人物的頂級女星,並憑藉在《冬獅》與《金色池塘》中的傑出表現再次捧回兩個奧斯卡小金人。


她是首個飾演可可·香奈兒的演員,輕鬆駕馭香奈兒的中性單品


至此,她獲得12項奧斯卡提名,4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項,至今仍未有影星打破這個獲獎記錄。


1981年電影《金色池塘》讓凱薩琳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1999年,美國電影學院將凱薩琳·赫本評為美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女性傳奇人物


伊莉莎白·泰勒稱她是「全世界女演員的榜樣」,權威媒體更誇讚她是「美國獨立女性的守護神」。而凱薩琳·赫本這樣評價自己:


「我沒有像女人那樣生活過,我活得像個男人。我只是做了我想做的事,掙了足夠多的錢來養活我自己,並且不懼怕孤獨。」


說出這句話的她,才是真正的、完整的凱薩琳·赫本。


年輕時身著男裝的凱薩琳


就算老了,也是個很酷的老太太




身載榮光的凱薩琳·赫本在20世紀末宣布息影,回到家鄉芬威克。那裡的空氣沉靜依舊,海洋、天空和洶湧的雲彩似乎從未改變。電視中放著她的自傳紀錄片《關於我的一切》,她用典型的凱薩琳·赫本式風格面對著鏡頭,爽朗地承認自己即將面對生命的終點。


直到老年,凱薩琳依舊沒停止過運動,玩滑板、遊船,保持著一顆年輕的心


凱薩琳仍是毫不畏懼的,與20歲入行時與導演爭吵的她沒有太大差別:「我不害怕死亡。一定很精彩,像一場酣睡。」


「但讓我們面對現實吧:真正重要的是你要如何生活。」說出這句話的老人、曾經的頂級演員露出一絲微笑,像是飾演過千百種人生後,原本稜角分明的心也被生活打動,終於留下柔軟的內核。


凱特·布蘭切特在《飛行員》中飾演凱薩琳·赫本


她自認不夠美麗,但她已是傳奇。


想了解更多藝術八卦?快關注公眾號LicorneUniqu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qA-EG8BMH2_cNUgfQ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