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給「扶貧蘑菇」澆水。記者 林曉雲 攝
據《今日儋州》消息 日前,記者在南豐鎮尖嶺村委會菌草種植基地里看到,一個個菌棒在地上排列得整整齊齊,一株株鮮嫩誘人的蘑菇從中生長出來,令人垂涎欲滴。尖嶺村委會駐村第一書記楊世傑說,「目前基地的蘑菇日均產量有300斤,在市場上飽受消費者的青睞。」
「如今隨著疫情緩解,蘑菇的銷售狀況正在逐漸回到正軌。」楊世傑說,自我市疫情發生以來,該基地始終堅持防疫生產兩手抓,但前段時間,由於交通運輸受阻,如何把生產出來的蘑菇送到人們的餐桌上一度成為難題。經過基地負責人的積極努力和社會各界的幫助,蘑菇的滯銷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據介紹,該基地由海南省安徽商會、海南第一投資集團等單位投資打造,並派駐技術人員進行管理。截至目前,海南省安徽商會、海南第一投資集團等單位共向該基地投資60萬元,共有9個種植大棚,生產銷售的農產品主要為平菇、袖珍菇以及郁黃菇菌棒,投資單位從中不收取任何利潤回報,是名副其實的「扶貧蘑菇」。待到運營情況良好後,產業將全部捐贈給尖嶺村村委會。
除了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該基地還滿足了當地村民們在家門口就業的需要。尖嶺村委會海漫村貧困戶梁志桃告訴記者,「每天在基地務工有100元收入,既解決了就業問題,又方便照顧家裡的孩子。如今,我和丈夫都在基地工作,一起努力,爭取早日靠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記者覃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