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快遞公司為何會「累覺不愛」?

2019-11-11     台州樓事

本報記者顏 靜 見習記者李寒陽文/攝

1小時03分59秒,成交總額破1000億元!今年天貓「雙11」活動創下的新紀錄!

不止天貓,這場狂歡還出現在京東、蘇寧、拼多多等眾平台,這不僅僅是對品牌、平台、支付的考驗,也是對快遞物流的考驗。

據市郵管局統計,去年11月11日至11月16日,台州快遞收件量2768萬件,同比增長26.9%;派件量843.5萬件,同比增長33.8%,預計今年還將會有明顯增長。

那麼,面對一年一次的「雙11」快遞爆棚,台州快遞人怎麼看?記者了解到,除了「累覺不愛」外,更多經驗豐富的台州快遞人已相當淡定。

多年磨礪,如何應戰已瞭然於胸

昨日清晨,當市民剛從睡夢中醒來時,各家公司的快遞小哥們已奔赴在上門取件的路上。

上午8時多,在台州火車站附近的黃岩園通速遞有限公司里,十幾個身著統一制服的快遞員正忙碌地進進出出。

「往年的訂單都是從上午開始多起來,沒想到今天一大早就有這麼多單子,快遞員都來不及出去取件了。」公司總經理蔣訊志說著,也幫著去搬運快遞。

他告訴記者,去年「雙11」期間,他們的收件量是16萬件,派件量4萬件。從目前情況來看,今年「雙11」期間的訂單總量估計能比去年多出百分之三四十。

面對爆髮式業務增量,蔣訊志並不慌張。多年的經驗磨礪,讓他的公司早在11月初就開始備戰「雙11」,無論是人員、場地、車輛還是設備,都能做到有備無患。

「為了提高作業效率,去年公司投入400多萬元引進了全自動分揀線,分揀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但『雙11』是特殊時期,為了避免快遞爆倉,這次我們新增了100多個人手,不少是台州科技職業學院的學生,我們有校企合作,他們負責人工分揀。另外,公司還調度了20輛運輸車,全力保障快遞高峰期能及時輸送。」蔣訊志說。

和園通公司一樣,對於「雙11」這場硬戰,各家快遞公司的應戰對策早已瞭然於胸。

「我們配備了1萬多平方米的集合倉庫,提前把商家訂單運到倉庫,為快遞員節省取貨的時間,從而提升物流效率。」台州市金馳快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董說。

在台州台達供應鏈有限公司,記者看到,新備的5輛9.6米長的卡車以及8輛4.2米長的運輸車已蓄勢待發,除了原有倉庫,公司又新騰出了1000平方米的空地用來儲存貨物。

「我們經歷了十年的『雙11』,提前一個月準備已經成為習慣。不過近些年快遞公司末端的物流工作已經細分給了驛站,相比前幾年運輸方面的壓力有所減緩。」公司經理陳丹告訴記者。

11月現象:從枯竭到高能

「沒有電商,沒有『雙11』,就沒有這些年快遞業的飛速成長!「蔣訊志說。

在記者採訪中,這句話已是毋庸置疑的業界共識。過去十年,在電商的帶動下,快遞業「一枝獨秀」,呈現遠超出其他行業的增長速度。至少,飯碗是捧住了。

但隨著物價上漲,快遞企業人力、運營、車輛等成本增加,特別是」雙11「期間,臨時招聘的人工和借調的車輛費用都比平時高出好幾倍。

與此同時,這幾年還形成一種「11月現象」。

「雙11」前夕,快遞量驟減,從11月1日到10日,訂單量幾乎比平時少一半。「就好像在蓄力一樣,到了11日當天一齊爆發出來,對我們來說,最終到手利潤所剩無幾,有時甚至是做虧本生意。」蔣訊志說。

無獨有偶。在陳董看來,不斷增長的人力成本是金馳快遞目前面臨的最大壓力。

「我們預估當天包裹派件量在80萬件左右,雖然這個數字已經很驚人,但每年『雙11』的增量總是會突破甚至遠超預估數值。」陳董說,面對『雙11』當天鋪天蓋地的訂單,沒有足夠的人手就會產生送得慢、送不完以及送貨人員工作量大導致的疲勞作業等問題,專業且有經驗的快遞人員成了稀缺性的人才,招募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他坦言,快遞公司其實並不喜歡「雙11」這種爆髮式的業務增量。「我們公司為了備戰『雙11』新增了200名快遞員,而招人的價格相比平時要上升30%以上,這在行業里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但在業內人士心裡,「雙11」也是考驗快遞公司內力的時候。

每年「雙11」過後,許多快遞公司都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並加以改進,比如運用自動化分類設備來提升效率擴大倉庫規模來增加存儲量、擴大倉庫規模來增加貨物存儲量、培訓員工提升服務質量等,整個物流產業也因此得以快速發展。

「『雙11』對快遞公司來說就像是一次大考,我們的願景是在期間做到全國24小時、全球24小時必達。在抗壓的同時,我們也要為消費者們獻上一份滿意的答卷。」陳董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opVW24BMH2_cNUgzlGD.html